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城63—光耀千秋—中国抗战史上不朽的胜利
安芃
最早发现日军有撤退迹象的是第十五集团军第52军第195师师长覃异之。
第195师是第52军内刚刚组建不久的新部队,会战以前,冈村宁次对第九战区的华军各部进行了潜心研究,却根本没有将第195师这支新部队放在眼里。在新墙河北岸比家山,史恩华营一战成名,让日军胆寒,给了冈村宁次当头一棒,冈村宁次首次领教了第195师的厉害,心惊之余,将“覃异之”三字书成条幅,悬于案头。
华军撤过汨罗江以后,9月29日,覃异之又指挥第195师的第566旅外加一个加强团在长沙东北面的福临铺伏击日军第6师团一部,毙敌三百余名(含大队长一名),取得福临铺伏击战的胜利,使第195师一跃而成为第九战区的明星部队。
会战结束后,覃异之在第195师烈士纪念碑有铭联云:“比家山千秋不朽,福临铺一战成功”。
9月30日,覃异之率第195师撤至上衫一线布防。
这一天当面的日军没有进攻,两军相安无事。
黄昏时分,覃异之登上一个山头,用望远镜瞭望敌阵,望了好一阵子,突然大叫:“不好,小鬼子要跑。”
覃异之一边将当面日军的撤退迹象向上锋报告,一边布置全师追击日军。
在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官冒名骁将关麟征接到覃异之报告的同一天,他还接到来自营田的集团军侦察分队的报告,日军将头天晚上装上运输舰的火炮又卸回岸上,并由汽车拖往岳阳方向。另外窃听日军有线电话得知,有一个日军联队获令暂不按原定计划南进,原地待命。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关麟征做出日军即将撤退的判断,即命令第十五集团军各部转入反攻,能拦截则拦截,能尾追则尾追,不能让日军就这么溜掉,同时将日军撤退动向电报薛岳。
然而,总揽全局的薛岳却不能仅凭第十五集团军的零星情报就做出日军即将撤退的判定,冈村擅布疑阵,谁能断定这些撤退迹象不是冈村故意布置出来麻痹华军的假象呢?
另外,长沙城下,华军20万大军张网以待,日军如果就这样撤退,薛岳围歼日军的计划将完全落空,令薛岳很不甘心,这也让薛岳不愿相信日军即将撤退。
还有一个原因,也让薛岳不相信日军马上撤退。这次会战,到现在为止,冈村宁次还基本上是竹篮打水,什么也没捞着,冈村甘心就这样撤退吗?
薛岳有些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10月2日,隶属多妻将军杨森第二十七集团军的第20军第134师的直属团特务连在执行一项穿插敌后任务的路途中,歪打正着,用轻机枪揍下日军一架飞机。
第二天,在坠落的日机内找到的日军第11军司令部下达给前线部队的撤退命令译成中文后摆在了薛岳的案头:“华军顽强,现仍潜伏于汨水,修河两岸地区。本军为避免不利态势,应速向原阵地转进,以图战斗力之恢复,并应严密防备华军之追击。”
到这时候,薛岳才不得不相信日军的确已开始全线撤退,立即给战区各部下达了全线追击的命令。
日军撤退,薛岳在长沙城下围歼日军的计划落空,让薛岳深感遗憾。
与此同时,薛岳也松了一口气。日军撤退,长沙已确保无恙,有惊无险,自己的脑袋这次好歹算是保住了。
从1939年9月14日至10月15日历时整整一个月的第一次长沙会战终于结束了。
这次会战规模巨大,华军动用了32个步兵师,3个挺进纵队,其他配属部队共30万人,日军则出动了4个师团,2个步兵联队,2个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及部分空海军共10万人。
中方公布的双方损失数字为华军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3万余人。日方公布的伤亡数字为华军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3600余人。但日方一向缩小隐瞒己方损失,所以日方公布的日军伤亡数字不足采信,中方的这个数字或许稍有夸大,但应该比日方的数字更加可信,我以为真实的日军伤亡数字当为2万人左右。
对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评价,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日双方损失相当,未见输赢,只是打了个平局。
在此,我想陈述一点我自己的看法。
对战役胜负的评判,很难仅仅只凭双方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看双方有没有达到自己的战役目的。
对华军而言,第一次长沙会战有几种可能的结局,我将其归结为下下,中下,中,中上,上上五种。
下下结局为丢掉长沙,而且各路华军主力都伤亡惨重,这是华军要极力避免的完败的结局。
中下结局为保住了长沙,但华军主力损失惨重,这是冈村宁次长沙会战的最初预案,也是华军统帅部不愿看到要尽力避免的。
中中结局为放弃长沙,以避免华军主力遭受重大损失,这是华军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华军统帅部甲方案从一开始就尽力争取的结局。
中上结局为保住了长沙,同时华军主力未遭重大损失,这也是华军比较理想的结局。
上上结局为保住了长沙,华军主力未遭重大损失,同时重创日军于长沙城下,这是华军完胜的最佳结局,也是老虎仔薛岳极力争取的结局。
事实上第一次长沙会战的结局对华军而言,为中上结局,尽管未能达到薛岳争取的结果但却超过了华军统帅部的预期,应该说第一次长沙会战华军达到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战役目的,如果把从上上到下下这五种结局作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种考试成绩的话,那么这次华军的考试成绩为良,相当不错了。
