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安芃的博客  
安芃的博客空间  
我的名片
安芃
注册日期: 2013-10-15
访问总量: 1,132,83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个人感慨之200 中国人素质低?
· 个人感慨之199 最大的优点?
· 个人感慨之198 生命至上?
· 个人感慨之197 有历史证据吗?
· 个人感慨之196 两种人
· 个人感慨之195 病得不轻
· 个人感慨之194 史上最残暴政权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闲言碎语三】
· 习近平的治国理政
· 说说党的领导
· 坐标社会
· 也说鸡的屁
· 戊戌春前口占一绝
· “洪宪”再世?
【个人感慨二十】
· 个人感慨之200 中国人素质低?
· 个人感慨之199 最大的优点?
· 个人感慨之198 生命至上?
· 个人感慨之197 有历史证据吗?
· 个人感慨之196 两种人
【个人感慨十九】
· 个人感慨之195 病得不轻
· 个人感慨之194 史上最残暴政权
· 个人感慨之193 美国为什么不敢
· 个人感慨之192 核废水这件事
· 个人感慨之191 特色社会主义
· 个人感慨之190 假得没脸没皮
· 个人感慨之189 美国有什么好
· 个人感慨之188 抓间谍
· 个人感慨之187 多割几年韭菜
· 个人感慨之186 害怕北约东扩
【个人感慨十八】
· 个人感慨之185 多砸钱
· 个人感慨之184 烂尾帝的关注
· 个人感慨之183 断绝一条生路
· 个人感慨之182 吉尼斯级厚脸皮
· 个人感慨之181 信访办是什么?
· 个人感慨之180 终于进入体制内
· 个人感慨之179 到底发达不发达?
· 个人感慨之178 第一座大山
· 个人感慨之177 竟是体制内人!
· 个人感慨之176 中学毕业了吗?
【个人感慨十七】
· 个人感慨之175 谴责暗杀
· 个人感慨之174 习主席你在哪里?
· 个人感慨之173 这不行那也不行
· 个人感慨之172 只差一个小本本
· 个人感慨之171 假如中国人有枪
· 个人感慨之170 现在的人心
· 个人感慨之169 美帝纸老虎
· 个人感慨之168 到底谁叛了谁?
· 个人感慨之167 国足竟然是最爱!
· 个人感慨之166 哪里还有传统?
【个人感慨十六】
· 个人感慨之165 党国黑社会
· 个人感慨之164 更关心下一个
· 个人感慨之163 小学博士的学费
· 个人感慨之162 也是拱火
· 个人感慨之161 美国也没什么好
· 个人感慨之160 全民脱贫伪命题
· 个人感慨之159 还能讲什么?
· 个人感慨之158 为谁而战?
· 个人感慨之157 习总的谦逊
· 个人感慨之156 水温变烫了
【个人感慨十五】
· 个人感慨之155 自认崇祯了
· 个人感慨之154 明目张胆的抢劫
· 个人感慨之153 下海与上岸
· 个人感慨之152 到站下车
· 个人感慨之151 衰到不可言说
· 个人感慨之150 句句谎言的歌曲
· 个人感慨之149 从盛世到末世
· 个人感慨之148 人上人与人下人
· 个人感慨之147 盛世饥馑
· 个人感慨之146 北京平壤化
【个人感慨十四】
· 个人感慨之145 祸在电动车
· 个人感慨之144 竟敢叫新能源车
· 个人感慨之143 厉害国的厉害处
· 个人感慨之142 好消息与坏消息
· 个人感慨之141 公公入庙堂
· 个人感慨之140 还是计划生育
