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谱:大地主的儿子杨靖宇 一 1940年2月23日凌晨4时30分,在吉林省濛江县保安村的三道崴子,杨靖宇终于倒下了。 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 杨靖宇倒下了。一米九三的大个子,虽然因为长期的饥饿和营养不良已经十分瘦弱,他倒下时依然压倒了一大片丛林。 尽管杨靖宇最后究竟倒在了谁的枪口下还是个谜,但他是在独自一人与一百多名日本军警周旋了五个昼夜之后才倒下的。 杨靖宇,这位让日本人追剿了整整八年,让日本人损兵折将,寝食难安长达八年之久,被日本人称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号人物,终于在日本人的围捕中倒下了。 杨靖宇倒下了,按道理,日本人应该高兴才是。 但望着杨靖宇即使倒下却仍显高大的遗体,日本人就是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不明白,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杨靖宇在那样险恶,那样艰苦,那样似乎看不到任何胜利希望的环境条件下,还能够坚持抗战,并且坚持了长达八年之久。即使啃着草根、树皮和棉絮,杨靖宇还依然坚持了五个昼夜之后,才最后訇然倒下。 中华民族,一个有着杨靖宇这样铁血忠魂的民族,日本怎么能够轻易地将其征服呢? 日本人高兴不起来,即使自诩有着无畏的武士道精神,他们也不能不在杨靖宇面前低头服软。就连当年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并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 这大概就是日本人的长处,他们蔑视懦夫,尊崇英雄,即使这个英雄是他们的敌人。 杨靖宇尽管倒下了,但杨靖宇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 抗联英雄杨靖宇将军 二 知道杨靖宇的时候,曾经想当然地以为杨靖宇是东北人,其实杨靖宇并非东北人,而是河南人。 现如今河南人似乎不大受人待见,但地处华夏文明心脏地带的河南,自古文明昌盛,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名人如群星璀璨,数不胜数:黄帝,夏禹,商汤,比干,老子,墨子,庄子,商鞅,苏秦,张仪,韩非,李斯,陈胜,张良,陈平,贾谊,晁错,桑弘羊,邓禹,许慎,张衡,张仲景,蔡邕,蔡文姬,荀悦,阮籍,谢安,范缜,范晔,谢灵运,钟嵘,庾信,等等等等,实在太多太多了。 也不用太多,只要有一个杨靖宇,就足以让河南人自傲。 其实杨靖宇本来也并不姓杨,而是姓马。 1905年2月13日,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位姓马的大地主家庭,取名马尚德。 以前很多资料说杨靖宇出生于贫雇农家庭,那是“出生论”“血统论”流行时代的谎言,千真万确,马尚德是大地主的儿子,他出生时,他们家拥有几十亩土地。在人口稠密人多地少的中原腹地河南省,拥有几十亩土地称得上是名副其实如假包换的大地主了。 就算是大地主又能如何?大地主就不是人了吗?其实,在那时的中国,真正能够有点成就有点出息的大都是地主富农资本家的子女。贫雇农的子女很少能有大成就大出息,为什么呢?因为穷。 如果那时你出生于一个穷苦人家,每天早晨醒来你的第一个感觉应该是――饥饿,你的第一个想法大概是――今天的早饭在哪里?多数情况下,你这一天的早饭应该是省掉了,你不得不赶紧起来去放牛,打猪草,砍柴或者下地干活,若不如此,这一天的中饭和晚饭大概也要一并省掉了。当你每天不得不全心全意地为着这一日三餐而操劳,你是不大可能取得比吃饱肚子更大的成就的。但富人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不用为一日三餐操心,可以有功夫去读书,读书之余,可以思考国家的出路,民族的前途这样超越自身的大问题。如果找到了答案,便拥有了一个理想,可以为着理想去奋斗。看看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瞿秋白,李立三,毛泽东,周恩来,等等等等,都出生于富裕家庭。中国共产党这个穷人党,实际上长期以来都是由这样一群富人的子弟在领导着。穷苦人家的孩子,只有活不下去了,才会走出去跟着这些富人子弟混口饭吃。我这样说,并不是看不起穷人的孩子,因为我自己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一个唯物主义事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也决定了人生的很多东西。即便是现在,穷人的孩子想要成功,也依然必须比富人家的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经历更多的艰辛。穷苦人家的孩子,要奋斗十八年以后才能有机会跟富人的孩子坐在一起喝咖啡,而且也只是坐在一起喝喝咖啡而已。 好了,言归正传,杨靖宇也即马尚德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这就让他不必每天为一日三餐而操心,吃饱了撑着了,他可以去上学,上学之余,也开始考虑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之类的大问题,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而且,他认为他找到了这个真理,那就是当时颇为流行的共产主义。于是,马尚德—这个大地主的儿子,选择了为无产者的翻身解放而斗争,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1926年,马尚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时,全国各地农民运动正在蓬勃兴起,马尚德受中共组织派遣,回确山开展农民运动。 第二年,马尚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是在1927年的5月,蒋介石“四一二”清党排挤共产党人之后的第二个月。这一年,马尚德22岁。 