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红楼十一:王熙凤背了口大黑锅 贾母史老太君是荣国府里头一号明白人,也是个重情重义的老太太。 对于宝玉的婚事,贾母肯定是中意林黛玉的。而贾母中意黛玉,大概是出于这么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亲情,贾母希望贾宝玉的婚事是亲上加亲。对贾宝玉来说,林黛玉为姑表亲,薛宝钗为姨表亲,两人在亲戚关系不相上下。但对贾母来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黛玉为贾母唯一的且已经故去的亲生女儿贾敏的独生女,也是贾母唯一的嫡亲的外孙女,而宝钗跟贾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天差地别的,单从这方面来讲,贾母中意黛玉是很自然的事。 第二个原因是宝黛之恋。对于宝玉与黛玉的恋情,贾母知道得比谁都清楚,也比谁都在意,她为宝黛二人的恋情而欣慰,也为他们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波折而心痛。尤其是紫鹃说黛玉要回老家给宝玉造成的冲击,弄得宝玉要死要活的,让贾母更加意识到宝玉对黛玉用情之深,深知宝玉心里非黛玉不娶的那一分坚定。因此,贾母总是亲切地称呼二人为“两个玉儿”,还说出“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的话。 贾母中意黛玉应该是勿容置疑的。当然,这也不是由我说了算,其实,在荣国府,贾母中意黛玉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了,就是府里的下人小厮们都看得一清二楚。 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之后,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与尤氏姐妹聊天,聊起荣国府的事,尤二姐打趣说要把尤三姐许给贾宝玉,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可见,贾母的意图,在荣国府已经是人尽皆知,只是那一层窗户纸还没有捅破罢了。 贾母中意黛玉是肯定的,那么贾母中意黛玉的同时,是否也同样中意宝钗呢?我的看法是否定的。对宝钗的为人处事,贾母其实并不欣赏。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里,贾母陪刘姥姥游大观园,来到薛宝钗的住处蘅芜苑,见蘅芜苑的陈设异常简朴,就嗔怪凤姐儿说,“不送些玩器来与你妹妹,这样小器。” 王夫人和凤姐儿赶紧说原是送过的,不过宝姑娘不要,都退回去了。薛姨妈也说宝钗在家里就不喜欢这些东西。贾母听了,摇头说:“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贾母这句摇着头说的话,其实说得很重,很清楚地说明了她对薛宝钗这种故意标新立异到有些矫情的朴素既不欣赏,也不赞成,她对宝钗的为人处事,显然是持保留意见的。 所以,曹雪芹在前八十回里将贾母对黛玉与宝钗的态度已经写得很清楚很明白了,可高鹗在续书中居然让贾母主张宝玉娶宝钗,同时非常冷血地将自己亡女的独生女嫡亲的外孙女黛玉置之不顾,不闻不问让其自生自灭,这还是贾母吗?整一个狼外婆吧? 除非是贾母给驴蹄子踢坏了脑子,否则,高鹗将一部《红楼梦》硬生生地续成了《天方夜谭》。 在荣国府,中意黛玉的其实还不止贾母一人,另外至少还有一个王熙凤。 王熙凤中意黛玉,大概是出于下面这么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贾母,作为贾母肚子的蛔虫,贾母中意黛玉,那么王熙凤也只能顺从贾母的意思中意黛玉,她不可能有与贾母不同的选择。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王熙凤与贾宝玉关系亲厚,王熙凤是真心喜欢宝玉这个小叔子,到哪里去都带着他(比如前面写到的去农庄打尖遇到纺车妹,凤姐就只带了宝玉,秦钟是跟着宝玉去的)。因为关系亲厚,所以她对宝黛之间的恋情也是了如指掌,而且经常拿两人的恋情开玩笑。在宝钗面前,王熙凤就从来没有开过这样的玩笑。 王熙凤是否中意林黛玉,其实并不重要。无论王熙凤是否中意林黛玉,她都万万不会想出高鹗续书中写的那种针对贾宝玉的掉包计。高鹗续书的情节是,宝玉因为丢了玉,变得糊里糊涂了,王熙凤就想出了这么个掉包计,骗宝玉与宝钗成亲。