· 个人感慨之139 大食物观
· 个人感慨之138 都是你的钱
· 个人感慨之137 只会折腾
· 个人感慨之136 抢钱啦!
【个人感慨十三】
· 个人感慨之135 您是几等公民?
· 个人感慨之134 八路的理想
· 个人感慨之133 钱太多没地儿花
· 个人感慨之132 为人民熬鸦片
· 个人感慨之131 “百日无孩”运动
· 个人感慨之130 一夜回到改开前
· 个人感慨之129 全都玩坏了
· 个人感慨之128 骗子集团
· 个人感慨之127 49年入国军
· 个人感慨之126 谁是傻子?
【个人感慨十二】
· 个人感慨之125 坏分子
· 个人感慨之124 真没钱了
· 个人感慨之123 未成年小畜生
· 个人感慨之122 谁是境外势力?
· 个人感慨之121 世道太黑暗
· 个人感慨之120 香港人大政协
· 个人感慨之119 寻衅滋事的包公
· 个人感慨之118 住房医疗免费
· 个人感慨之117 清场式遥遥领先
· 个人感慨之116 二次文革
【个人感慨十一】
· 个人感慨之115 举报新华网
· 个人感慨之114 新词治国
· 个人感慨之113 富裕的中国人
· 个人感慨之112 关心孟子
· 个人感慨之111 习总施政方略
· 个人感慨之110 脸都不要了
· 个人感慨之109 不吹牛会死
· 个人感慨之108 一胎化政策
· 个人感慨之107 解放思想
· 个人感慨之106 哀哉文化母国
【个人感慨十】
· 个人感慨之105 非正常国家
· 个人感慨之104 前朝旧臣
· 个人感慨之103 外号最多
· 个人感慨之102 此巴非彼巴
· 个人感慨之101 最牛逼的领导人
· 个人感慨之一百 内在动机
· 个人感慨之九十九 惟妙惟肖
· 个人感慨之九十八 关门大吉
· 个人感慨之九十七 感谢习主席
· 个人感慨之九十六 单方面免签
【个人感慨九】
· 个人感慨之九十五 胰腺癌
· 个人感慨之九十四 中新互免签证
· 个人感慨之九十三 中共的奇迹
· 个人感慨之九十二 抗美援朝
· 个人感慨之九十一 习主席著作
· 个人感慨之九十 民主生活会
· 个人感慨之八十九 冰雕连
· 个人感慨之八十八 国安部的经济
· 个人感慨之八十七 铁公基
· 个人感慨之八十六 改革开放
【个人感慨八】
· 个人感慨之八十五 说瞎话
· 个人感慨之八十四 地道战
· 个人感慨之八十三 政治夜店化
· 个人感慨之八十二 韩战影视
· 个人感慨之八十一 四日工作制
· 个人感慨之八十 万恶的资本主义
· 个人感慨之七十九 交往的人
· 个人感慨之七十八 医疗行业反腐
· 个人感慨之七十七 既要又要还要
· 个人感慨之七十六 躲猫猫
【个人感慨七】
· 个人感慨之七十五 钱和权
· 个人感慨之七十四 雄安新区
· 个人感慨之七十三 什么都不懂
· 个人感慨之七十二 暴发户
· 个人感慨之七十一 极权政体
· 个人感慨之七十 习家帮
· 个人感慨之六十七 蠢
· 个人感慨之六十六 双赢
· 个人感慨之六十五 人体器官指导
· 个人感慨之六十四 指明方向
【个人感慨六】
· 个人感慨之六十三 真相
· 个人感慨之六十二 反腐与大位
· 个人感慨之六十一 艰难探索
· 个人感慨之六十 中国人的苦难
· 个人感慨之五十九 政治抗疫
· 个人感慨之五十八 三年前与三年
· 个人感慨之五十七 没见过这么要
· 个人感慨之五十六 收放自如
· 个人感慨之五十五 终于烂尾
· 个人感慨之五十四 防疫状况
【个人感慨五】
· 个人感慨之五十三 卡塔尔世界杯
· 个人感慨之五十二 动态清零烂尾
· 个人感慨之五十一 富士康工人暴
· 个人感慨之四十九 习主席的新冠
