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英国,俺所处的人文环境都属于草根阶层,所体验的也就是社会中的主流生活—–中、下层人物的生活。上流社会别说交往, 就是见咱也少见。 唯一见过的一位上流人物, 嘿嘿,那就是英国女皇。 那还是在N年前,她陛下到俺所在的 一个边远小镇为一个有八百年历史的市场过生日,俺就夹杂在众多的“ 贫下中农” 间看热闹, 一不小心地就和她面对面, 她老人家还冲俺亲切地微笑了一下,果然雍容华贵, 平和安详。遗憾地是忘了掏出手机来个自拍, 要不也能象那个 中国外卖店 的二厨福建阿二那样, 手拿一朵玫瑰花和英国最高“领导人”合影留念, 还是站在她的前面,够拽吧?!据说他和女皇合影的照片轰动了福建某小城。呵呵呵!
事实上,不但是女皇,英国的草根们大多数都有这么一种从容、平和的气质,这跟俺在中国所体验到的草根的气场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平和安详的感觉体现在 日常生活的每一处: 餐桌上、话语间、行走中, 甚至站态坐姿…… 土生土长的英国人说话语调大多比较平缓, 语速较慢,面部表情变化也不象电影里的美国佬那么夸张。做起事情来特“ 慢”, 当然如果正在处理你的事情,那就是“ 特耐心” ,“特负责” 。如果你是 那位不幸地等在后面又急着赶回去上班的人的话,那就是“特没重点” “特没效率” 。有很多次,俺去邮局,排队的人并不多,但等的时间很长。原因就是总有那么一两个似乎一辈子没寄过包裹的人堵在窗口那里唠叨半天,还在那慢慢填表,等这些 仁兄办妥一切手续,半个小时都要过去了,才轮到下一位。就不能灵活一点,让他们到一边搞清楚了再回来?早上经过大学校门时更别提了,碰到前面个把不知道什 么什么楼在哪的访客,你就得等,待门卫画好地图圈好圈指手划脚地解析到没疑问为止,哪管后面的车辆都堵到了主干线上。排队的人似乎也很悠闲,尽管在心里嘀 咕着恨不得用推土机将前面的车推到一边去 的人肯定也不少吧。 真是人性化啊! 真是有教养啊! 俺偏要说: 整个就一个字: 不顾全大局的“笨”。 哪天推销给学校蓝牙室外导航卡, 把那个门卫给炒了, 哈哈哈!
这种淡定、从容的性格体现在工作上的较真劲让俺体会最深。比如说吧,如果说明书上写的是要用十字螺丝刀那就得用十字螺丝刀,没有?买一个。上次俺就 用一字螺丝刀拧开十字螺丝被LG批做事“not properly” 外加一句“阿拉伯作风” ,呵呵,敢情阿拉伯人也象中国人 这么聪明 灵活。 还记得很久以前请他姐夫帮忙建后花园的篱笆。 简简单单的活却用上象地质队所用的 探测仪器。两篱笆间非得用什么平衡仪,差一毫都不行。小小篱笆搞测量就用了两整天,差不多一星期才弄好。令俺大笑的是,刚建好,一夜北风紧,第二天俺恶作 剧地跑去用平衡仪器测一下,哈哈哈,偏差了好多。俺一点也不奇怪,附近那几十公里的公路扩展只见机器不见人还用了整整三年。在中国俺娘家附近的公路用了不 到半年,铁锹多过机器,连下水道用的盖子都是人工倒模的。
这种从容的气质也体现在了餐桌的礼仪上。(这里当然不提喝醉时的丑相,人一醉就变成了动物。以前住在曼城和雪城,周末时就会看见一群群游荡于吧间的 吧虫,在酒精的刺激下,到处呕吐、撒尿、打架、唱歌,当然还有做爱。)别看英国的草根们在家里没外人时也许也是乱七八糟的吃相、睡相,但一到了公众场合一 般都自然而然地人模狗样起来,餐桌上喝水、咀嚼将声音降低到同桌的人可以接受的程度。要拿离自己比较远的东西时,总是礼貌地请就近的人帮忙传递,不会象某 些国人横起半个身子,手臂横穿桌子自力更生。
