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紅樓一:賈雨村—一個清官的末路
多年以前一個炎熱的夏天,一個懵懂少年—嚴格地說,是一個剛剛考完中考的後初中生准高中生—滿懷讀破萬卷書的豪情,從中學圖書館裡搬回一大堆書,就是這一大堆書,填充了他進入高中之前的那個無聊的炎夏。
這個少年的這個光景,也許可以用一幅我下面要說到的對聯來形容:
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聽起來很牛哈!反正吹牛也不上稅,不吹白不吹了。
這一幅對聯的確很牛,但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那種牛法,這個我下面要說到。
當然,這個豪情滿懷的懵懂少年就是本人了。
那個夏天的那一大堆書中,我現在還記得的只有兩部,一部是姚雪垠的五卷本大部頭《李自成》,另一部就是曹雪芹著,高鶚續的通行本《紅樓夢》。
姚雪垠的《李自成》我讀得很快,稀里嘩啦沒幾天就讀完了,但如今除了其中幾個主要人物的名字還記得,具體細節已經忘得一干二盡。
《紅樓夢》我則讀得很慢。實際上我還不是讀,而是背。
當然,我不是背誦《紅樓夢》全書,而是背書裡面那些詩詞聯曲甚至回目。那時,《紅樓夢》對於我,與其說是一部小說,不如說是一部唐詩宋詞元曲那樣的詩詞曲讀本,我把裡面我認為水平較高的詩詞曲全都抄錄下來,並花時間認真背了下來。當時,書中的那些詩詞聯曲,有一半我都能背下來。當然,這麼些年下來,現在大部分都已經忘記了。
其實,以我當時的年紀,《紅樓夢》作為小說,其情節對我完全沒有吸引力,我真的不懂那些囉囉羅嗦嗦瑣瑣碎碎的細節描寫有什麼好。不過,有些經典的情節,因為獨特,所以讀完以後就一直無法忘記,象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湘雲臥石,晴雯撕扇,香菱學詩,探春當家等等。
那時讀《紅樓夢》,背《紅樓夢》詩詞聯曲,純屬一個青澀少年的附庸風雅而已。不過,儘管我不知道《紅樓夢》作為小說究竟有什麼好,但有一點我是可以肯定的:這部書很高深,我看不太懂,其文學價值肯定甩下《李自成》好幾條長安街了。
讀《紅樓夢》,那是需要經歷與閱歷的。
好些年過去了。最近,因為要碼一個貼,涉及到《紅樓夢》,便在網上找了個《紅樓夢》通行本來看,沒想到一開始看,就再也收不住,這一看才知道,當年讀《紅樓夢》,簡直就是入寶山而空返,現在再開始讀,才慢慢地讀出了其中的滋味。
於是,我乾脆將《紅樓夢》重讀了一遍,這一次讀得比較慢,是真正的讀,這一讀就讀出了許多的感想,把這些感想記下來,就有了這個《重讀紅樓》系列,算是這次重讀紅樓的一個副產品。
另外,在重讀紅樓的過程中,我發現網上找到的這個通行本錯漏很多,於是我一邊讀,一邊在網上找到其他版本來認真校對,改正錯漏之處,並將書中沒有把握的生字在每一回後面加上注音及字義解釋,於是最後我就有了我自己校訂的一個質量還算過得去的《紅樓夢》通行本,這大概算得上這次重讀紅樓的另一個副產品吧。
好了,閒話 少說,現在開始重讀紅樓。
一,賈雨村—一個清官的末路
什麼,賈雨村,這個如假包換成色十足的贓官,你居然說他是個清官,你有沒有搞錯?
沒錯,賈雨村的確是《紅樓夢》中的一個十分不堪的贓官,但人家也並非生來就是贓官的,人家也曾經清官過,你若不信,聽我詳細說說。
賈雨村是《紅樓夢》中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在全書的許多重要關節處承擔着起承轉合的作用。
要說賈雨村,從哪裡說起呢?