· 个人感慨之五十 告台胞:统一的
· 个人感慨之四十八 公权力
· 个人感慨之四十七 幺蛾子
· 个人感慨之四十六 神奇的国度
· 个人感慨之四十五 亡我之心不死
· 个人感慨之四十四 香港已死
【个人感慨四】
· 个人感慨之四十二 恶性案件
· 个人感慨之四十一 福建号航母二
· 个人感慨之四十 福建号航母
· 个人感慨之三十九 奴隶身份
· 个人感慨之三十八 人身权利
· 个人感慨之三十七 反人类历史
· 个人感慨之三十六 乌纱帽
· 个人感慨之三十五 经济状况
· 个人感慨之三十四 中国与越南
· 个人感慨之三十三 东升西降
【个人感慨三】
· 个人感慨之三十二 GDP赶超
· 个人感慨之三十 大白
· 个人感慨之二十九 两个二
· 个人感慨之二十八:上海封城
· 个人感慨之二十七:集中力量办大
· 个人感慨之二十六 更无一人是男
· 个人感慨之二十五 救世主与大救
· 个人感慨之二十四 清零以后
· 个人感慨之二十三 传说与数据
· 个人感慨之二十二 粮食大跃进
【个人感慨二】
· 个人感慨之二十一 屁股与脑袋
· 个人感慨之二十 专制政治的弊端
· 个人感慨之十八 人治与法治
· 个人感慨之十七 拍脑袋
· 个人感慨之十六 折腾老百姓
· 个人感慨之十五 动态清零
· 个人感慨之十四 惊人相似
· 个人感慨之十三 粮食怎么办?
· 个人感慨之十二 陆独
· 个人感慨之十一 公信力
【个人感慨一】
· 个人感慨之十 中共的立场
· 个人感慨之九 美国与中国
· 个人感慨之八 统一台湾
· 个人感慨之七:任期制
· 个人感慨之六 最好与最坏
· 个人感慨之五 谷爱凌
· 个人感慨之四 大河和小河
· 个人感慨之三 徐州八孩妈
· 个人感慨之二 大国崛起
· 个人感慨之一:打江山,坐江山
【毛泽东的两性生活】
· 毛泽东的两性生活(一)
【唐朝诗话】
· 为了两句诗而杀人的唐朝高官
· “妄议中央”的孟浩然
· 大唐如月,太白如星
【闲聊水浒】
· 闲聊水浒:影帝宋江的上位
· 闲聊水浒:影帝宋江的实力
· 闲聊水浒:影帝宋江的表演成果
· 闲聊水浒:影帝宋江的表演
· 闲聊水浒:千古影帝数宋江
【重读红楼二】
· 重读红楼十九:《红楼梦》人物概
· 重读红楼十八:心中已无林黛玉
· 重读红楼十七:《红楼梦》—曹公
· 重读红楼十六:《红楼梦》中的“
· 重读红楼十五:《红楼梦》中的性
· 重读红楼十四:站在《金瓶梅》的
· 重读红楼十三:应死而未死的苦香
· 重读红楼十二:日月无光的高鹗续
· 重读红楼十一:王熙凤背了口大黑
【重读红楼】
· 重读红楼十:荣国府的一桌“麻将
· 重读红楼九:七面玲珑王凤姐
· 重读红楼八:从薛宝钗想到甄嬛
· 重读红楼七:我最欣赏的红楼女儿
· 重读红楼六:荣府童养媳花姑娘
· 重读红楼五:让宝二爷魂不守舍的
· 重读红楼四:黛玉宝钗,谁是女一
· 重读红楼三:曾经有那么一个高富
· 重读红楼二:黛玉发飚—都是宫花
· 重读红楼一:贾雨村—一个清官的
【钉子城十二】
· 钉子城大结局 同盟国军唯一决定
· 长沙大捷--一场毫无争议的胜仗
· 汨罗江畔收官战
· 影珠山上—日军自杀互杀惨剧
· 自身难保的日军接应部队
· 浏阳河畔的追歼战
【钉子城十一】
· 为抢尸体而进行的战斗
· 委员长的一份热情洋溢的电报
· 让日军无法承受的怪招
· 华军师长的绝命书
· 日军加藤大队的覆灭
· 抗战中华军一次作死的团级军事行
· 战场上短兵相接的天才
· 捡软柿子遇到硬核桃
· 示弱于敌,抗战空城计
· 汨罗鏖战--火线上的升迁
【钉子城十】
· 扬名中外的华军“断头将军”
· 日军喧宾夺主的策应战
· 大材小用的华军炮兵指挥官