问题是,你可以骗宝玉一时,但你骗不了宝玉一世,当宝玉清醒过来后,知道是你王熙凤想出的这么个掉包毒计欺骗他,他以后会怎么对你王熙凤呢?你王熙凤又如何面对贾宝玉呢?所以,这样弱智到脑残的馊主意,除了蠢毒的赵姨娘,恐怕连愚憨的邢夫人都想不出来,更何况盖世精明的凤姐儿了。 凤姐儿要能整出针对宝玉的如此恶毒掉包计,只除非她以后不想在荣国府混了,因为如果贾家不坏事的话,以后的荣国府一定是贾宝玉的荣国府。 所以,高鹗绝对是让凤姐儿背了口大黑锅。 既然贾母中意黛玉,凤姐也中意黛玉,那么最后宝玉和黛玉成了亲吗? 当然没有,最后和宝玉成亲的还是宝钗。 为什么呢? 因为贾元春,因为贾元春看好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 贾元春尽管是贾母的孙女,但两人的关系,却是君臣关系,一旦贾妃娘娘发了话,那就如同圣旨,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 您也许要问了,你说贾元春中意宝钗,不喜欢黛玉,你有什么证据?曹公在前八十回留下了这样伏笔吗? 我的回答是:曹公的确是留下了这样的伏笔,而且还不止一处。下面就让我细细说说。 第一处在第十八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题咏》中,元春省亲,游大观园。在“蓼汀花溆”处,元春看了这四字,笑着说:“‘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著名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认为,元春这句话,要用反切的办法才能了解其中的深意。 那么何谓反切?元春的这句话又应该如何反切法? 所谓反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拼音方法,就是用两个认识的字来拼出另一个生字的读音,具体方法就是把前一个字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相拼,来得出另一个字的读音。比如说“顶上”两个字反切,把“顶”字的声母 d 和“上”字的韵母 ang 相拼,就得出一个“当”(dang)字的读音。 刘文典先生认为,“蓼汀花溆”四个字,“蓼汀”反切“林”,指林黛玉,“花溆”反切“薛”,指薛宝钗。所以贾元春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有了薛宝钗,又何必有林黛玉,表达了元春对宝钗和黛玉二人的态度。 读到这里,您也许会说,你搞错了吧,“蓼汀”二字怎么能反切为“林”呢?“蓼”字的声母为l 不错,但“汀”字的韵母为 ing,而“林”字的韵母为 in,不对头啊。还有“花溆”二字更没有办法反切为“薛”,无论声母和韵母都不对啊。 您这样的疑问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我们看问题不能那么机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我就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蓼汀花溆”是大致可以反切为“林”和“薛”的。 “蓼汀”二字反切为 ling 是不假,但我们要考虑到曹雪芹是南方人,南方人往往 in,ing 不分。本人就是南方人,in 和 ing 不分,本人打字用微软拼音,每次打韵母为 in 或 ing 的字就挺麻烦,常常要分别打 ing 和 in 两次才能找到要找的字,ing 和 in 在我听起来根本没有区别。所以,作为南方人,“蓼汀”反切为“林”是很自然很好理解的。 我们回头再看看“花溆”二字。“花”字的声母是 h,而“薛”字的声母是 x,这声母就不一样了,同时“溆”字的韵母为u(于),而“薛”字的韵母为 ue(月),也不一样,“花溆”二字怎么能反切为“薛”呢? 这个我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我们看声母,古代的反切不象现在的拼音这么严格,并没有用拉丁字母去定义每一个声母,对声母的界定很含混。事实上, h 和 x 的发音非常接近,比如现在我们把外文直接音译为中文时,就常常 h 和 x 混译,象 Hilton,我们就直接译为希尔顿,Hillary,我们就直接译成希拉里,都是 h 和 x 的混译。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南方人-尤其是江浙沪一带的南方人-对 h 音很不熟悉,发音很困难,常常是黄王不分,胡吴不分,这就更让他们混淆 h 和 x 的区别了,所以,对南方人来说,h 和 x 不分也是可以理解的。