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早还是太晚 女儿今年十五岁,读十年级。听说美国的高中生在十一年级左右考SAT,我给女儿在本地中文学校注册了一门"SAT阅读课"。 其实我心里是有点嘀咕的:十年级就开始准备SAT,会不会早了点? 中文学校开学第一天,女儿教室的门外,一对夫妻带着个脸上稚气未脱的孩子,问教课老师:“孩子今年读六年级,我们想让他上这门SAT阅读课,你看行吗?” 老师委婉地说:“孩子如果能读完整个学年,应该能学到一些实用的知识。不过,他几年内不会考SAT吧?” 家长坚持:“先让他上两次课试试,看他能否适应。” 教室门关上后,我注意到门旁贴着一张纸,上面列着学生的名字、年龄、父母的联系方式。凑近看看,大多数学生的年龄是十三或十四,有两名学生十二岁,我女儿是年龄最大的。 我暗叫一声惭愧,敢情我们已经落后了。嗯,以后如果女儿抱怨我push她的学习,我就用这件事作为反证。 不过,十二岁开始准备SAT,是否稍微早了一点?
细心与耐心
因为是开学第一天,中文学校在大门入口处放了一张书桌,两位老师坐在那里,回答关于选课、注册、学费、教科书等问题,有几位家长在排队等候。
一位白人男子用英文向老师咨询:“我女儿已经读小学了,她想学中文。你们看她应该上哪个班?我怎么才能知道她可以适应,她学会了?我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她?” 老师用很不错的英文回答:“开学后的两个星期内,学生们可以去不同的班级听课,然后从中选一门或几门课。任课老师会向学生们提问,了解学生的水平,并作适当的推荐。很多中文课都发放CD和生字卡,学生们可以在家里练习。” 男子和老师的对话持续了十多分钟。周围人来人往,背景声音嘈杂。那位父亲很负责,问得很仔细;那位老师很负责,答得很耐心。
在海外教中文或学中文,很不容易。没有语言环境,孩子们没有学中文的积极性。家长的坚持,老师的付出,都令人敬佩。
年逾花甲的"海鸥"
在中文学校里,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后,会去学校的cafeteria坐坐,或休息,或聊天,或读书上网。
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聊得起劲。
"你是从国内的哪个城市来的?"
"我从大连来的。你呢?"
"我家在南京,来这里看女儿和外孙。"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澳大利亚。我每年在这几个地方跑来跑去。美国住几个月,澳洲住几个月,国内住几个月,呵呵。"
我坐在不远处,觉得老人们的对话范围很广,挺有意思的。中国的物价、美国的房价、澳洲的气候、在中国跳舞、在澳洲种菜、在美国钓鱼 ...
子女们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学习工作定居,他们中有些人的的父母成为了频繁往来于国内和海外的"海鸥"。
见得多了,眼界也开阔了。其实这个世界很小,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
转换自如
一个小男孩走进cafeteria,在一位老人身旁坐下。老人慈爱地看着孩子,问了几句话,孩子笑嘻嘻地回答着。可以感觉到孩子和老人很亲。
小男孩和老人对话时,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口音纯正,没有一般的ABC孩子说中文时那种口音。
小男孩的妈妈走过来,孩子喊了声妈,然后说了一串话,全是英文,没有一个中文字。孩子的妈妈也用英文回复。
孩子们的领悟性和可塑性是很强的。和不会英文的外公外婆在一起,只能说中文,久而久之,口音和老人很像。和父母在一起时,英文脱口而出,因为他知道父母懂英文。
据说有两种办法,可以让海外的孩子学好中文:定期把孩子送回国一段时间;家里有一位只说中文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