· 咸鱼翻身—“泰山军”东山再起
· 屠倭良策—“天炉战法”出笼
· 一次为了面子而发动的战役
· 烽火珍珠港--抗战胜利曙光初现
· 日美开战--跛脚侏儒挑战大力巨人
· 多事之秋--走投无路的日本人
· 委员长挥泪斩马谡--名将之逝
【钉子城九】
· 性格决定命运--为战役失败买单的
· 日本人的宿命—赢了战役,输了战
· 泄愤—禽兽最后的疯狂
· 日寇无法占领的城市
· 空城不是计—意料之外的惊喜
· 奔远程—三栖将遇险春华山(下)
· 奔远程—三栖将遇险春华山(上)
· 处女战—“泰山军”的噩梦
· 输暗战—强悍劲旅死里求生
· 不好了,日本国旗被狗吃了
【钉子城八】
· 发生在日军主力身后的破袭战
· 火线上,前赴后继草鞋兵
· 脱胎换骨的乌合“双枪军”
· 大战前的一场糊涂仗
· 让日本人蛋痛的华军前哨基地
· 学渣学弟否定学霸学长
· 以己度人一厢情愿的日本人
· 异数--鹤立鸡群的长腿司令官
· 最精彩的一仗—抗日铁军出世
· 险被冤杀的国军虎贲主将
【钉子城七】
· 神箭当风--国民革命军第一号武功
· 被扭曲的形象--功勋卓著的国军罪
· 史上最潇洒的日军师团长
·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
· 由屌丝逆袭成功的三栖将军
· 冈村宁次眼中的黄埔嫡系
· 阿Q的信徒—惯用精神胜利法的日
· 光耀千秋—中国抗战史上不朽的胜
· 那一年的十月一日这一天
· 甲方乙方--一个人的抗战
【钉子城六】
· 意外,发生在决战前夕
· 惨烈--没有伤员的战斗
· 老乡,我们来生再见了
· 战无不胜的国军冒名骁将
· 湘北烽烟--眼睛里面的鏖战
· 夹缝中的战事—鄂南战火弓背路
· 奇闻:九旬老翁娶少女
· 鸡肋作战—赣西北的骚乱
· 才具平凡的军中老黄牛
· 一份料敌如神的作战计划
【钉子城五】
· 没事找抽型司令官
· 一念之间--从党国领导到跳梁小丑
· 日本-恶蟒吞象的后果
· 南昌南昌,心中永远的痛
· 张古山,血染红—王牌是怎样炼成
· 倭寇死亡谷-地狱谷中三星期
· 三犯重婚罪的抗日名将
· 秒杀当今帅哥的国军王牌悍将
· 将在外—敢于抗命犯上的虎将
· 不长记性的司令官
【钉子城四】
· 鲜为人知的星子大捷,有图有真相
· 遭遇反八字的日军倒霉蛋
· 南浔线王牌对决
· 春风得意的司令官
· 日本王牌特务的终结
· 还是帅哥不吃亏
· 逃跑将军毁三观
· 合围—华军人多势不众
· 大迂回—日军师团兵强马壮
· 救火司令遭遇特务将军
【钉子城三】
· 三封电报换来一个司令官
· 不朽伟业—国军的长征
· 一人等于十万兵
· 愤青炒老板的代价
· 在国母流产的日子里
· 生命中的第一位贵人
· 将军之家,一门四将帅
· 祸福相倚,灾难带来的幸运
· 小商小贩创造历史
· 奇观: 广场发钱,来者有份
【钉子城二】
· 三个人头万古冤
· 收拾残局,用人头买单
· 扫描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火灾
· 爱国愤青惹下大祸?
· 一字之差,一座城市的命运
· 一还是二,两个人的命运
· 放火,是件精细活
· 张主席终生难忘的一天
· 那年头,领袖也抓狂
· 开启灾难的秘密会议
【钉子城一】
· 曾国藩也会编瞎话
· 初次见到洋鬼子
· 来历不明的江南名楼
· 借腹而生的皇子
· 满城尽是窟窿眼
· 史上最苦逼的才子
· 冤屈的帝王与憋屈的才子
· 假如可以穿越
· 从王八说起
· 史上最牛钉子城
【影视乱弹一】
· 《风筝》:善良的高君宝
· 《风筝》中的政治(下)
