史上最牛钉子城
96 屠倭良策—“天炉战法”出笼
安芃
抗战时期,在中国的各大战区中,发生在第九战区的战事最多,作为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的战事也最多。
薛岳指挥的战事,胜多负少,到第二次长沙会战以前,胜负之比,基本为2:1。也就是说,薛岳每吃一次败仗之后,就要打两次胜仗翻本。兰封会战失败之后,就有南浔线战事的胜利和万家岭大捷;南昌会战失败以后,就有第一次长沙会战和上高会战两次会战的胜利。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薛岳是个好学生,总是勤于动脑,勤于总结。
兰封会战失败以后,薛岳就总结出了反八字阵势,并凭此取得了南浔线战事的胜利和万家岭大捷。
南昌会战失败以后,薛岳又总结出了“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战法,以此获得了第一次长沙大战和上高会战的胜利。
那么,第二次长沙会战失败之后,薛岳有没有总结出什么更加高明的战法呢?
当然有,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屠倭良策—“天炉战法”。
勤于动脑,善于总结的薛岳将军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以后,薛岳也对这次会战进行了认真总结。
会战结束一个多月以后,1941年11月17日,薛岳在长沙召开了战区官兵代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薛岳为大家献上了他对第二次长沙会战认真总结之后的成果--“天炉战法”。
对此,薛岳后来在回忆录中有这样的描述:
“11月17日,余复集全战区官兵代表于长沙,举行会议,谆谆嘱以战胜决于平时,故平时应视如战时,操场应视如战场。且本既往所得之经验教训,创‘天炉战法’。天炉战者,为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配置必要之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诸手段,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地使用优越之兵力,施行反击及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打击。盖为后退决战方法,因敌之变化而变化之歼敌制胜新方略,如炉熔铁,如火炼丹,故名。”
当年的中国战史出版局还专门出版了薛岳撰写的《天炉战》一书。编者在该书的前言中还有一段极为玄虚的文字介绍:“他(指薛岳)的战略战术足以法天地之幽邃,穷宇宙之奥秘,为鬼神所惊泣,人事所难测,无以名之,故曰《天炉战》。”
其实,严格地说起来,所谓“天炉战法”,与以前的反八字阵势,“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打法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它脱胎于前两种战法,是前两种战法的升华与提炼。
简单地说,反八字阵势,只是一种简单的防御性阵形,最初只用在局部战场上。
第一,二次长沙会战和上高会战中,薛岳和罗卓英把这种阵势扩大到整个湘北和赣西北战场,把整个会战部署成了一个反八字阵势,也就形成了“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打法。
“天炉战法”还是继承了“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打法,整个战法的核心,依然是借助湘北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等天然屏障,层层设防,迟滞日军,消耗日军,将日军吸引到最后一道防线,最后聚而歼之。
光从字面上看,这两者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你如果仔细考察一下薛岳的作战部署,会发现区别还是蛮大的。
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下面就让我来详细地解释一下吧。
两者之间的第一个区别,在于“天炉”炉膛里的内容。
尽管“天炉战法”还是凭借湘北几条横向的河流层层设防,但这次并非线形防御,而是网状设防,用薛岳自己的话说,就是“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配置必要之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诸手段,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
几条线对一张网,这就是区别。
想象一下:整个湘北就象个大炉膛,布置在这个炉膛里几条河流之间的层层密密的网形阵地就象炉膛里熊熊燃烧的蜂窝煤,日军要从岳阳打到湘北,必须从类似燃烧的蜂窝煤一样的网状据点之间穿过,不得不接受这炉膛中熊熊炉火的烧烤熏燎炼。
也就是说,我这次不再在正面防线跟你硬顶了,而是把部队分散布置在层层密密的网状据点之内,将日军放进这个网状阵地里面来,然后主要采取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这样的手段来跟你玩。
这样的网状设防听起来怎么样? 不要说试着进攻了,就是连想一想都觉得蛋痛。
第二个区别,增加了防线的层次。
以往两次长沙会战,华军都是企图利用湘北的几道防线,将日军堵截在长沙以北,将日军聚歼于长沙城外。
然而第二次长沙会战时,日军兵多势大,依据几道河流设置的防线无法有效地迟滞日军,以致日军很快攻到长沙城下时,长沙已是一座空城。
鉴于此,这次薛岳为“天炉”大阵增加了一道屏障,除了长沙以北的网状防线之外,薛岳将最后一道防线设置在长沙城内,日军就算攻入长沙城也仍不算完,还有长沙城城内的最后一道防线跟你死磕。
第三个区别,就是“炉底”的设置。
前两次长沙会战,都只强调了“争取外翼”,没能重视“炉底”在“后退决战”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这一次,当日军闯过湘北的层层防御抵达长沙城下,长沙城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天炉”的“炉底”,一定要经受住冲击,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日军打穿长沙,否则,“炉底”被击破,“天炉”大阵也就被完全打破了。
可见,这个“天炉战法”最重要的就是“炉底”要结实,布置在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天炉”“炉底”长沙城的部队,一定要是战区战斗力最强,防守能力最强的部队。
派哪支部队担任“天炉”的“炉底”呢?
当然,薛岳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国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王牌军第74军,但这时第74军已经南下广西,已经不受第九战区指挥了,薛岳只能在第九战区的其它部队中作选择。
那么,薛岳最后究竟会选择哪支部队来充任这个“天炉”的“炉底”呢?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