讓我就從上面提到的那一幅對聯說起吧。
那是一個月色皎潔的中秋之夜,貧困潦倒地蝸居在姑蘇葫蘆廟內的賈雨村對月感懷,吟出一聯:
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這一聯的字面意思並不難理解,其表面的寓意也很明白,是賈雨村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他相信只要有機會垂青,他一定能大展鴻圖,飛黃騰達。
然而,這一聯除了表面的寓意之外,還隱含作者對書中這一段情節的預告與作品結構上的設計。
這一聯中的“玉”與“釵”,實際上指的是書中兩個極為重要的人物—林黛玉與薛寶釵。此時,林黛玉與薛寶釵都在後台靜靜地等待着,等待着某個人或者某件事來引領她們出場。
那麼,她們各自在等待什麼呢?
我們先看這一聯的下聯:“釵於奩內待時飛”
釵指薛寶釵,薛寶釵在等着什麼呢?在等着“時飛”。
“時飛”是個什麼東西?
“時飛”不是東西,“時飛”是個人。
《紅樓夢》裡面寫得很清楚:“隔壁葫蘆廟內寄居的一個窮儒--姓賈名化,表字時飛,別號雨村”,“時飛”是賈雨村的表字,“時飛”指的就是賈雨村。所以,薛寶釵在等着賈雨村引她出場。
其實這一句還有另一解,“時飛”也就是“是非”的諧音,指的是馮淵薛蟠那一樁葫蘆案是非官司,要等到作者說完賈雨村判定那一樁是非官司後再說薛蟠帶薛寶釵進京,薛寶釵才正式出場,所以說:釵於奩內待時飛(是非)。
再看此聯上聯:“玉在櫝中求善價”
玉指的是林黛玉,此時林黛玉在等待“善價”。“善”是好的意思,“價”是“賈”的諧音,指賈雨村。“善價”也即“好的賈雨村”。書中第一次提到林黛玉,是賈雨村到林家作家教的時候,所以林黛玉也要等到賈雨村引領才能出場,所以是:玉在櫝中求善價(賈)。
由此看來,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也認為此時的賈雨村還是一個“善賈”,還是一個清官,並不是一個徇私枉法的贓官。
為什麼他會這麼認為,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賈雨村獲甄士隱贈銀後進京趕考,“十分得意,已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可是知府做了不到一年,便被上司參了一本,丟了官。
這一段故事,《紅樓夢》書中原文表述是這樣的:
“雖才幹優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尋了個空隙,作成一本,參他‘生情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語。龍顏大怒,即批革職。”
關於這一段,少年時初讀紅樓一帶而過,輕易就認定這個賈雨村天生就是個貪官贓官,難怪後來會徇私枉法亂判葫蘆案了。
但這一次我重讀這一段,卻有了不同的看法。
讓我們先仔細地分析一下書中上面那一段話吧。
首先第一句,“未免有些貪酷之弊”。這裡貪酷兩個字是比較抽象的說法。貪,可以是貪財,也可以是貪名,也就是盡力保持一個清官的令譽,作者並沒有具體指明賈雨村是怎樣一個貪法。酷這個字就更是說不清楚了,酷為嚴酷,可以是對老百姓嚴酷,也可以是對手下那些貪官污吏嚴酷。書中只是大而無當地說“貪酷”兩個字,並沒有列舉任何具體的貪腐行為,因此也並不能構成任何具體罪名。
87版電視劇《紅樓夢》在此處的旁白為:“未免有些貪酷受賄之弊”,加上了“受賄”二字,便將一個抽象的“貪酷”說法具體行為化了,因此坐實了賈雨村的貪腐行為,這是不恰當的,其實這並非作者的原意。
下一句,“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這裡指賈雨村在官場中的為人,與其他官員合不來,與是否貪腐無關。
再下一句,“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尋了個空隙,作成一本”。這裡說的是“尋了一個空隙”,說得很含糊,並沒有說是怎樣的一個空隙,更沒有指明具體的貪腐行為,也極可能是工作中的某個失誤或者得罪了上面的某個人而已。
最後那句話,“參他‘生情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語。龍顏大怒,即批革職。”此處上司參賈雨村的內容全部都是大而空的套話,並無任何具體指證,也看不出賈雨村有何具體的貪腐罪狀。請注意“且沽清正之名”這個說法,這個是比較負面的說法,如果用比較正面說法,說明此時的賈雨村還是很在乎自己的清正之名的。
所以,當我們把上面這一段仔細分析一下,就會對此時賈雨村是否真有貪腐行為打上一個大大問號了。
我有以下兩個疑問。
第一,如果賈雨村是個貪官,他為什麼會“恃才侮上”讓“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呢?如果他是貪官,他不知道官官相護,不知道上下打點嗎?不知道巴結上司嗎?貪官也該有符合貪官特質的行為吧。而且很顯然,那些官員對他“側目而視”,是因為他“恃才侮上”,而不是因為他有貪腐行為。
第二,清朝貪官多如牛毛,即使不能說無官不貪,但說十官九貪還是說得過去的,為什麼只有賈雨村被上司參了呢?而且賈雨村是被上司參,而不是被百姓告。按說,賈雨村再貪,並不影響上司的利益,為什麼上司要“尋個空隙”參他呢?賈雨村哪裡得罪了上司呢?
