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钉子城
98 大材小用的华军炮兵指挥官
安芃
炮兵,被称为“战争之神”,自从炮兵部队大规模地出现在战场上,战争中的人员伤亡就有一大半来自各种火炮。
抗战当中,华军的伤亡也有一多半来自日军的炮火。
由于国力羸弱,抗战当中,炮兵一直是华军的短板,华军那点可怜的炮兵,还不够日本人塞牙缝的。
国军炮兵创立于黄埔建军,黄埔军校建校之初,就设立了炮科。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时,军中只有一个炮兵团。
经过北伐和各种军阀混战,国军的炮兵部队有了一些发展。1935年3月,国民政府武汉行营设立炮兵整理处,对国军炮兵部队中各种还能使用的火炮457门按照种类进行整理,编成两团制的炮兵旅4个,独立炮兵团5个,独立山炮营、独立野战炮营、独立重迫击炮营各3个。
1937年,国民政府从德国购入155mm口径榴弹炮48门,编成机械化重炮兵两个团,番号定为炮兵第10团和第14团,汽车牵引,成为国军中最现代化的炮兵部队。
同年,国军还建立了6个高射炮团。
这些,差不多就是抗战开始时军委会直属的所有炮兵力量了。当然,下面部队里还有一些零星的部队直属炮兵,但数量太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抗战爆发后,国军炮兵部队转战各地,由于敌强我弱,火炮损失极为严重。国军火炮的损失,一大半毁于日军的炮火,也有一少部分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不让大炮落入敌手,由华军炮兵们自己含泪将心爱的大炮炸毁或是沉入水底。
后来各炮团不得不压缩营连建制,以保证一个连两门炮,一个营六门炮的规模。有些炮团--比如炮兵第8团-----火炮损失殆尽。
到1941年,由苏联运入野炮200门,才使华军的炮兵得以继续维持。
1941年,第九战区将所有火炮集中起来,作为第九战区直属炮兵部队由第九战区炮兵指挥官王若卿少将统一指挥。
王若卿将军是保定军校第8期炮科出身,历任炮兵第16团团长,炮兵第4旅旅长。
这位第九战区炮兵指挥官手下究竟有多少炮兵部队呢?
还挺不老少的,一共有三支炮兵部队,分别是:
炮兵第1团第9连,装备瑞典造博福斯30-75mm山炮2门。
炮兵第2团第2营第1连,装备苏造m1900/30野炮4门。
炮兵第14团第4连,装备德造150mm sFH18榴弹炮2门。
就是这些,全部都在这里了,整个第九战区直属炮兵指挥部能指挥的就是这样分属三个炮兵团的8门火炮而已。
不会吧,有没有搞错?整个第九战区,才8门大炮?
一点也不错,第九战区,数十万大军,只有这区区8门大炮。
8门大炮,充其量就是个炮兵加强营而已,还抵不上日军一个炮兵联队,日军一个炮兵联队就有山炮或野炮三十多门。
王若卿,炮兵少将指挥官,曾经的炮兵旅长,现在能指挥的也就是这么个炮兵加强营。
就是这么点家底,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还差点就全军覆没。
第二次长沙会战时,第九战区参谋处长赵子立认为华军炮兵力量太小,应集中使用于长沙地区,但这一建议未被薛岳采纳。
日军突破新墙河防线以后,王若卿奉命率炮兵在浯口方面的汨罗江南岸占领阵地,配合步兵,固守汨罗江。
但由于日军来得太快了,大炮抵达阵地还来不及展开,阵地附近就发现了日军,为了保住难得的一点炮兵家底,部队不得不赶紧撤退。
第二次长沙会战,炮兵完全没能发挥作用。
第九战区炮兵指挥官王若卿与sFH18榴弹炮
现在,薛岳接受了赵子立的建议,决定将战区直辖炮兵全部部署在岳麓山阵地,对长沙外围阵地及核心阵前沿进行阻止性射击,特别对天心阁及其东南地区进行歼灭性射击。
岳麓山与长沙隔湘江相望,主峰海拔300米,对长沙城具有俯瞰性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可以延伸火炮射程,是长沙会战中最佳的炮兵阵地。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王若卿和炮兵营长董浩等人积极备战,对长沙周围进行了实地勘测,特别是将长沙近郊及城内可资为标志的建筑物加以详细测量,制成了两万五千分之一的标点图,使战斗展开后,炮兵能根据步兵请求,依照调制完善的标点图上之射击指令立刻开始射击, 以做到万无一失,指哪打哪。
万事俱备,一切就绪。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日军不攻长沙,那该怎么办呢?
没办法,如果日军不攻长沙,那岳麓山的炮阵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现在,薛岳最盼望的,就是日军进攻长沙;薛岳最担心的,就是日军不攻长沙;薛岳最犯愁的,就是如何引诱日军进攻长沙。
日军是否来攻长沙,就要看薛岳的本事了。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