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散记】 导游与皇城根 在北京的各个旅游景点,游客们会见到许多私人导游和来自旅行社的推销员。旅行社的推销员通常是手持几本小册子,向过路游客介绍北京市内或郊县的巴士旅游线路,比如长城一日游,郊区农家乐等。 私人导游则是自我推销,主动提供所在景点的导游服务。这样的导游很多,游客几乎是每走几步就会碰到一个。导游们都很耐心,也很执着,跟在游客身后反复地说:“要请导游吗?全面介绍,比你自己看有趣多了,这里面有很多典故啊,没有人讲解,你会错过一些好东西的,...” 3月31日下午,我们从国家博物馆出来,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正在考虑是走路还是打的去王府井,一位中年妇女走过来问:“你们要去哪里?要包车吗?可以带你们在市区内游览,看看北京的城墙和街道,介绍关于皇城根的典故。” 我们是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的服务,决定试一试。中年妇女招手叫来了一个中年男子,说这位是司机兼导游,原来这位妇女是负责揽客的。我们向司机要求沿着故宫附近的城墙转一圈,时间约一小时,最后到达王府井,那位妇女开价六十元。 司机带我们坐上了一辆停在附近的小面包车,向护城河的方向驶去。司机一边开车一边讲解。
故宫护城河是一条环绕故宫外围的人工河,建于1420年。河宽52米,由条石垒砌而成的河岸,坚固陡直。护城河的作用是维护城内安全,阻止攻城者。 导游问我们:“护城河为什么要建成52米宽?” 我们都说不知道。导游颇有点得意:“因为以前的箭最远能射到51米,护城河宽52米,没有箭能飞过来啦。” 在故宫的一个出口处,导游将面包车停在路旁,向我们介绍关于故宫的奇闻轶事。他讲得挺有趣的,内容也很多,我们只能记住一部分。比如故宫的几个出口分别叫什么门,每个门的作用是什么,不同级别的人进入故宫的规矩等等。
导游问:“知道谁住得离故宫最近吗?是御医。故宫里面是不允许有其他男人的,而御医必须随叫随到,所以御医就住在这个侧门外。” 司机将车子驶入了一条有点老旧的街道,两旁是一幢幢的平房或二到三层的楼房,这就是所谓的皇城根了。
清代的北京城分为内城,外城两部分,内城主要包括紫禁城和公务机关,大部分的大臣们居住于外城,内外城之间有城墙,城墙下的部分被称为皇城根,围绕皇城根的住宅在清朝时是富裕人家的居住地,因此俗语中皇城根下的人一般指北京比较有地位的人。 导游一会儿指着一个不起眼的平房说,这里面曾经住过某个名人;一会儿指着另一个大门紧闭的小楼说,这里现在是谁谁的住宅。在一个岔道口,导游告诉我们,从这里往下走,就是中南海了,游客是不能进去的。 导游在介绍皇城根时,口气中有一丝自豪和羡慕。也许以前的皇城根曾经热闹过,辉煌过,现在看起来,这附近的街道和房屋挺普通的,路况也不太好。 离开狭窄的街道,导游将车子驶入一条宽敞的主干道。在一个拐弯处,导游让我们往后看:"看见那个角楼了吗?那可是建筑学的一个奇迹。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效果都是一样的。"
故宫有四个城角,每个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朱墙黄瓦,层层叠叠,十分引入注目。据说角楼的建筑构造精巧细致,世所罕见。 导游平稳地开着车,在大街小巷间穿行,我们开始见识北京人的侃劲了。导游以贵气和财气为主题,滔滔不绝地告诉我们,应该去北京的哪几个公园游览,见识一下皇家的气派;某个清朝大臣的府邸很值得拜访,看看富贵人家的摆设;有个寺庙的财神很灵,很多人去那里讨财气。导游重复了几次类似的话:"你们想去哪里?我现在就可以送你们去。" 得知我们只想去王府井,导游只好慢慢地往王府井的方向开。途中经过一所小学,正是下课时间,学生们陆陆续续地走出来。我们觉得有点奇怪,今天不是星期六吗,怎么还要上课呢?想了一会就明白了,4月2日到4日放假三天,所以3月31日要上班上课。 快到王府井时,前方出现了一幢外墙几乎全是玻璃的大型建筑,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北京市有名的奢侈品购物中心,金宝汇。 导游感慨地说:“这是名人有钱人聚集的地方,里面的东西可贵了。我是不敢走进去的,里面的一个皮包,我辛苦一年都买不起。”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据说有钱人越来越多。我一直有点困惑,贫富差距的拉大,难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北京属于历史旅游名城,有很多的奇闻轶事,听导游讲解是很有意思的。我和先生都觉得请导游是值得的,我们听得很有味,可以了解很多史实和野史,对所参观的景物古迹有更深的认识。 导游这种工作赚的是辛苦钱,要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要边走边说,还要说得有趣,不容易。北京的导游们很能侃,介绍的那些典故轶事也许有真有假,姑且听之,姑且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