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红楼十四:站在《金瓶梅》的肩膀上 明代以后至曹雪芹写出《红楼梦》之前,中国就有了小说四大名著的说法,其中的三大名著与今天公认的三大古典名著相同,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和吴承恩的《西游记》。此时曹雪芹的《红楼梦》尚未出世,这第四部名著当然不可能是《红楼梦》,而是兰陵笑笑生的奇书--《金瓶梅》。 在现当代的中国,《金瓶梅》一直都是一部禁书,《金瓶梅》全本从来就没有公开出版发行过。据说,全本《金瓶梅》是只有高级干部才能享受的待遇,只发行到军级以上高干,大约与国家绝密文件相当。 所以,在中国,即便是阅读,那也是有级别的,这大概也是官本位现象在中国一直非常严重的原因之一。 就普遍的大众心理而言,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越是禁书,就越是想看。未能免俗,本人也不例外,自从小时候听说了禁书《金瓶梅》,就一直想把《金瓶梅》找来读一读,但一直没有机会。直到上了大学之后,才从一位朋友那里借到一套《金瓶梅》。大概是因为长久以来对《金瓶梅》这部奇书有种奇特的神秘感,我拿到书的时候,当真是如获至宝,激动万分。等到打开书来读时,才发现书里通篇都是“此处删去XX字”这样的说明,真正遭禁的内容已经被删除得一干二净了。拿着如此干净纯洁的所谓洁本,就象攒钱买了件心仪已久的新衣服,拿到手时却发现这新衣服上到处都是窟窿;也象肚子饿时买了盘肉包子,急吼吼地一口咬下去,却发现这包子馅里一星儿肉沫也没有,全是萝卜白菜。这洁本《金瓶梅》让我读起来毫无动力,囫囵吞枣地大致浏览了一遍了事。 后来赴美留学,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我竟意外地发现了一套全本《金瓶梅》的英译本,我大喜过望,立刻借出来读。当然,这一次我主要读的是那些在以前读过的洁本中被删掉的内容,尽管当时读英文还有点隔,不象读中文原版那么通畅,但也算读懂了个八九不离十,大大地满足了一把好奇心。 再后来万维网兴起,网上什么都能找到,我又在网上找到了一套中文的《金瓶梅》全本来读。这一次读《金瓶梅》,因为已经是过来人了,那些被禁的内容已经不再对我有额外的吸引力,这才能静下心来细读全书。这一次细读《金瓶梅》我才发现,这《金瓶梅》跟《红楼梦》竟然长得那么象,简直就好像有血缘上的直接遗传关系。 我觉得《金瓶梅》和《红楼梦》长得象的地方有三点。 第一是两书的写作手法极为相似,都是完全的写实。两书都用纯白描的手法,几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完全理性,从容,客观,固执而且极具耐性地将作者要说的故事娓娓道来,不急不躁,不温不火。这样的写作手法,使这两部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部现实主义杰作,分别成为晚明和清代中期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第二是两书的取材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没有选取宏阔的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历史大事件,而是专注于人物的日常生活,将主要笔触集中于描述人物的生活起居,吃穿住行,吃喝玩乐。这两部书,通篇写的差不多都是吃吃饭,喝喝酒,唱唱曲,聊聊天,对对诗,打打牌,逛逛园子之类的琐事,通过这些生活琐事来表现人生,表现社会,表现世态人情,这就是《金瓶梅》和《红楼梦》与其它三部表现宏大叙事的名著的最大的不同之处。 第三是两书在语言的运用上都有极为相似的地方,《红楼梦》中,有些具体的语句,比如“烧糊了的卷子”,“一声儿不言语”等等,差不多就是直接从《金瓶梅》中抄过来的,也表明《红楼梦》的作者受《金瓶梅》的影响极深。 所以,《红楼梦》从写作手法,写作素材到一些具体的语言,都明显地继承了《金瓶梅》的特色,我们可以说,没有《金瓶梅》就不会有《红楼梦》。或者说,如果没有《金瓶梅》,即使 还有《红楼梦》,也绝对不可能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显然,《红楼梦》与《金瓶梅》是同一类型的作品,可以说,《红楼梦》是站在《金瓶梅》肩膀上创作出来的,这样才会有最后《红楼梦》取代《金瓶梅》跻身四大名著的行列。 《红楼梦》能够取代《金瓶梅》跻身四大名著之列,说明《红楼梦》对《金瓶梅》决非单纯的继承,而是有极大的超越。 那么,《红楼梦》对《金瓶梅》究竟有怎样的超越呢? 我个人觉得,《红楼梦》对《金瓶梅》最大的超越,在于其主旨与《金瓶梅》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完全相反。《金瓶梅》的主旨在揭露丑,《红楼梦》的主旨在表现美。从《金瓶梅》这部书,我看到的是一个大字:丑。而从《红楼梦》这部书,我看到的是另一个大字:美。 我以为《金瓶梅》这部书,在细节上也并非没有美的东西,比如女性之美,饮食之美,服饰之美,音乐之美,园林之美等等,但这本书的主旨却在揭露丑恶。作品描写的是一些毫无廉耻完全没有道德底线的生命存在,作者聚焦这样一些人,就象在观赏生长在中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这个毒瘤远看绚烂如花,近看才知道这个毒瘤已经溃烂化脓生蛆,作者冷静客观地把这个丑恶的毒瘤一层层地撩拨开了给我们看,撩拨得毒脓漫卷,污血四溅,不断地挑战读者的心理承受力,几乎将丑恶表现到极致,以让读者了解一个社会可以腐败堕落衰朽到什么样的程度。《金瓶梅》一书揭露的晚明社会的这种极致的丑恶,也许正是明最后亡于清的最大的原因。 《红楼梦》则完全不同,尽管《红楼梦》一书中也有对丑恶的揭露,比如贾雨村乱判葫芦案,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等,但全书的主旨却是表现美,歌颂美,或者说是在表现美,歌颂美的同时,又为着美的毁灭而痛惜。在《红楼梦》一书中,美丽的事物比比皆是:大观园中的女儿之美,园林之美,建筑之美,荣宁二府饮食之美,服饰之美,音乐之美,戏曲之美,语言之美,诗词之美,宝黛恋情之美等等等等,各种美无处不在,争奇斗妍,美不胜收。而其中美之极致,还是大观园中的红楼女儿。 大观园中的红楼女儿,一个个秀外慧中,正如大观园中灿烂的百花,也是争奇斗妍,美不胜收。然而,最后的结局,无奈却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红楼梦》在尽力描绘各种美之后,最后把这些美通通毁灭了给你看,以达到悲剧的极致,成就了一出真正唯美的悲剧,这就是《红楼梦》对《金瓶梅》最大的超越。 当然,《红楼梦》对《金瓶梅》,除了在主旨上完成了美对丑的超越以外,在具体写作手法上也有对《金瓶梅》的超越,比如在性描写方面。 请看下一节《重读红楼十五:〈红楼梦〉中的性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