帶着這兩個疑問,我再仔細研究上面那段文字,我才從其中看出了另外的意思,這另外的意思就是:這時的賈雨村不但不是一個貪官贓官,還是一個大大的清官廉官,否則,他也不會有這樣的結局。上面那段話,話中有話,把那背後的意思翻譯出來,大概應該是這樣的:
此時的賈雨村,才幹優長。因為是進士出身,憑能力獲得官位,所以他只用直接對皇帝負責,不用看其他任何人的臉色行事。他清廉耿直,對上司不但不巴結,還經常直言勸戒,甚至直接指出上司的問題。對下屬嚴格要求,不使有貪腐的機會,讓下屬失去很多發財的機會。因此,這個賈雨村,讓官場上上下下都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最後,上司抓住他工作中的一個失誤,添油加醋狠狠地參了賈雨村一本。這個賈雨村一向根本不擅長拉關係,結果上面無人保,下面無人頂,深宮裡的皇帝哪裡了解下面的事,於是,賈雨村輕輕易易地就丟了官。
在那個年頭,只有一個清官,才會這樣輕輕易易地丟官。
如果是一個貪官,貪腐之後上下打點,左右逢源,紮下盤根錯節的關係,上下左右,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哪裡那麼容易能參得動他?
所以,我的結論是:這時候的賈雨村,其實是一個清官,就像上面那幅對聯中說的,是一個“善賈”。
我這個結論對不對呢?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賈雨村儘管知府做了不到一年,但以前在其它官位上一定也呆過一些時日。書中說他丟官以後“將歷年做官積的些資本並家小人屬送至原籍”,說明他做官還是做了幾年的,而且還小有積蓄。他的積蓄究竟有多少呢?作者沒有細說。如果說他是個貪官,即便沒有十萬雪花銀,七八萬總是有的吧,那也應該是個大富豪了。
但他丟官之後是個什麼樣的經濟狀況呢?這一點作者從側面有涉及到。
丟官之後的賈雨村,把家小安排好之後,“自己擔風袖月,遊覽天下勝跡。”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去了。
請注意這個詞:“擔風袖月”,與“兩袖清風”有什麼區別嗎?
此時的賈雨村出去旅遊,顯然不是出則豪華車,入則五星賓館的氣派,而竟是個窮游的光景,需要一邊打工,一邊旅遊。他的工作就是在所到之處給別人做家庭教師。他做家教的老闆之一就是林如海,學生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就是在這裡正式出場的,她等到了那個“善賈”,現在可以出場了。
只有“善賈”,才有資格給林黛玉當老師。如果此時的賈雨村是個猥瑣的貪官,他是不配給林黛玉當老師的,他一定老早就被林黛玉趕出家門了。
所以,從《紅樓夢》開篇到賈雨村給林黛玉做家教為止,書中沒有出現關於賈雨村貪贓枉法的任何實證,倒是有不少的描寫表明他是個清官,是個善賈。
從上面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前面那一幅看似漫不經心的對聯,的確很牛,隱藏着好幾層涵義。第一層是字面意思,也即玉求價釵求飛。第二層是小說故事中的寓意,比喻懷才不遇的賈雨村待機而動。第三層是小說情節預告,預告林黛玉和薛寶釵即將出場。第四層是透露小說結構上的設計,林薛二人的出場需要賈雨村來帶動。第五是給此時的賈雨村這個人物做了一個基本評價,也就是“善賈”。
一幅並不起眼的對聯,居然包含如此的多的涵義,作者的文筆,當真讓人嘆為觀止。而這正是《紅樓夢》的魅力所在。
你也許會說,作者信手寫了一副對聯,你卻解讀出這麼多涵義來,是不是有些過度詮釋了?