记得很久以前,有幸陪一位国内来的什么企业什么老总吃饭,饭桌上他挥动筷子,指点江山,唾沫横飞的吧吱声不但把同桌的英国佬震住连俺也吓坏了,巴不 得他喝醉了,但偏偏没有喝酒。 似乎大多数中国人都有这个毛病? 嘴巴嚼时非得发出很大的声响, 让人联想到食物和 唾沫 如何地在舌尖上翻动,then,反胃? 喝水,喝汤就别提了,还有那挂面, 唏哩吱溜, 自己痛快就行哪管他人胃酸翻? 英国人私下称之: 吃东西就象一头猪! 奇怪的是,吃相如此的 人往往没啥反应。俺这里不仅说的是民工、农民,俺说的的是那些好象蛮有学问的访问学者、博士生、博士后什么的,俺亲眼所见,绝不虚言!(别忘了,俺是开外 卖店的)。如果你觉得你很主流了,人缘又好,到了年终却没有收到多少爬梯请帖,自我检查一下,你有没有吃喝得象头猪啊?这可是把你钉入下层的铁钉啊,可能 还会影响你的升职、亲事,还是入乡随俗要好点。
再说,这决对不是中华传统文化。
俺小时候是跟外婆一起长大的。俺的外婆念书不多,居住过的最大城市也就是广州。后来外公被斗死,田地被分,房子被改为学校,儿子跑到了台湾,又被迫 跪碎玻璃什么的。到俺出生时已是风平浪静。记忆深刻的是经过这么多波折的外婆却是唯一一个我知道的中国人,拥有这样一种气质:从容、淡定。是的,从容、淡 定! 是她教我: 吃饭时不要讲话,尽量不出声, 只夹面向自己一面的菜, 不要吃着碗里的盯着桌上的。 坐时双脚并拢, 不要依在门框上说话,看见有客人来要站起来,不要直呼他人姓名,说东家长西家短,不要手指指别人……外婆从来没有高声说话,仅有的两套白色的绵睡衣烫洗得 发白。外婆临终前的一年,少小懵懂无知的我忿忿不平地说要报复那些拿走了她土地迫害她的人。外婆淡淡地说: 这是命运,谁也无法掌控。再说一个人拥有那么多也是不好的。在她的录音回忆里一句抱怨都没有。语调至此至终平和。
后来回到平反的父母身边很长一段时间俺都没习惯父母亲的“ 粗俗” ,比如:说话大声, 比如吃饭很响。
回想起外婆,才想起这种从容、淡定还表现在: 不语他人长短,也就是尊重他人隐私。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英国人对邻居的事也很nosy的,不过一般是透过白纱窗暗窥,不会象国人一样光明正大地围观。排队时留出空间,一般不会肢体接触。在英 国久了,有次回国排队,也留出个空位,竟然有位老兄想加塞。后面的那位都要贴到俺背上了,不管男女均可告性骚扰了。还有一次在肯德基吃东西,竟有两位大妈 站在俺们背后盯着俺儿子看:“哇,混血儿就是漂亮! 多少岁?”还伸手摸脸。LG很愤怒大问: WHAT DO YOU WANT?! 哈哈哈! calm down ! 她们只是表达对你的赞美。 还有一个女人跟着要逗俺儿子玩,最后只好不客气告诉她: 不要摸脸,不卫生。这下象捅了马蜂窝,这位女士大吼起来: 嫌我手脏?你才脏!你是大熊猫?国宝?摸一下都不行? 俺们只有落荒而逃。
对了,前两天看见一位国内刚过来的大妈带着小孩坐在路边的草地上盯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有点怪异,都不知道是否该跟她说一声这样很不礼貌。
还有网上某些中国大叔大妈恶习难改,还搞“人肉”搜寻。真是林子这么大,什么鸟都有。当心啊,没准哪天被围观的是自己。
中国人原有的从容和淡定是如何消失了的呢? 也许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提高,有一天中国人会寻找回这样的气质?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咱们这一代大叔大妈们俱往已,请看非诚勿扰所展现出的那知书达礼、青春飞扬的新一代。现在的中国真是一日不 见如隔三秋,人们的行为风貌大有改观。几乎所有的公共办事处都有了排号机,只需取个号码坐下等就行了,连队都不用排。随地吐痰的人在上海等大城市似乎绝 迹! 上次回去在酒店等电梯竟有人礼让俺先进,大进步啊! 一直以来,都是电梯一开 ,不管有没老幼妇女, 原住民们往里就冲。其实不是不善良、 不礼让,而是没有这个意识。一旦将这个意识传播开来,老中就会来个华丽转身。不信? 看看海外那些老中们是不是入乡随俗的典范啊? 罗马城不是一天就能建成, 咱中国人的底蕴就在那,只需时间来挖掘。但愿没有节外生枝的内乱外扰。
