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國為鏡發展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9) 作者: 方鯤鵬 五、以美國為鏡為戒構建中國特色的制度 支持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卻無情揭露資本主義的虛偽和其他醜陋,看似矛盾,卻正是我的基本立場。更進一步,我主張中國研究美國,以美國為鏡學習美國。 國家只有富強了,才有可能對內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對外擁有更大的發言權。這是一個競爭的世界,如果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不能站在世界前沿,再崇高的理念也是紙上畫的餅。而在促使經濟快速發展方面,現今世界還沒有找到能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匹敵的其他形式,因此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實際上是唯一的選擇。 英國二戰時的著名首相丘吉爾,曾表達過民主制度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其實資本主義何嘗不是如此,以人的貪婪和利己主義本性驅動的資本主義經濟,必然充滿爾虞我詐、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等等問題。因此有必要無情揭露資本主義的種種醜陋現象,以期社會保持警覺,形成某種壓力,包括輿論壓力,約束資本的危害。 中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宏觀調控方面,自從向資本主義學習後已有長足進步,大有徒弟超過師傅之勢。特別是在2008年世界經濟遭遇金融海嘯之際,中國政府應對能力和效率,遠勝於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全世界有目共睹。但是在社會管理方面,中國政府仍然表現平庸落後,缺乏前瞻性,十分被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疲於奔命,亟需學習借鑑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驗和教訓。 有一個有趣現象。一些原社會主義國家曾經許願但無力辦到的社會安全保障系統,在北歐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卻逐漸得到實現,它們在醫療保健、失業、退休等方面的社會安全保障系統,比當年的社會主義更像社會主義。如同中國不敢說是在發展資本主義,這些北歐國家也不敢說是在發展社會主義,而是稱之為資本主義的國家福利主義。可見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意識形態抹黑戰的影響真是可怕。 理論上,學習這些北歐國家的經驗,最符合中國宣稱的發展理念。但實際上不可行。這些都是小國,人口少、國土面積小,又沒有軍備競賽的壓力,不需要負擔龐大的軍費開支,因此它們的經驗對於中國的借鑑意義十分有限。 綜觀世界,無論從正面意義還是反面意義,美國是最適合中國學習的國家。 從正面來說,美國已建立了大量細緻、具體、全面的法規,中國應當認真學習研究美國的法規,因為這些是在實際使用中的東西,可以進行觀察評估,移植其中合理的、效果好的、適合於中國的法規,這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和精力。 從反面來說,美國資本干政的惡果已表露無遺。由於資本已經控制了議會,資本干政這病,在美國是無藥可解了。前車之鑑,後事之師,中國應從美國的經驗中汲取教訓,在資本主義的起步階段,搶在資本侵襲立法部門之前立下嚴格法律,防止資本干政,由此來體現“中國特色”。 所謂“中國特色的某某主義”,關鍵詞其實不是主詞“某某主義”,而是修飾詞“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的“中國特色”是“發展資本主義”的代名詞,可是官方羞羞答答欲蓋爾彰,致使這個“中國特色”,成了模模糊糊無法擺上桌面討論,卻可以無限擴展的概念。