其實,對這一副對聯做這樣的解讀,並不是我的發明,而是紅學中的基本常識。我們看對一個文本的解讀是否過度詮釋,要看這樣的解讀是牽強附會,生拉硬扯,還是合情合理,絲絲入扣。我們上面對這幅對聯的解讀,應該說一點也不牽強,非常合乎作品的邏輯,也合乎故事的情節和情理。
我們都知道,曹雪芹寫《紅樓夢》時,喜歡正話反說,比如描寫賈寶玉時,就常常正話反說。我認為他寫賈雨村“有些貪酷之弊”那一段,也屬於正話反說。而且他還怕讀者誤會,後面還用了“擔風袖月”這樣的詞來形容他的“兩袖清風”,並且在對聯中用了“善賈”來明白無誤地對這時的賈雨村作了個明確的評價。
此時的“善賈”是相對於後面的“惡賈”而言的,正因為有此時的“善賈”,才凸顯出在後來葫蘆案中賈雨村從“善賈”到“惡賈”的轉變過程中表面的波瀾不興和內在的驚心動魄。
正是因為在林如海家給林黛玉當老師的機會,賈雨村才得以結識林黛玉的舅舅賈政,從而攀上了賈府。
也就是從攀上賈府的高枝開始,作為“善賈”的賈雨村消亡了。賈雨村從此無可救藥無可挽回地逐漸變成了一個貪官贓官,在“惡賈”的路上越走越遠。
在賈政的保舉下,賈雨村很快就官復原職,做了金陵應天府知府,接手的第一件案子就是馮淵薛蟠的葫蘆案。
讀過《紅樓夢》的人,對這個案子都很熟悉,我就不詳細說了,我只想說說護官符的事。
護官符這件事,是由賈雨村的門子提出來的,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賈雨村雖然以前做過知府,但他並不知道做官還需要有這樣一個護官符,也說明了賈雨村並沒有護官符這樣的概念,從而也說明了賈雨村以前的確是一個清官,否則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做官要有一個護官符呢?
如果賈雨村早就是一個贓官貪官,那麼他也早就會有這麼個護官符的概念,也早就準備了這樣一張護官符,也就用不着手下的門子這時候來提醒他了。
此時,在徇私枉法的課堂內,賈雨村還是個尚未入門的小學生,還需要手下的門子來教導他。
不過賈雨村很聰明,學得很快,不久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並且整掉了自己的啟蒙老師--手下門子。以後更加變本加厲,徹底地淪為賈府的走狗,居然令人髮指地為了替賈赦弄到幾柄扇子而害得別人家破人亡。
從葫蘆案開始,賈雨村的情形就與以前很不一樣了。
賈雨村以前做官,官位是憑本事考中進士得來的,他只需對皇上負責,對國家負責,他可以由着性子做清官。但現在不一樣了,他的官位是賈家給的,於是他很自然地成了賈府夾袋中的人物,不得不看賈府的臉色行事。否則,賈府分分鐘可以讓你做官,同樣也分分鐘可以讓你丟官。而葫蘆案牽涉到賈家利益,只要他還想保持官位,他就不能不維護賈家的利益,也就不能不徇私枉法亂判葫蘆案。否則,他就只能棄官而去,接着去窮游天下。除此以外,沒有第三條路好走。
賈雨村選擇了繼續做官,於是他只能徇私枉法,只能不知不覺地變成了一個貪官贓官,這個轉變,那麼真實,那麼自然,觸目驚心,發人深省。
從此,一個清官隨風而逝,一個貪官贓官應運而生。
在那樣的制度中,那樣的環境內,清官,日暮途窮,無路可走,貪官贓官則左右逢源,飛黃騰達。這是那個時代的無奈與悲哀,也是曹雪芹的無奈與悲哀。
但願我們這個時代,不再有這樣的無奈與悲哀!
賈雨村的故事,看似平淡細微,實際上卻非常的犀利和深刻,這是曹雪芹的犀利,是《紅樓夢》的深刻。
這就是在那樣的制度中,那樣的環境內,賈雨村:一個清官的末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