· 《风筝》中的政治(上)
· 给爱情瞧瞧病
· 集结号是个伪命题
【危难岁月一】
· 抗战中生死相依的战地伉俪情(续
· 抗战中生死相依的战地伉俪情
· 在南京城里骑车的美国女汉子3
· 在南京城里骑车的美国女汉子2
· 支那也有了不起的女人
· 在南京城里骑车的美国女汉子
【危难岁月二】
· 美国女汉子的“传单炸弹”
【闲言碎语二】
· (小说)骗中局
· (小小说)意外的奖励
· 作为正人君子的林彪
· 人生的两极--张爱玲与张中行
· 您来猜猜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 是癌,还是钙?-- 也说癌症
· 是癌,还是钙?-- 也说癌症
· 登徒子,是色狼还是真爷们?
· 为周总理改诗
· 光下雨不打雷—我看习近平
【闲言碎语一】
· 也来说几句告别《非诚》的黄菡奶
· 也来说说“美国老兵口中的志愿军
· 七律●去国廿载有怀
· 在美国,愚公,居然是真的!
· 一部电影,昭示中国司法制度重大
· 说几句柴静的两个视频
· 体育--美国主流社会的敲门砖
· 弱者啊,你的名字叫中国男人
· 底特律—种族分离的样本
· 坑爹的韩寒
【韩寒视频分析】
· 韩寒视频分析(八) 关于学校教
· 韩寒视频分析(七) 关于名著
· 韩寒视频分析(六) 关于名誉损
· 韩寒视频分析(五) 关于报刊杂
· 韩寒视频分析(四) 关于《红楼
· 韩寒视频分析(三) 关于“思想
· 韩寒视频分析(二) “文人相亲
· 韩寒视频分析(一) 不知为不知
【方韩大战始末三】
· 方韩大战始末(二十五) 一个神
· 方韩大战始末(二十四) 说话如
· 方韩大战始末(二十三) 独步天
· 方韩大战始末(二十二) 蒙人的
· 方韩大战始末(二十一) 作文大
【方韩大战始末二】
· 方韩大战始末(二十) 无法抵赖
· 方韩大战始末(十九) 进退失据
· 方韩大战始末(十八) 毁三观的
· 方韩大战始末(十七) 现原形落
· 方韩大战始末(十六) 露“底”
· 方韩大战始末(十五) 两封怪异
· 方韩大战始末(十四) 坑爹的穿
· 方韩大战始末(十三) 谁是“大
· 方韩大战始末(十二) 迷惘的舔
· 方韩大战始末(十一) 离奇的求
【方韩大战始末一】
· 方韩大战始末(十) 天上掉下个
· 方韩大战始末(九) “天才”获
· 方韩大战始末(八) “天才”的
· 方韩大战始末(七) “天才”读
· 方韩大战始末(六) 败走时摆个P
· 方韩大战始末(五) 第一次正面
· 方韩大战始末(四) 主人公闪亮
· 方韩大战始末(三)那边厢有人兀
· 方韩大战始末(二) “天才”,
· 方韩大战始末(一) 改变,从这
【搬运有理】
· 萌芽,就是蒙丫--转个猛的@朱磊1
· 一篇让人笑掉大牙的“天才”神博
· 癌症奇迹
· 据说是郭德刚的段子,忒油菜了
【抗战英烈谱】
· 抗战英烈谱:大地主的儿子杨靖宇
· 抗战英烈谱:大地主的儿子杨靖宇
· 抗战英烈谱:电影《色戒》发掘出
【非诚点评】
· 《非诚勿扰》20160423期点评
· 《非诚勿扰》20160416期点评
· 《非诚勿扰》20160409期点评
· 《非诚勿扰》20160402期点评
【其它】
· 个人感慨之178 一座大山
· 个人感慨之三十二 GDP赶超
存档目录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09/01/2016 - 09/30/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方韩大战始末(十) 天上掉下个《三重门》?
   

