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激動期待已久的意大利之旅終於成行。現在我們正飛行在一萬三千英尺的高空,機窗外一片白雲,一無可看,所以拿出電腦,把拉拉雜雜有關的旅行的隨想記錄下來。
旅行,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本上的知識雖然提供給人巨大的想像空間,終不如實際的閱歷,更能給人具體的觀感。可以充實人的人生體驗。所以古人非常重遊歷,聖人如仲尼,猶有困厄陳蔡的經歷。而史家馬遷, 如無遍遊天下的經歷,自不能成就垂名千古的史記。所以古人最講遊學。我在少年時候,尤其羨慕一生好往名山遊,五嶽尋仙不辭遠的著名鄉賢詩仙李白。希望自己也能夠仗劍遠遊,看盡天下名山大川。
然而我們那一代的中國青年,仗劍遠遊不過只是夢想而已。由於戶籍制度的限制,當時的中國人其實流動的機會很小。而我因為上了本省的大學的緣故,三十五歲以前,足跡竟然未出過省界。其間雖然也有西窺峨嵋之秀,攬青城之幽,南觀大渡之壯浪,烏尤之佳美,北登劍門之險峻,東出夔門之雄奇。直到三十五歲,沒有想到,一年之中,我先是西出秦嶺考博,後又北上京城簽證,然後南下經上海出國,這一走就出了國門。其實當年的選擇出國,何嘗不是為了圓自己行萬里路的夢想!二十年間,除了當初的一輛破車去遠足,帶上一頂帳篷,呼朋引伴,嘯傲山林,野炊燒烤,親近大自然。後來就是駕車跑遍加拿大和美國的的著名國家公園,看盡天下名山大川。再後來,也開始坐上飛機,真正地環遊起世界來。關於旅遊,也還算得上是小有心得。常常深感今人之行萬里路,比起古人的行萬里路,实在不在同一個層次之上。
其實古人之行萬里路,并不僅僅是停留在遊山玩水,觀光旅遊。仲尼之周遊列國,實在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不得已而為之。其間既有斷糧於陳,困厄於蔡,汲汲如喪家之犬的尷尬,也有過遍歷諸侯,痛陳政見的激昂慷慨,甚至見過南子,鬧過緋聞。也親自掌握權力,做過司寇。就連他的有教無類,勸德授業的教育事業,也是在行路中完成的。司馬遷说他“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徐霞客遍歷天下名山大川,他們的遊歷,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觀光遊玩而已。無不是他們得以成就舉世無雙的煌煌巨著的必要條件。所以他們行萬里路的遊歷,其實就是他們的完整的人生內容。讀古人文集,可以看到讀書人往往都有年輕時出門遊歷的經歷。有時一去數載,許多名篇都是在旅途中寫就。而普通百姓,死守故園,也就老死於床第之間,難以有大的成就。所以中國傳統上有“人不出門身不貴”的說法。我想,如今的中國人,或者出門求學,在外打工,甚至漂流外洋,差可與古人所說行萬里路近似。而今天一般意義上理解的讀萬卷書以外的行萬里路,以及旅行和旅遊,與古人理解的行萬里路是很不一樣的。
今天的世界,科技昌明,交通發達,今天的人們要行萬里路,再也無需我們一生的努力。不管千山萬水,無論海角天涯,往往可以朝發夕至,無遠弗屆。我們的行萬里路,當然有了不同的內容。旅遊業成了一個巨大的工業,各種商業的操作和考量,當然給人們帶來了旅行的方便。使普通百姓可以有機會走遍天下,而不必經歷古人行旅的艱辛。但是也必然帶來旅行文化的巨變。總的講來,今人行旅,自然是更加舒適,現代交通工具帶來的便捷,星級旅館提供的舒適,永遠中斷了古人那種對行旅苦況的描述和抒發。也再沒有折柳傷別和行人思鄉的纏綿了。讀今人的遊記之作,與讀古人遊記,感受就大不一樣。一般多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具有深刻人生體驗的作品就很難看到。
這次的旅行安排,其本意是為了和小兒一起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春假。而選定同樣為文明古國的意大利,也有實地體驗一下西方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初衷。說實在的,這雖然必然難免也是一次走馬觀花的浮光掠影之旅,但既然安排旅行也花費了很多心思,到臨頭時,竟然心中也生出幾许期待来。
波音767仍然在高空巡航。舷窗外依然是一片雲海。不禁想起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的詩來:“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現在,我們無需夢遊,就可飛度了。我知道羅馬的“謝公宿處今尚在”,它們能給我帶來什麼新的感悟和體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