从韵母上看,南方人的 u 和 ue 的区别也很小。考虑到这些因素,“花溆”二字反切为“薛”,大致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个人是接受的。 再者说了,曹公是在写小说,而不是作论文,他用这种打哑谜一样的方式留下伏笔和暗示,并不一定非得百分之百地遵循反切的规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含含糊糊的,也未尝不可,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花溆”二字的另一种解法是:“花”代表花袭人,“溆”代表薛宝钗,“花溆”二字代表宝钗和袭人这一妻妾组合。 无论是哪种解释,元春的这句话都是既有薛宝钗(也许要加上花袭人),何必再有林黛玉这样的意思。曹公著书极少闲笔,书中人物的话,大都有其深层含义。元春这句极认真说出来的话,当然也不是一句很随意的闲话,自然有其深层含义在内。 元春第二处表明态度的地方还是在同一回中,元春将宝玉题的“红香绿玉”四字改成了“怡红快绿”。接着元春让宝玉和姐妹们作诗,宝玉起初在诗中又用到了“绿玉”一词,宝钗还特地给他指出来:“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 红学家们普遍认为“绿玉”指代林黛玉,因为绿玉,黛玉,基本是同一个意思。这里元春不喜“绿玉”,也是曹公暗指她不喜欢黛玉。 而元春对宝钗的态度,可就大不相同了,元春对荣国府各人的赏赐,唯有宝玉和宝钗的一模一样,这说明元春已经将宝玉和宝钗同等看待了。 曹公在前八十回里就元春对钗黛二人的态度埋下了这么多伏笔,不是白埋的,八十回后肯定会有呼应,那就是元春从宫中传旨贾宝玉娶薛宝钗,最后酿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由周岭担任编剧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就是这么处理的,我个人觉得比较合理,比较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 也许您又要问了,贾元春早早地选入宫中,她又没有机会了解林黛玉和薛宝钗,她有什么理由中意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呢? 她当然有理由,她的理由就是王夫人。 在荣国府,最中意薛宝钗的恐怕非王夫人莫属了。理由很简单,第一,林黛玉跟她毫无血缘关系,而薛宝钗是她的亲外甥女,宝玉若娶了宝钗,王夫人和薛姨妈两姐妹就变成了亲家母,那更是亲上加亲,这肯定是王夫人希望看到的。第二,作为宝玉的亲妈,王夫人肯定不喜欢性情乖张,疾病缠身的林黛玉,更喜欢身体健康,性情温和的薛宝钗。宝玉若娶了宝钗,那就既有利于宝玉今后日常的婚姻生活,也更易于处理婆媳关系。这一点很好理解,如果换了您是王夫人,为儿子宝玉择偶,在宝钗和黛玉之间,您会选择谁呢?我想,为了儿子的终身幸福,大多数做妈的都会选择宝钗的。 当然,如果再加上周瑞家的这样曾被林黛玉抢白得“一声儿不言语”的人在面前不时给黛玉上点眼药,王夫人就更不喜欢黛玉了。 王夫人是谁?是贾元春的亲妈,是跟宫中的贾元春联系最多的人。随着她们的不断联系,各种不利黛玉有利宝钗的情报就会源源不断地送达宫中,潜移默化,让元春看好宝钗,放弃黛玉,最后在王夫人的请求下,贾元春终于传旨让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 所以,王夫人实在也是个厉害角色,表面上不声不响的,私底下早已经暗度陈仓了。 为了儿子的婚姻能够顺从自己的意愿,王夫人也是蛮拚的。 可怜的林妹妹估计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黛玉之死,应该发生在元春传旨之后,宝玉宝钗正式成婚之前。在一个清冷的月夜,万念俱灰的林黛玉在大观园沉塘自尽,以呼应前面湘云黛玉“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联句,也照应大观园“沁芳”的主题。 这样一来,高鹗续书中关于贾母主张宝玉与宝钗成婚,王熙凤想出掉包计这样的情节,就肯定严重违背了曹雪芹的原笔原意。 当然,高鹗续书中糟糕的地方远远不止这一处,还有很多,请看下一节《重读红楼十二:日月无光的高鹗续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