方韩大战始末(十) 天上掉下个《三重门》?


安芃


2012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四,韩寒代笔纷争进入第十一天,方韩大战进入第八天。


方舟子的这个农历年过得紧张而充实,除了大年初一休息一天,其它日子每天至少写一篇质疑博文。这个大概是方舟子自身的好胜心与勤奋的天性使然,而不是因为2000万元的悬赏的诱惑。因为方舟子比谁都明白韩寒的2000万元的悬赏毫无诚意,一点也不靠谱,指望韩寒兑现赏金,比中个2000万的乐透奖的概率还小。


1月26日上午9时29分,方舟子发布新的质疑博文《“天才”韩寒创作《三重门》之谜》,将质疑的矛头直指韩寒至今获得的所有荣誉的源头—韩寒的处女作,成名作加代表作的《三重门》,韩寒就是凭借《三重门》这本书跻身作家行列的。


方舟子博文《“天才”韩寒创作《三重门》之谜》


《三重门》是韩寒的立身之作,对韩寒极为重要。然而《三重门》也是被人们质疑最多,代笔嫌疑最大的一本书。如果《三重门》被证明是代笔,那么韩寒的作家地位也就从根本上动摇了。


1月26日,方舟子还没有《三重门》代笔的直接证据,这样的证据要到韩寒出版了他的所谓“手稿集”之后才会出现,但这并不妨碍方舟子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尤其是韩寒父子自己提供的资料来进行合理的质疑。


在这一天的新博文里,方舟子考察了《三重门》的写作时间,写作方式,以及韩寒对自己作品的了解程度。


先让我们随同方舟子一起来考证一下韩寒的《三重门》这本书究竟是什么时候写的吧。


首先,我们看看韩仁均的说法。


韩仁均在他的《儿子韩寒》一书中说得很清楚,韩寒从1998年下半年进入松江二中后不久开始写《三重门》。


“其实严格地来说,韩寒的《三重门》写于留级前,写于16岁,也许开始准备的时间更早。”


“我是在韩寒读高一的第二学期,即1999年的二三月份,才知道他在写小说的。那时,他的小说已接近尾声了。”


“在1999年3月28日去上海市区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复赛时,《萌芽》的胡玮莳和赵长天知道了韩寒写了部长篇小说的事,于是就约定写好后让他们看看。参赛回来,韩寒将全部书稿订正一遍后,四月份把书稿送到了胡玮莳那里。”


整理一下韩仁均的说法:韩寒写作《三重门》的时间应该是从1998年下半年开学后不久到1999年的三月,共约六到七个月的时间,四月书稿便已送去联系出版。


韩寒1982年9月23日生人,1998年下半年开学不久刚满16岁,到1999年三四月间也不过16岁半,还要过差不多半年时间才满17岁。


让我们再看看韩寒自己是怎么说的。


就在前一天,也就是2012年的1月25日,韩寒在他的博文《〈光明和磊落〉-- 我的手稿集》中说:“既然很多质疑我的人主要焦点集中在我17岁时候我第一本小说《三重门》上,而理由恰恰是在他们的17岁写不出来,所以我的17岁也必须不行。” “17岁的我为了这本书,花费了整整一年多,也荒废了学业,白天到深夜,课内到课外,周一到周日,甚至连体育课都逃了,和一帮来例假的女生一起窝在教室里不停的写。”


韩寒要到1999年9月才满17岁,而这时《三重门》已经送往《萌芽》杂志社联系出版将近半年了,韩寒怎么会 17岁以后还在如此勤奋地创作《三重门》?而且竟然还忙活了一年多?是在抄手稿吗?就是抄手稿也用不了一年多啊。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呢?


有没有可能是韩寒记错了自己的年龄,把16岁时写的记成了17岁?


按常理这是绝对没有可能的,一个人对自己一生中首次获得标志性成就的年龄是不可能记错的,肯定一辈子都会记忆犹新。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体操队员在16岁那一年第一次获得了世界冠军,他一定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一年他16岁,如此重要的事,他会记成17岁吗?换了是您,您会吗?


即使退十万步说您记性不好,小学数学也不及格,记错了年份,那也不应该把您在这上面花了多长时间也一并忘了吧,六七个月到一年多,那是多出了整整一倍哦。


韩寒说自己17岁时写的《三重门》,大概只是很随意地顺从媒体的说法,他自己是真心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写的《三重门》,因为他很可能压根就没有写过《三重门》。


然而,这还只是穿帮之一,让我们接着往下考证。


韩寒说自己一年多时间“白天到深夜,课内到课外,周一到周日,甚至连体育课都逃了,和一帮来例假的女生一起窝在教室里不停的写。”但是在2006年11月26日播出的东方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可凡倾听》节目中,韩寒对曹可凡又是怎么说的呢?


让我们看段截屏:


英雄出少年--曹可凡专访“80后”作家韩寒

http://ent.sina.com.cn/v/m/2006-11-21/21061338001.html


韩寒的这一句话我信,因为他自己就给出了证据。


韩寒自己在《零下一度》中写道“上了高中后常在双休日踢球。1999年高一足球联赛,我们连小组都没有出线,我承认那次自己踢得很臭,因为和那时的队员在一起,我有些找不到感觉。”


韩少,我真是服了你,居然还能把课余时间都用来玩。课余时间你不去拼命读书,彻夜阅读《二十四史》,《管锥编》了?不去周一到周日地窝在教室里不停的写《三重门》了?


