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阅读,请勿转贴。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我在美国家中给国内的父母打电话,他们去乡下给外公外婆扫墓刚回来。妈妈说这几年那个小镇有了些变化,办起了乡镇企业,人们的生活变好了,田野里的竹笋变少了。 妈妈问:还记得那个阿姨吗?她又送了一篮竹笋。 记得。她和姨夫现在怎么样了? 还是老样子,各干各的。他们的女儿已经读大学了。 已经做了母亲的我突然想问个究竟:他们是怎么回事? 妈妈叹了一口气:好多年了,两个人就这样互不理睬。他们年轻时感情挺好的,结婚几年后开始吵架,渐渐变得冷漠相对,再后来就分房而居了。 他们为什么不离婚呢? 不太清楚。也许是为了孩子,也许是顾及面子,毕竟都在一个小镇上。 去年的清明节,母亲和舅母一起去给外公外婆扫墓。在电话里母亲告诉我:乡下的变化太大了,修了很宽的马路,以前那些低矮的砖瓦房拆了,很多人都住楼房了。阿姨和姨夫已搬进一栋楼房的三楼,他们的女儿前年结婚,另外买了套房子,有了自己的小家。 我问:阿姨姨夫的女儿已经成家,两位老人是否会分开生活? 妈妈回答:这次我去看他们,觉得两人的关系有些改善,会简单地说几句话。 我说:这么多年的相对无语,换来现在的几句话,想想有点心寒。 妈妈:年纪大了,年轻时的锐气磨没了,现在两人就算是作个伴吧。 我说:这是何苦呢,还不如一个人过。 爸爸插话:你还年轻,体会不到老年有伴的重要。人老了以后,身边有个人走动走动,会觉得心安。有什么事,彼此能照应一下。还记得大院里的陈叔叔吗?他就是一个人过,儿子在外地工作。儿子连着两天给父亲打电话,没人接,急了,托邻居敲门,最后是警察把门撬开,老陈躺在床上,已经凉了 … 我无语。也许父母说得有道理,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二十年后的我,又会有怎样的心态? 是不是曾经的冷漠和伤害,都可以遗忘在风雨中;是不是梗在心里的石子,终会被岁月打磨成珍珠;是不是老来的孤寂很无奈,让人愿用多年的寂寞来换取迟暮时的相伴。花谢了还能再开,春去了还会回来,可那如花般的年华呢。 岁月似流水,匆匆又一年。今年的清明节到了,那遥远的江南,又该是春风拂面,薄雾清寒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小桥流水、杨柳阡陌、湿润的石板路、金黄的油菜花,还有那如烟如雾的江南雨,点点滴滴,细密绵长。 谢谢阅读,请勿转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