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早還是太晚 女兒今年十五歲,讀十年級。聽說美國的高中生在十一年級左右考SAT,我給女兒在本地中文學校註冊了一門"SAT閱讀課"。 其實我心裡是有點嘀咕的:十年級就開始準備SAT,會不會早了點? 中文學校開學第一天,女兒教室的門外,一對夫妻帶着個臉上稚氣未脫的孩子,問教課老師:“孩子今年讀六年級,我們想讓他上這門SAT閱讀課,你看行嗎?” 老師委婉地說:“孩子如果能讀完整個學年,應該能學到一些實用的知識。不過,他幾年內不會考SAT吧?” 家長堅持:“先讓他上兩次課試試,看他能否適應。” 教室門關上後,我注意到門旁貼着一張紙,上面列着學生的名字、年齡、父母的聯繫方式。湊近看看,大多數學生的年齡是十三或十四,有兩名學生十二歲,我女兒是年齡最大的。 我暗叫一聲慚愧,敢情我們已經落後了。嗯,以後如果女兒抱怨我push她的學習,我就用這件事作為反證。 不過,十二歲開始準備SAT,是否稍微早了一點?
細心與耐心
因為是開學第一天,中文學校在大門入口處放了一張書桌,兩位老師坐在那裡,回答關於選課、註冊、學費、教科書等問題,有幾位家長在排隊等候。
一位白人男子用英文向老師諮詢:“我女兒已經讀小學了,她想學中文。你們看她應該上哪個班?我怎麼才能知道她可以適應,她學會了?我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她?” 老師用很不錯的英文回答:“開學後的兩個星期內,學生們可以去不同的班級聽課,然後從中選一門或幾門課。任課老師會向學生們提問,了解學生的水平,並作適當的推薦。很多中文課都發放CD和生字卡,學生們可以在家裡練習。” 男子和老師的對話持續了十多分鐘。周圍人來人往,背景聲音嘈雜。那位父親很負責,問得很仔細;那位老師很負責,答得很耐心。
在海外教中文或學中文,很不容易。沒有語言環境,孩子們沒有學中文的積極性。家長的堅持,老師的付出,都令人敬佩。
年逾花甲的"海鷗"
在中文學校里,家長們把孩子送進教室後,會去學校的cafeteria坐坐,或休息,或聊天,或讀書上網。
幾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正聊得起勁。
"你是從國內的哪個城市來的?"
"我從大連來的。你呢?"
"我家在南京,來這裡看女兒和外孫。"
"我有兩個孩子,一個在美國,一個在澳大利亞。我每年在這幾個地方跑來跑去。美國住幾個月,澳洲住幾個月,國內住幾個月,呵呵。"
我坐在不遠處,覺得老人們的對話範圍很廣,挺有意思的。中國的物價、美國的房價、澳洲的氣候、在中國跳舞、在澳洲種菜、在美國釣魚 ...
子女們走出國門,在異國他鄉學習工作定居,他們中有些人的的父母成為了頻繁往來於國內和海外的"海鷗"。
見得多了,眼界也開闊了。其實這個世界很小,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沒有太大的區別。
轉換自如
一個小男孩走進cafeteria,在一位老人身旁坐下。老人慈愛地看着孩子,問了幾句話,孩子笑嘻嘻地回答着。可以感覺到孩子和老人很親。
小男孩和老人對話時,講一口流利的中文,口音純正,沒有一般的ABC孩子說中文時那種口音。
小男孩的媽媽走過來,孩子喊了聲媽,然後說了一串話,全是英文,沒有一個中文字。孩子的媽媽也用英文回復。
孩子們的領悟性和可塑性是很強的。和不會英文的外公外婆在一起,只能說中文,久而久之,口音和老人很像。和父母在一起時,英文脫口而出,因為他知道父母懂英文。
據說有兩種辦法,可以讓海外的孩子學好中文:定期把孩子送回國一段時間;家裡有一位只說中文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