韩少,你让我们拿什么来相信你呢?你让我们相信你什么呢?


这还不算完,让我们继续往下看,看看韩寒是怎样写《三重门》的。


按照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中的说法,韩寒写《三重门》是“偷偷摸摸”地写的,“对同学、老师、家长有所回避”。


“一部《三重门》,20多万字,也真是难为了一个高一学生。试想,就是认真地抄一遍也得多少时间?更何况要构思,要‘偷偷摸摸’地写。”


“可再粗心的人,也有心细的地方。比如,他上高中后写长篇小说《三重门》,这期间要经过寝室、教室、家里,还要对同学、老师、家长有所回避,500格稿纸,400多页,竟然没弄丢一页。”


可是韩寒自己对《三重门》的写作是怎么说的呢?大家也许还记得,韩寒在博文《正常文章一篇》里说过这样的话:


“《三重门》这么书在创作过程中,坐在我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中发白的同学们都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几乎是写一页给要好的同学们传看一页的,尤其是我的同桌陆乐,他是从第一页看着我写到最后一页的。”


与韩仁均的说法完全不同,又是穿帮。韩家父子啊,你们要我到底相信谁好呢?


但这一次我十分难得地选择再相信韩寒一次,谁叫他这次又给整出那么多证人来了呢。这一次也实在没有办法不相信他。


可是,韩寒原来并不是这样写作的,如果他真的还写作的话。


在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中,韩寒和鲁豫的对话是这样的:


鲁:成功的作家都有一个写作的习惯,你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

韩:没有,……但是我旁边不能有人看,我最烦的就是我在那里写,旁边有人看。


韩寒这句话我又一次难得地特别相信,因为从我们以前的描述中我们已经看到,韩寒的写作多多少少有些见不得人。


可是韩寒在写作《三重门》的时候为什么会如此高调呢?写一页就给同学们传看一页,而且写作时最烦有人在旁边看的韩寒硬是让同桌陆乐看着他从第一页写到最后一页,那做派哪里是在写作,那分明是在表演么。


这样的写作怎么老让我想到一个成语呢?而且也让我更加深刻懂得了这个成语的涵义,这个成语是:欲盖弥彰。


最后再看看韩寒自己对《三重门》这本书的了解程度。


前面我们已经用过韩寒自己也不了解《三重门》书名的桥段了,这里就不再重复。实际情况是,还不仅仅是书名,韩寒对别人问到的《三重门》中很多内容都用“不记得了”,“忘了”来应付。


2005年11月30日的《南方日报》有这样一段记载:


“昨日,中山大学附中的阶梯教室里挤满了300多名学生。……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对话时间里,不断有学生请他谈谈此前写作《三重门》等成名作品的心得和体会。但韩寒大都以一句‘我忘了’或者‘我不记得了’含糊作答,这引起一位女生对其创作态度是否严肃负责的质疑。对此,韩寒仍然轻松回应:‘我记性不太好,写过的东西就忘了,但我对读者是很负责任的。’”


光看这一段就足以令人怀疑韩寒的确没有过创作经历,他不知道创作一部小说,要谋篇布局,要设计情节,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场景,都要细心琢磨;要创造人物,塑造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对话,都要深思熟虑。只要是你创作的一部作品,作品中的一切就都会乱熟于心,哪里能说忘了就忘了呢?



自己忘了自己的书写的是什么了,世界上会有这样的作家吗?

一本书,那是一段呕心沥血深思熟虑的创作,不是

一篇随意的小文章或者漫不经心地说过的一段话


还有,你说自己记性不好,那《杯中窥人》作文里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连拉丁文都用上了,那一次这记性怎么就好得跟百科全书似的?


好了,在这里打住,就让我们再后退孙悟空一个筋斗的距离,就相信韩寒一次,相信他的确是17岁时写的《三重门》,相信他的确是17岁时在同学们中间写的《三重门》,那么他16岁半的时候拿去联系出版的那本《三重门》又是哪里来的呢?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待续)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