相应地,对日军而言,这次会战的结局有这相同的五种可能性,日军这次会战的目的在重创湘北华军主力并相机占领长沙,实际上这两个目的一个也未能达到,这次会战对日军而言等于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活一场,只得到中下结局。因此,只从纯军事的战役目的来看,这次会战也是华军胜利,日军失败。
其实,还可以用一种更简单的说法。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为攻方,华军为守方,在双方损失相当的情况下,对攻方而言,攻占城池才算胜利,对守方而言,守住城池就算胜利。这次会战,日军未能攻占长沙,华军守住了长沙,胜负立判,就这么简单。
如果我们再考虑到政治上以及人心士气上的影响,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对中方而言就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胜利了。
10月10日是中华民国的国庆节,1939年10月10日这一天,陪读重庆到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在确定了日军全线撤退,长沙已确保无虞后,作为湘北前敌总指挥的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在电文中第一次使用了“湘北大捷”这个说法,而作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总揽全局的薛岳也在给蒋伟人的电报中声称:“长沙会战取得重大胜利。”
10月10日,尽管长沙会战尚未结束,国民政府已经在开动一切宣传机器来庆祝湘北大捷和长沙大捷了,中国人民也实在太需要一次这样的胜利了。
纪念第一次长沙会战的长沙会战碑
武汉会战以后,1938年1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衡山召开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会上,军委会委员长蒋中正蒋伟人指出,中国的抗战,依照预定的战略政略来划分,可分为两个时期,从七七事变到日军占领武汉,岳阳为止,是抗战的第一时期,此后属于抗战的第二期,即“我们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此后,蒋伟人多次发表文章和谈话,国民政府也利用一切机会向国民大力宣传第二期抗战的理念,目的在于让全国人民从日军步步进逼,华军损兵折将,一退再退,国土大片沦丧的失败情绪中振作起来,看到胜利的前景,坚定抗战的信心。
然而,这种一期抗战二期抗战的划分,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就在离蒋伟人在南岳第一次军事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第二期抗战的理念不到半年,华军又遭到南昌惨败,抗战并没有展现任何胜利气象,国人的失望与挫败情绪实际上反而更加深重了。
让中国人民真正从失败情绪中走出来,真实地看到抗战胜利曙光的,是第一次长沙会战。
这次会战,华军第一次挡住了侵略者前进的步伐胜利地保住了一座大城市并将日军赶回了原驻防地,这是抗战前期从没有过的事,至此,中国人民才相信,日本侵略军并非不可阻挡的,蒋伟人所说的第二期抗战真的到来了,中国的抗战真的到了战略相持阶段,到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阶段。国民政府威信大增,民心更加坚韧,军队士气也有了很大提高。
因此,我个人认为,从政治影响以及民心士气上讲,中国的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标志,不是武汉会战,而是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堪比二战苏德战争中的莫斯科保卫战,是中国抗战的真正转折点,此后,中国的抗战才真正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次长沙会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一次不朽的胜利。
第一次长沙会战以后,1940年,由田汉作词, 贺绿汀作曲,谱写出反映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进行曲》:
九宫幕阜发战歌
洞庭鄱阳掀大波
前军已过新墙去
后军纷纷渡汨罗
同志们杀呀
敌人残暴如疯魔
烧我房屋割我禾
父母妻子遭戮辱
吃了猪羊吃鸡鹅
我们只有战到底
谁与敌人言兵和
团结不怕紧 动员不怕多
老头子 老太婆
小妹妹 小哥哥
拿扁担 当干戈
穿草鞋 不用靴
高山峻岭走如梭
我们一条心
敌人兵多将广怕什么
我们有锄头
敌人大炮坦克奈我何
胜利已接近 敌势已下坡
枪要快快装 刀要快快磨
快快装 快快磨
赶走日本鬼 恢复旧山河
赶走日本鬼 恢复旧山河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与此同时,日本人竟也大肆宣扬,是他们取得了长沙会战的胜利。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