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钉子城 115 长沙大捷--一场毫无争议的胜仗
安芃
到1942年1月15日,日军三个师团和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主力总算渡过新墙河逃回原驻防地,华军一直追击日军至新墙河南岸,两军完全恢复到会战开始前的态势。
至此,第三次长沙会战经过二十二天激战之后,终于落下帷幕。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华军一次名副其实,毫无争议的大捷,此战,日军不仅没能攻下长沙,也没能重创任何一部华军,自己反而伤亡惨重。
不过,就像以前历次会战一样,华日两军的战报在双方的伤亡统计数字上有很大的出入。
华军战报称:此次会战,日军阵亡33941人,重伤23003人,伤亡总数56944人,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被俘。华军伤亡31346人。
日军战报称:此次会战日军战死者1591人,负伤及生死不明者4412人,合计6003人。华军阵亡28612人,被俘1056人。
两相比较,差别巨大,特别是日军阵亡人数,差别竟然超过二十倍。
就像我们以前多次说过的,日军战报中关于日军的伤亡人数非常不靠谱。
就拿日军战报中日军战死者的人数来说吧,1591人是战死者总数,如果分解到各个师团旅团,具体数据是这样的:第3师团战死者411人,第6师团战死者426人,第40师团战死者285人,独立混成第9旅团战死者303人,其余为其它部队的战死者。
其中独立混成第9旅团战死者总共才303人,日本人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独立混成第9旅团整整一个山崎大队在影珠山全军覆没。日军一个野战大队有多少人呢?800--1000人,就算山崎大队不满编,500--600人总是有的,怎么会整个旅团战死者总共才303人呢?
让我们再看看第3师团的阵亡数字吧,才411人,怎么可能?还记得夜袭白沙岭的加藤素一大队吗?那也是全军覆没。一个大队应该是800--1000人,何况还是个肩负重任的加强大队。
我们退一万步说,就算加藤大队不满编,只有400多人,这400多人全部战死,那第3师团其它部队就再也没有战死者了吗?整个第3师团在长沙城外的攻坚战打了整整四天,从长沙北撤,路上又苦战了十一天,就再也没有战死者了吗?就算华军手中的武器再不给力,但那么多次肉搏战下来,即使华军手中拿的不是中正式,都是擀面杖,那也总能能磕死你几个吧。就算华军的手榴弹不好使,哪怕拿着当石头扔,那也总能砸死你几个吧。何况还有岳麓山上八门大炮不停地轰,难道那大炮轰的都是二踢脚?
第3师团在长沙城外猛攻四天,第6师团第三天才加入,才攻了两天,怎么第3师团的战死者比第6师团还要少?怎么第3师团的战死者比会战末期才加入战阵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仅仅多出108人?这怎么可能?
这样的数据,即使是造假,那也造得太缺少技术含量了吧,跟造假的冒牌作家韩司机一个德性。
事实上,上面日军战报中的那组数字并不是精确的统计数字,而是粗略的估计或者不完全的统计,甚至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数字。
日本人有田寿雄在其历史纪实作品《明兵团的血路》(童屹立译)中披露,上面那组数字是1942年1月16日--即日军撤回新墙河北岸的第二天,很多部队可能还在赶赴原驻防地的路上--日军各师旅团根据第11军战斗指挥所的命令报上去的数字,连日本人自己也承认,那时候各部队的人员状况一片混乱,根本无法准确统计死伤者数字。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得出的数字,而且还是精确到个位的数字,只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不完全的统计数字,第二种是粗略地估算出来的数字,第三种是完全的拍脑袋拍出来的数字,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这组数字都是极不准确的。
就是这样坑爹的数字,日军的战报竟然堂而皇之地发表出来,算什么呢?只能算个笑话吧。
果然,据《明兵团的血路》披露,到昭和17年(1942年)4月,日军第11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战死者人数就增加了差不多原来数字的三分之二,达到了2500人(从2500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这依然不是一个精确的统计数字),此时,仅仅作者最关注明兵团(即第6师团)一个师团的战死者人数就翻了一倍还多,上升到1086人,我相信这依然是一个有保留的数字,也就是说,仅仅第6师团一个师团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阵亡的人数至少也有一千多人。
按照这个数字推算,会战的急先锋--日军主攻部队第3师团南进时一马当先,在长沙城外攻坚战打得最久,后来撤退中也混得最惨,其阵亡人数应该是第6师团的2-3倍,也就是说至少也应该在两千多人到三千人,第40师团,独立混成第9旅团以及其它部队的阵亡人数加在一起,至少也应该有一千多人,这样第11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阵亡者总人数至少在五千人左右,这个数字,应该不会太夸张。
按照通常的伤亡比例3:1来计算,那么日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伤亡总数当在两万人左右。
香港战事,日军战报公布的伤亡人数是两千多人,而第三次长沙会战只是作为香港战事的策应战,即使按照日军战报公布的伤亡六千多人的人数来看,也已经比香港主战事多了2.5倍,已经让日本军方感到吃不消了,如果公布真实数字,那还不得把日本人吓个半死?
