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生死相依的战地伉俪情 这是一个可以写成小说或者拍成电影的浪漫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位抗战期间出川抗战的川军军人与他夫人之间。 说到川军出川抗战,我们就会想到在台儿庄大捷关键战役之一的藤县保卫战中死守藤县为国捐躯的川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第122师师长王铭章将军。 然而,本文的主角却并不是王铭章。 藤县之役,王铭章的第122师驻守藤县县城,在战场的左翼藤县外围与第122师并肩作战的,是王铭章第122师的兄弟部队—川军第41军的第124师,该师的主力旅第370旅旅长吕康少将,才是本文的主角。 吕康(1892—1969)字永钊,号立南,四川华阳人。陆军少将,保定军校第八期步科毕业,川军将领。 不过,要说这段故事,还得先从王铭章说起。 1938年3月11日,驻防藤县一线的川军获得准确情报,日军将于第二天也即3月12日开始对藤县发起全线进攻,川军各部开始紧张备战。 身任藤县保卫战前线总指挥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刚刚送走前来视察防务的第22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41军军长孙震将军以及几位兄弟部队的指挥员,回到设在滕县西关电灯公司的前线指挥所,却看到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面容姣好却神态疲惫的女士,这位女士,就是驻防藤县城外的第124师第370旅旅长吕康的夫人卢氏。 卢夫人的出现,让王铭章大吃一惊。 “卢夫人!”王铭章惊呼道。 “王师长,你好啊,终于见到你们了。 ”见到王铭章,卢夫人高兴地迎上来。 “卢夫人,你怎么到这儿来了?”王铭章有些难以置信。 “怎么,就只许你们男人来,不许我来吗?”卢夫人笑道。 “我没有这个意思。”王铭章说,“我只是觉得惊奇,就你一个女士,竟会孤身千里迢迢从四川跑到这徐州战场来了。” “你们出川以后,我就一直关注你们的消息。”卢夫人说,“我在报上看到我们家老吕和你们都来到徐州这边,我实在放心不下,就和后面出川的部队一起先到宝鸡,然后直接坐车到徐州,就一路问到这里来了。” “这么远,真不容易啊!辛苦你了!” “也说不上辛苦,哪有你们和鬼子打仗辛苦啊。王师长,你知道我们家老吕现在在什么地方吗?”卢夫人问。 “知道,我们刚刚才分手。”王铭章说。 “太好了!那我马上去追他。”卢夫人说着就要站起来往外走。 “来不及了,卢夫人。老吕已经骑马赶回前线去了。这会天也晚了,你先在滕县休息一天,明天再去看他吧。”王铭章说。 “好吧!这里是前线,我就服从你的命令吧。”卢夫人有些无奈地说。 “卢夫人,前面马上就要开战了,你可能再也不能往前走了。”师参谋长赵渭宾插话说。 “你们不是一直都在打仗吗?我不怕打仗,怕的话我就不会来了。”卢夫人笑着说。 “对了,亏得赵参谋长及时提醒!”王铭章接着说,“现在情况很不同了,日军大部队已到,明天就要开始全面进攻,就连我们第122师师部这里,明天也不再安全了。实际上,就是在今天,一两个时辰之前,我和孙总司令,都差点挨鬼子飞机轰炸。” “王师长,我这么老远赶过来,你总要让我见上老吕一眼啊。”卢夫人说得很恳切,流泪也夺眶而出。 “卢夫人,你莫哭。你既然已经来了,当然不能让你就这么回去,我一定想办法让你们夫妻见上一面。”王铭章安慰道。 “不好意思,我这一路都惦记着老吕,都走到这里来了,想不到竟然不能再向前走了。这是我出川以来第一次落泪。”卢夫人不好意思地边擦眼泪边说。 “我理解。一个妇道人家,第一次出远门,跑这么远,一定很辛苦,我很敬佩你。这就跟老吕联系一下,先让你们通个电话。” “太好了,谢谢王师长。”卢夫人感激地说。 王铭章立即要通了吕康旅指挥部的电话,可是吕康尚在前线阵地视察未能返回指挥部。王铭章告诉接电话的人,说卢夫人来看吕旅长了,现在西关车站第122师师部,让吕旅长回来后立马打电话过来。 当天,卢夫人一直在第122师师部等电话,直等到深夜才等到丈夫吕康的电话。吕康告诉他,前线形势危急,他一直忙着视察阵地部署情况,刚回到师部指挥所。 卢夫人从声音中听出丈夫非常疲劳,也没多说,只是告诉他自己到了滕县,一路顺利,叫他早点休息,明天好好指挥战斗,自己在滕县等他的好消息。 听到夫人的声音,吕康,这位早已习惯了出生入死的坚强的四川汉子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很高兴能听到夫人的声音,”吕康在电话中说,“我很想念你,我会尽量抽空赶过来看你。” 然而,几个小时以后,3月12拂晓,日军攻击开始。当天,防守藤县城外左翼石墙、深井一线的吕康第370旅也遭到日军的猛烈攻击,吕康率部与日军激战一天。 晚上,在第122师师部坐立不安的卢夫人再次接到丈夫的电话,吕康在电话中告诉她,很抱歉,前线已经开仗了,日军火力很猛,前线吃紧,他根本走不开。今天日军还只是火力试探,预计明天正式进攻后,形势一定会更加危急。吕康要她先到徐州去,不要再呆在滕县县城,一是前线随时有日军飞机轰炸,实在太危险,其次是免得影响王铭章师长的指挥工作。 深明大义的卢夫人听罢,忍住泪水,提醒丈夫多多保重,答应明天就回徐州等他,一直在那里等,直到见面为止。 吕康安慰说:“好夫人,等着我,我们不见不散。”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