1927年初,马尚德组织的确山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一万多人,马尚德这个大地主的儿子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这年秋天,马尚德发动了刘店秋收起义,接着先后创建了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最早的县级红色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和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并组建河南省第一支红色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后编为豫南工农革命军),从此,拉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马尚德历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和临时治安委员会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员兼信阳县委书记。 在那一段时间,马尚德曾三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监狱,似乎是当时共产党人毕业大考中的一门必修课,曾经养尊处优的大地主的儿子马尚德,经过三次监狱之中的严峻考验,挺了过来,变成了一名坚定而成熟的革命者,使他有决心有能力经受未来的岁月里更加严峻的考验。 有一天,马尚德突然回乡,来到表叔家,没能见到表叔,向表婶借了两百块现大洋之后就匆匆离开了,从此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三 辽宁抚顺市有个西露天煤矿,这里的矿工以闯关东的山东人居多。在日本矿主和工头的压迫下,这里的矿工们过着地狱一样的生活:每天都要下到潮湿阴暗的矿井里,干又脏又累的活,吃着发霉变质的玉米面窝窝头,而且每天都有被饿死的、被打死的,被爆炸的瓦斯熏死、烧死的。 1929年8月,矿里来了一名新矿工,是一位名叫张贯一的山东小伙。这小伙一米九三的大高个,干活特别吃苦耐劳。这个张贯一还有个与别人最大的不同之处:他不象别的矿工那样整日愁眉苦脸,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而且有事没事总想跟人唠嗑。 然而,矿工们见这个张贯一的表现与众不同,不象个普通矿工,因为对他摸不清底细,害怕是日本矿主派来的侦探,都以怀疑的眼光看着他,都对他冷冷的,谁也不愿搭理他。而这个张贯一好像对此也并不着恼。 有一天,一位老矿工因为几天没有吃饱饭,饥饿加上劳累,一出矿井就昏倒在地上。老矿工家里实在已经无米下锅,为了活命,老矿工只好去找工头借钱买米。但狠心的工头不但不肯借钱,反而叫人打了老矿工一顿,说他怠工,并声称要开除他。饿得连走路也没了力气的老矿工无可奈何,只能呆在家里等死。 就在这时,张贯一来到了老矿工家。起先老矿工依然警觉,没有搭理张贯一。张贯一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将自己仅有的两块大洋放进老矿工手里。这时,攥着这两块救命的大洋,老矿工再也憋不住了,眼含热泪拽住张贯一说,张兄弟,你来的这些日子,我看出来了,你是好人,你和别人 不同,大家也都在议论你。张贯一说,我和你一样,都是遭大罪受人欺的煤黑子,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否则,就没人能帮我们了。连命都是人家救的,还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呢?于是,老矿工尽其所知,向张贯一介绍了很多矿场内部的情况。 自此以后,矿工们对张贯一的态度明显地转变了。经过一段接触,矿工们见张贯一耿直、热心、体贴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山东张”或者“张大个子”。张贯一逐渐成为矿工们最为信赖的人。 当然,这位张贯一,就是改了名字并且为了工作方便而自称山东人的马尚德。1929年,年仅24岁的马尚德被刘少奇看作是“得力同志”而派到辽宁抚顺,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 从此,张贯一(马尚德)将他的余生,他的一切,全部奉献给了东北这片肥沃的黑土地。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一生碌碌无为,一辈子都只在经营着自己眼皮前的一亩三分地,操心着自己的一日三餐,一辈子也摊不上一件能超越自身的大事。只有少部分人,似乎命中注定了就是要干大事的,要干的大事一件接着一件。 就象这个大地主的儿子,曾经的农民运动领导人马尚德,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工人运动领导人张贯一。在取得了矿工们的信任之后,张贯一便使出了共产党人的拿手好戏,组织工人运动,发动罢工斗争,向日本矿主提出了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资等要求,如不答应,决不复工。日本矿主无奈,只得答应了矿工们提出的要求。 罢工斗争让矿工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而张贯一自己则因为领导罢工斗争而又一次被捕入狱。日本人控制的监狱打手使出种种招法,连续几昼夜对张贯一严刑拷打,将他扔进齐腰深的水牢中,致使他伤口感染化脓,高烧不退,生命垂危。日本人哪里知道,他们面前这个看起来有些憨头憨脑的大个子,此前已曾三次被捕入狱,像这样的生死考验对他来说,似乎已成为家常便饭。日本人想尽办法也得不到张贯半句招供,日本警察署找不到确凿证据,最后只得以违反“治安维持法”为由判处他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1932年,张贯一被组织营救出狱,历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占领了东北,东北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党组织派遣张贯一到吉林接替作战负伤的杨奠坤政委组建革命武装,从事抗日斗争。