至于日方战报公布的华军阵亡两万多人的数字,那也很不靠谱。日军并没有攻下长沙,后期又被华军追在屁股后面打,他们怎么知道华军阵亡了多少人?居然还精确到个位数,搞!
我们知道了日军战报公布的双方的伤亡数字很不靠谱,那么华军的战报公布的伤亡人数就靠谱吗?
当然也很不靠谱。
华军战报中日军的伤亡数字居然也精确到了个位数,这也是很搞的一件事。通常来说,两军交战,除非一方将另一方合围全歼,否则是不可能自己得出对方准确的伤亡数字的,这是常识。
华军战报说此次会战日军的伤亡达五万多人,这也太夸张,打个对折或者六折后可能更接近事实。
华军战报说此次会战华军的伤亡人数为三万多人,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如果这个数字直接来自参战部队的上报,没有做任何修改,那么我以为这个数字也有夸大。
抗战中国军部队通常都会夸大本部的伤亡数字,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国军部队几乎都有一个悠久的“优良”传统,那就是--吃空饷。
吃空饷的意思很明确,用不着我多解释。吃空饷是国军部队中一件见惯不怪的事,即使是王牌攻击军王耀武第74军也有吃空饷的现象,只不过王耀武对部下吃空饷的名额做了严格规定,每个团可以吃多少空饷,每个师可以吃多少空饷等等。
国军部队吃空饷其实也并非都是长官中饱私囊,比如第74军,各部吃点空饷的目的是为了部队建设,添置一些装备,让官兵吃好点,穿好点等等,那时候中国太穷,军饷实在太少,只能靠吃点空饷来改善部队的状况。
很多部队因为吃空饷的数额太大,为了不被上级发现,往往只能在战报中多报伤亡数字以消化掉一部分空额,这也是国军的伤亡数字总是居高不下的原因,而真实的伤亡数字往往并没有那么可怕。
国军部队伤亡数字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兵油子的存在,那些专门拿钱替人当兵的兵油子枪声一响就开溜,逃之夭夭,这部分人也往往直接算在伤亡人数里。当然,这样的人不会太多。
基于上面两个原因,此次会战国军的伤亡人数可能不到三万,只有两万多人。
也许你会说,华军伤亡也才两万多人,那不是与日军的伤亡不相上下了吗?华日两军的实力差别那么大,这怎么可能呢?
要我说,这是很有可能的。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重头戏是长沙城的攻防战,华军是防守的一方,日军是进攻的一方。通常情况下,在双方火力相当的情况下,进攻一方会比防守一方伤亡更大,这也是常识。
那么,我们就比较一下两军的火力吧。
长沙城的守城部队是李玉堂的第10军,而第10军是华军中装备最好的部队之一。
当然,说第10军装备好,我不能空口无凭地说,第10军究竟有什么样的装备呢?
南昌会战期间,预10师葛先才第28团夜袭日军,葛猛人后来在回忆录说:“霎时之间,我十八挺重机枪及八十一挺轻机枪齐鸣;三十门大小口径迫击炮弹,有似连珠在敌阵及其阵后爆炸以阻敌增援;再配合全团高昂喊叫杀声,加上敌我炽烈枪炮声,混成一般强劲气流冲入九霄,天摇地动,悲壮惨烈,有如世界末日降临。”
一个团,十八挺重机枪,八十一挺轻机枪,三十门大小口径迫击炮,这样的装备,在国军部队中的确是少有的。
尽管第10军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损失很大,但其装备依然是华军中第一流的。
当然,第10军的装备跟日军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但第10军修建了明碉暗堡防守城池,加上华军是主场作战,有足够的弹药储备,可以由着性子打,而日军是客场作战,远程奔袭,携带的弹药有限,不能不节省弹药,这也弥补了华军火力上的不足。
此外,华军在这次会战中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岳麓山上八门大炮的配置,居高临下,而且也是由着性子打,日军的火炮呢,一则因为射程不足,二则因为携带弹药有限,炮火完全被华军压制。
综上所述,在长沙城的攻防战中,华军的火力其实一点不输于日军,甚至可以说还优于日军,这样的话,日军的伤亡超过华军的伤亡有什么奇怪的呢?
