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红楼十七:《红楼梦》—曹公有意留下的一堆谜? 曹雪芹是制谜高手,在《红楼梦 》一书中留下了很多谜语。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金陵十二正钗副钗的判词就都是谜语,而且还不是普通的谜语,完全可以称之为谜中谜。这些判词本就是用来揭示人物命运的谜语,但其本身又包含着谜语。比如写香菱命运的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第一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就是个谜语,指香菱,第三句,“自从两地生孤木”,也是个谜语,“两地生孤木”是个“桂”字,指薛蟠的正房太太夏金桂。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这一回有一半是写猜灯谜的,这些灯谜也有谜中谜的意思,这些谜语的谜底也暗示着出谜人的命运。比如元迎探惜四姐妹的谜语,元春的谜底是爆竹,迎春的谜底是算盘,探春的谜底是风筝,惜春的谜底是海灯,就像贾政自己心里琢磨的:“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还有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乱用虎狼药》,都写到了谜语,以表现人物的聪慧,才情与学识。很有意味的是,第五十一回的怀古诗谜,曹公都没有给出谜底,要读者自己去猜,至于猜得对不对,也只有读者自己知道了。 《红楼梦》中的这些谜语,其实并不是我的重点,我的问题是:既然曹雪芹那么喜欢谜语,并且在书中还留下了一些未解之谜,那么,《红楼梦》这部书本身,是否也是曹雪芹有意留给后世的一堆谜团呢?也就是说,书中人物的命运,也许他压根就没打算给读者揭晓,而是特意留给后人去猜测,去联想,去探寻,就象他留下的那些没有给出谜底的谜语一样。 当然,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红学界的一个千古之谜。 下面,我就根据我自己的思路说说我的看法,纯属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正。 在这里,我们会遇到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就是:《红楼梦》这部书,到底有没有写完? 我的看法是:这部书既写完了,又没有写完。 您也许会说,你这不是屁话吗?说了等于没说。 得,就算是屁话,您也让我姑妄言之,您姑妄听之,看看有没有一点点道理。 《红楼梦》这部书,严格说起来,肯定是没有写完的。脂砚斋声称他(她)看过八十回以后的内容,但这并不能证明这部书曾经已经写完了。 我们设想,如果曹雪芹真的写完了后面的二十八回(《红楼梦》一书的结构是每九回为一个大关目,全书一共十二个大关目,共计一百零八回),即使这二十八回书稿被人借阅没有奉还,但毕竟只有二十八回,内容只不过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如果曹公已经构思妥当,要重写这二十八回并不是难事,可他为什么没有重写呢?即使曹公无力重写,如果脂砚斋真的读过这二十八回的全部内容,才华并不逊色曹雪芹太多的脂砚斋自己要根据记忆为曹雪芹续完全书也并不是难事,可他(她)为什么没能替曹雪芹续完全书呢? 所以,我个人认为,曹雪芹并没能写完《红楼梦》全书。 没错,曹公最初是打算写完全书的,并且后二十八回极有可能已经写出了一个故事大纲或者故事梗概之类的东西,也可能已经列出了这二十八的回目,甚至可能完成了部分章回的初稿。而这些,最多只能算是后二十八回的残稿而已,肯定不能算全稿。而脂砚斋看到的,可能只是这么一个残稿,因为内容极为残缺,所以让他(她)续无可续。 我的猜想是,曹公最初的确是打算写完《红楼梦》全书的,但在写到后面二十八回时,遇到重重阻力,最后让他打消了写完全书的念头。其中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曹雪芹没能写完《红楼梦》的客观原因,可能有政治上的因素,也许后二十八回的内容太多地涉及到当朝政治,让他无法下笔。也可能与他的心境有关,家族的衰亡经历,让他哀伤涕零,不忍落笔。 在这里我想重点强调的是,曹雪芹未能写完《红楼梦》,也许还有他主观上原因,就是他自己基于艺术与美学方面的考虑,最后决定放弃写完《红楼梦》的打算,就让《红楼梦》以八十回流传后世。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一部小说,有结尾总比没有结尾好。但我从来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觉得,一部作品,没有结尾有时候可能比有个结尾更好。这个看法,出于本人的亲身体验。 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由张瑜和郭凯敏主演的《小街》,应该属于反思文革动乱伤痕文学的范畴。这部电影,尽管剧情简单,但却让人印象极为深刻,很大的原因就是编导别出心裁地给这部影片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给了它三个不同的结局。但在观众看来,三个不同的结局,等于没有结局,男女主人公最后结局究竟如何,还是不得而知,这就给观众留下了永远的未解之谜,让人牵肠挂肚,无法释怀。所以,我到现在还一直认为,这部《小街》,是我小时候看过的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 另一件事,我更小的时候,正是文革后期,世面上可读的东西极为有限。有一天,我在一位朋友家里读到了一本没头没尾的抗战小说,觉得好看得不得了。这本书因为没有头,所以不知道书名,因为没有尾,也不知道故事的结局,只知道里面有主人公许凤,李铁,还有叛徒胡文玉等等。因为不知道全书的结局,这本书也让我牵肠挂肚了很长时间,很多年里一直都想找到这本书,看看故事的结尾。以前看过的很多书都不记得了,只有这本书,我一直没有忘记,直到很多年以后,才在网上找到了这本书,知道了这是雪克的《战斗的青春》,并读到了全书的结尾,读到了许凤的牺牲。 因此,我以为从一部作品单纯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来考虑,有时候没有结尾其实比有结尾更好。而我们其它的古典文学名著,其结局大多都有虎头蛇尾的嫌疑。《三国演义》在天下三分时就可以结束了,后面的就有些读不下去。《水浒传》呢,梁山英雄排完座次就很好了,后面的纯属胡扯乱吹,是可以略去的。《西游记》里大闹天空很热闹,师徒四人取经起初也很新鲜,但九九八十一难大同小异,到后来就有点让人感觉厌烦了。《红楼梦》呢,在第八十回嘎然而止,避免了虎头蛇尾的尴尬,给读者留下了千古谜团,真不能不说是最好的结局。 我们设想,如果曹雪芹真的把《红楼梦》全部写完了,所有人物的命运结局清清楚楚,一览无余,一目了然,《红楼梦》还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也许,《红楼梦》的魅力正来自于后二十八的佚失或者说未完成。鉴于此,我自己就从来就没有为《红楼梦》没能完成而感到遗憾。 曹雪芹是个聪明人,也许他自己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没把《红楼梦》写完。八十回的《红楼梦》,很可能正是曹雪芹最后有意为之,为了给后人留下一堆千古谜团,让后人来猜测,追寻,探索,碰撞,争论,孜孜以求,永无止境,这才是《红楼梦》真正的魅力所在。如果说这就是曹雪芹的目的,那么很显然,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部《红楼梦》,其影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曹公应该可以瞑目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红楼梦》的确是已经写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