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蒋廷锡芙蓉鹭鸶图 | 元黄桷的书法 | 【题记】这两天读到半江红的博文,说到“时来网上作高鸣”的苍蝇。使我想起过去写的一篇元人诗歌赏析的旧文,说的是旧时代的假隐士的。与半江兄网上的苍蝇有一拼。因此抄上网来,给各位欣赏。 鹭鸶 袁桷(元) 鷺鷥漾晴空,意態極楚楚。 翻風蒼雪迴,轉日爛銀舞。 盤旋傲飛鴻,清逺敵凡羽。 須臾下魚陂,愧我覺疾去。 鹭鸶是一种水禽,以捕食鱼类为生。它毛羽洁白,腿长而喙尖。常常徘徊水滨,徜徉林博。或者飞翔碧空。因为它有这些习性,所以历代诗人在咏鹭鸶时,多从两方面落笔构思。或者把它比成是高雅渊逸,自由自在的隐士。宋徐照《鹭鸶》诗云:“没看闲意思,渔父是前生。”杨万里《初入淮河》诗曰:“只余鹭鸶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而刘禹锡《白鹭儿》堪称这类诗的代表:“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鸟惊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遙碧。”或者把它视为一心功利的渔夫。白居易就说,鹭鸶在劳心瞠目以待鱼时,心中其实是很苦的*。宋卢仝的《白鹭鸶》,可谓这类诗的代表:“刻成片玉白鹭鸶,欲捉纤鳞心自急。翘足沙头不得时,旁人不知谓闲立。”大抵翻空出奇,以求超脱前人,乃古人常法。所以就有人做翻案文章,径自把鹭鸶写成一个虚伪无耻的假隐士。晚唐罗隐就有直接指斥道:“不要向人夸洁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袁桷此诗,是承了罗隐的思路来的。只不过这鹭鸶从罗隐笔下无耻的假隐士,变成了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答答的假隐士了。在写作上,诗人把主旨放在后边揭出,而在前文以四分之三的篇幅,极写鹭鸶在晴空中翻飞翱翔,意态楚楚的样子。它是那么地清高孤傲,不同凡响。但毕竟这清高超逸不能彻底。趁人不注意,不免要扎入鱼塘去叼上一嘴。然而它哪里想到还有诗人这样的明眼人,看出了它的狐狸尾巴。弄得它非常狼狈。只好惭愧地仓皇逃去。以篇末两句反跌前文,形成一种滑稽的审美效果。从而赋予全诗一种讽刺的意味。这是一种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四两敌千金的艺术手法。 诗人这样写,当然有他的依据。它通过鹭鸶的形象,辛辣地嘲讽了那个时代比比皆是的假隐士。他们故作高雅,卖弄一点畸人奇行,超凡脱俗的举止。哗众取宠,沽名钓誉,以此作为跻身仕途的终南捷径。最终被人看破,受人讥嘲。这对那些假隐士是罪有所归;而鹭鸶做了他们的替身,实在是冤枉。诗人驱遣万物于笔底,又往往形容刻露,柳絮背癫狂之恶名,桃花负轻薄之骂语。这对桃柳来说无疑是不公的。诗人自也知此。所以杜甫说,“老去诗篇浑漫语,春来花鸟莫深愁。”又说“孟郊死葬白云山,日月风云得暂闲。”可谓日月花鸟之知己。 撇开以上所说托喻比兴不讲,但就其咏物而言,这首诗也算是成功的。炼字炼意俱佳。首句着一“漾”字,就从鹭鸶为水鸟的角度,把万里晴空与万顷湖海在意念中联系起来,诗人想象到它或翔碧波,或浮游蓝天,无不任意上下。“翻风”二句,抓住鹭鸶的飞舞翩跹和烂银如雪,极尽形容之能事。。尤其是末尾两句,将鹭鸶凌空扑食而又迅疾飞起的动作,看成是心有愧怍而邃然远引,可谓迁想妙得。正因为作者对鹭鸶形象的准确把握和生动表现,将白鹭飞翔捕鱼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以美感。所以尽管诗人同时也用它来比喻那些假隐士,读者却并不因此对白鹭鸟本身产生厌恶之情。只是对诗人的机智巧妙,语带双敲报以会心一笑而已。这比起罗隐那首诗来,就显得高明许多。 *白居易《池上寓興二絶》其二:“水浅鱼稀白鷺飢,勞心瞪目待魚時。外容閒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誰得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