下集预告: 中英人情世故大PK
昨天听冬儿说你已经发了第二篇。赶忙过来找,怎么就没找到呢?肯定是我眼花了 :-)
上一篇被万维给雪藏了。不过我还是会把它搬过去。喜欢你的朋友,总是会看得到的。下面是我在绿岛阳光那里的留言,抄在这里,也还对题:
作者:白凡 留言时间:2012-12-20 18:10:34
哈哈,绿岛兄这里好热闹,弯儿那篇被雪藏,如果不是为了观点,这我倒也能理解。
原来绿岛也在英国。你们这样的文章,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在英国生活过的人来讲,挺有意思的。多谢分享。
历来都说英国人多有绅士风度。难道他们的下九流也如此吗?哦,烂账英国佬都被送到澳洲去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可就没有这样的幸运啊。而且到了澳洲 的英国佬就不再叫英国人了。可华人不管你到了那里,别人还是叫你中国人,心里也不会把你当成他们自己人的。从这个角度讲,吾丁跑到日本去,还是聪明的。
还有,有时人们说,宁愿别人的虚伪,也不要直率的rude。其实直率和粗鲁,还是有分别。坦白地讲,我很讨厌虚伪,喜欢直率,不认可粗鲁。
对不起,白凡兄,我昨晚匆忙写下错漏很多,早上发现没时间改就消除 了,刚才重发的。我去看了绿岛君的文章了,哈哈哈,他一定是个生活在高层优越环境的人,跟俺不同。俺是开外卖店的,三教九流都接触过。坑蒙拐骗,英国人一 样不少。小偷在这里是不算偷的。另外,绿岛君不知道,妓女只有站街头的不交税的才犯法,正儿八经开按摩店的可多了。设非尔德大学旁边就是著名的红灯区。许 多中国留学生就住那带。在曼切斯特大学、索福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肯定不会忘,一个月之内就有十二台手提被抢。俺的手提电脑被抢还上了报纸呢。下面一一介绍。
很有趣的介绍。学习了不少。有个思考,社会行为和礼节应该是逐渐形成的,但有没有付作用,像注明用十字螺丝刀就不能用一字的?就像咱老百姓所说,买酱油的钱不能买醋?
原来月弯是老板娘,这个角色我太熟悉了,以前打工的日子不短,经历比较丰富,以后有空也写两笔。
你外婆真是一位值得敬仰的长者!
月弯儿这篇写得更加好了!尤其是最后一段。“仓廪实而知礼节”,这 一点不还是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看明白了的吗!本人曾经有过一篇《由江海松博士机场吻别說到中國人和美國人的素質》 的博文,也谈到过这个问题。前几天看落基山人谈1942,说到 人的道德底线在极端的年代是很容易突破的。咱们的中华民族,也经历过“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好时光。也曾经被尊为中华上邦,万方来朝过的。 这并不是阿Q说的祖上曾经阔过的意思。当然中国人历史上经历过的苦难也确实太多了。像1942年那样的极端情形反复上演。近百年来,积贫积弱,不少不也是 拜这些优雅的英国人之所赐的吗?但是再困难,中国人的美好传统还是不绝如缕,薪火相传。一旦条件改善,再成礼仪上邦之国,那也是必然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