事实上,两年以后的衡阳保卫战,也是第10军,保卫衡阳47天,华日两军的伤亡比例是1:3,华军1,日军3。
所以,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华军的伤亡数字与日军不相上下甚至少于日军,也是完全可能的。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测,一个永远也无法证实的推测了。
华日两军的战报,其实都是吹牛,谁也不必笑话谁。
但这两个牛吹出来,却有不同的结果:日军吹牛是不吹白不吹,吹了也白吹,当时世界上根本就没人理会日军的战报。华军吹牛则是不吹白不吹 ,吹了不白吹,至少在当时,英美等主要西方国家关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新闻报道,完全照抄华军战报的数字。
难道西方国家的记者不知道华军战报中的数字有水份吗?
人家当然知道,洋鬼子又不傻。但他们不在乎数字,他们急需要的是这样一次胜利,这个我后面还会说到。
当然,伤亡人数并不是一次战役胜负与否的决定性指标,只是一个参考性指标。
另外还有两件事情,也可以作为这次会战胜负的参考性指标。
第一件事情就是俘虏。
大家都知道,抗战中很难抓到日军俘虏,日军的武士道精神不允许日军官兵当俘虏,如果当了俘虏再回去,那就跟小偷在公共场所行窃被抓了个现行一样,可能会比在战场上阵亡死得更难看。
同时日军上级对下级还一贯进行欺骗性宣传,比如吓唬部下说日军一旦做了华军的俘虏,就会被砍掉脑袋等等。按照日本神道教教义,人一旦被砍掉脑袋,就无法超生了,这是让日军最害怕的一件事。
而且日军自己就有残杀华军战俘的恶习,所以推己及人,日军也会认定自己一旦被华军俘虏,也决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于是,日军官兵在战场上自杀成风,宁死不降。
在华北,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说明了日军对待被俘者的态度。
1940年春天,八路军的一支部队在一次作战中俘虏了一名叫石田美喜的日军士兵,立即把他送往八路军总部。
石田美喜心想:这下肯定活不了啦,只是不知道自己是会被砍头呢,还是会被挖心,这都是日军对待华军战俘常用的手段。
然而,八路军并没有杀他,不但没有杀他,还好吃好喝地招待着。八路军总部对这位好不容易才抓获的俘虏很重视,还派人跟他谈心,给他宣讲日内瓦战俘公约,八路军优待战俘的政策,日本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等等。
但石田美喜听不进去,竟然不知死活地对八路军提出要求:你们要真优待俘虏,就放我回去。
石田美喜万万没想到,八路军居然答应了他的要求,居然真的把他放了。
更让他没想到是,他兴冲冲地回到自己的部队后,马上就被逮起来关进了宪兵队。宪兵队对他严刑拷问,盘问他一些诸如为什么做俘虏,为什么不自杀,八路军是怎么虐待他的,八路军为什么放他回来,派他回来的目的是什么等等脑残的问题,还把他打得遍体鳞伤,最后决定将他送到保定军法处置。
经过了两支部队冰火两重天的待遇之后,石田美喜开始认真思考八路军教给他的道理,越想越认为八路军说的对,就在被押往保定的路上,石田美喜逃了出来,直接就奔八路军根据地去了,二话没说,参加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成了一名坚定的日本八路。
相形之下,第三次长沙会战,被俘日军达到139人,这个数字虽然没法跟苏德基辅会战中六十多万苏军战俘相比,但跟抗战中的其它战役相比,还是相当高的。一则说明这次日本人败得很惨,二则说明日军对战争胜利的信心在减弱,拼劲也在下降。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日军战俘
华军战报中的这个日俘数字有夸张吗?
有没有夸张我不知道,但被俘人数肯定不会少。据有田寿雄《明兵团的血路》记载,仅作者知道的此次会战中被俘的日军战俘就有至少三十多人在战争结束后由重庆回到了日本。
第二件事情就是阵亡者的尸体。
为了维护士气,日军历来都会尽力妥善处理阵亡者的尸体,但这次会战中却遗留了大量阵亡者的尸体来不及处理,这也说明这次会战中日军在败退中的惊慌和仓皇。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遗弃在战场的日军尸体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