因为杨奠坤政委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望,为了今后的工作方便,张贯一便声称自己也姓杨。因为当地许多朝鲜族战士叫“杨政委”的口音听起来好像“杨靖宇”,张贯一就干脆将自己的名字改作杨靖宇。 于是,杨靖宇—这个在后来的八年里让日本人闻风丧胆,坐卧不宁的名字--就此横空出世。 1932年,是杨靖宇一生使命的重要转折点。“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杨靖宇的人生使命也从为无产者的解放而斗争转变成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从此,优秀的农运工运领导人马尚德张贯一变成了让日寇闻名丧胆的杰出的抗日将军杨靖宇,并最终成为可歌可泣的华夏民族英雄。 四 满天星,数不清, 东边道,出英雄, 抗日英雄无其数, 杨靖宇数第一名。 这是在东北东边道老百姓中间流传着的关于杨靖宇的民谣中的一首。所谓“众人口是天”,民谣,往往最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客观事实。如果要我们给白山黑水的抗日英雄们排个座次的话,杨靖宇乃是当之无愧的东北抗联第一人。 让我们先看一看接下来几年里杨靖宇大致的履历: 1932年,杨靖宇受党组织派遣来到吉林,着手整顿各县党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义勇队,建立抗日武装。杨靖宇一出手,就拉起了两支队伍,一支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另一支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杨靖宇自任政治委员,并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东北建立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杨靖宇主持,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 关于此事,1944年5月伪满警察协会出版的《满洲国治安小史》中是这样说的:“特别值得记述的,是满洲事变后在磐石附近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县委组织了武装游击队,并称为红军,到大同二年(1933年)9月,成全国(指伪满洲国)之首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杨靖宇,在磐石首先暴动。” 这里日伪的情报有误,杨靖宇此时只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担任军长是第二年的事,不过也反映了日伪对杨靖宇的重视。 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联合南满17个抗日武装部队召开大会,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杨靖宇以总共17票中获16票的高票当选总指挥,反映了杨靖宇在南满抗日阵营中的崇高威望。 同年11月,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南满临时特委,并正式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 1935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合军和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此时东北抗联共有十一个军,杨靖宇任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 1936年7月,抗日联军第一军和第二军合编为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担任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顺便说一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父金日成大元帅此时担任抗日联军第二军第六师师长,第一军第二军合并以后,金日成正式成为杨靖宇的下级,不过两人一直未能见面。要等到两年以后,也即1938年11月25日,金日成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老上级杨靖宇将军,不过此时,金日成已经单独创建了朝鲜人民革命军,已经不再是杨靖宇的部下了。后来杨靖宇的第一军遇到困难时,金日成为其提供过无私的的援助。) 于是,三年之内,杨靖宇在抗联中的职务完成了由师长,到军长,再到总司令的三级跳。 从这份履历可以看出,从东北抗联创建伊始,杨靖宇就担任着东北抗联内最高的和最重要的职务,是东北抗联最重要的领导人,也是日本人最大的心腹大患。 1938年11月5日,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发出给“东北抗日联军杨司令转东北抗日联军的长官们、士兵们、政治工作人员们”的致敬电,高度评价了活动在沦陷于敌手的东北地区的抗日联军,称其英勇斗争为“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的模范”。 (待续)
*东边道:东北东部铁路经过的地区,主要指辽宁东部二十余县,也是杨靖宇率领的抗联部队活动的主要区域。 **南满:东北的南部地区。南满北满的划分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结果。日俄战争以后,1907年7月,日俄签订协定,在其中的密约中,划定了南满和北满的分界线,正式承认各自的势力范围,以长春附近的松辽分水岭作为地理界限,此线以北的满洲地域即为北满,以南的满洲地域即为南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