“模糊戰略”在前一段歷史時期也許是必須的,但是眼下已走向了反面。中共多年來打左燈向右轉已玩到了盡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種含糊提法,現在左右不討好,兩頭挨罵,應該考慮轉換思路了。而“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可以是一個選項,因為這裡的“中國特色”不再需要掩飾,故能具體定義和開放討論,內容應當是抵制資本干政和堅守一些利國利民的社會主義經濟成分。 從學習美國、吸取美國教訓的視角看,最重要的是阻止資本操縱立法機構。這個問題無論怎樣強調都不為過。依我看,北京人民大會堂入口處前,應樹起一大石碑,上刻“資本不得干政”六個大字,警示世人資本弄政的危險。 老百姓和資本是利益有衝突的兩大社會集團,政府據於其間協調雙方的利益,然而政府並非超然的第三方,它是兩大集團對抗中的產物。老百姓的武器是選票,資本的武器是金錢,老百姓人多,資本控制媒體,如果公平對抗的話,產生的政府可以比較公正地平衡雙方的利益,達到資本主義效率和社會公正兩者兼顧的良性狀態。但是如果金錢滲透選舉,實力平衡即遭破壞,選票的作用就大為縮水,成了民主的道具,選民投票是替資本做嫁妝,在“民主”外衣下被資本玩耍一場而已。“中國特色”的首要目標,應當是立法保衛選票武器的“含金量”和威懾力。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分配不公是固有特徵,但政府可以通過稅收調節,作二次分配,縮小這種不公平。可資本操縱立法機構後稅收政策就不可能公平了,甚至於出現大富豪稅率低於中產階級,大公司稅率低於中小公司的倒掛現象;政府即使國庫沒錢也不敢向他們增稅,而是大肆舉債,不惜做出巨債“遺產”留子孫的蠢事。“中國特色”要特別注重防止資本影響國家稅收政策。 防止資本干政有很多方面,不可能在此一一列舉。 防止資本干政最直接的舉措,是限制資本的金錢武器。 美國在選舉上化費天文數字,每次大選還刷新紀錄,靠的是政治獻金、競選捐助。表面上政府省錢又搞活了選舉,可那是飲鳩止渴。資本不會做賠本買賣,如果無利可圖,只投入而沒有回報,資本有什麼理由對政治獻金、競選捐助樂此不疲,不斷增加投入?美國對政治獻金、競選捐助、競選費用等缺乏嚴格的限制,導致資本挑選“民意代表”、行賄受賄和賣官買官變相合法化、有償政策遊說、超高佣金的法規掮客、國家政策向大公司大富豪傾斜等等的弊端。大資本集團碰到分贓不均、瓜分市場不勻的矛盾時,代理人還可以動不動用癱瘓政府要挾。 中國應該制定世界上迄今對政治獻金、競選捐助、選舉費用最為嚴厲的限製法規。國家要提供選舉經費,對於個人和公司的可捐助額必須定得很低,不准宴席籌款(在美國,一張籌款餐券居然可以賣好幾萬美元),不准合照籌款,不准頂替捐助,等等。 各次選舉要規定選舉費使用的上限,而且這個上限要定得相當低,使得錢多了也無法用,一則不能讓選舉成為誰的錢多誰當選,二則可減少巨額浪費,節省地球資源。又不是搞選美或舉行作秀大獎賽,競選公職不需要華而不實的廣告鋪天蓋地;這類廣告極盡煽動煽情許願之能事,卻不好好說明候選人的施政綱領和實現途徑。如果國家提供的選舉經費和自籌款超過法定選舉費用上限後,餘額送繳國庫,令候選人失去拼命籌款的動力。 誰要想影響國家政策的制定,可以進行遊說,但必須是義務的,不能有金錢往來。付佣金委託說客作政策遊說,不僅不能合法化,還要明文規定為刑事重罪。 總之,儘可能切斷資本與選舉、資本與官員的金錢紐帶。這些規定聽上去很出格,可是從美國的教訓看,非常之重要和必不能少,沒有這些措施就不能保住選票的“含金量”和威懾力,也就無從避免資本干政。中國應該在資本大舉搶灘之前,先下手為強制定出這些法規,除了其中的金額限制可以隨通貨膨脹率調整外,還要規定修改這些法規的門檻必須高於一般的法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國教訓可以為鏡,防止資本干政是中國的後發優勢之一。像美國資本干政的弊端明擺在那裡,卻無從革除了,因為國會山莊養虎成群,已難以動彈了。 在銀行資本要求下,美國政府放鬆了對金融業的監管。可是在大型私人銀行因貪婪釀出金融危機,把美國和世界拖入一場大災難後,美國政府還得用納稅人的錢去拯救它們,因為這些銀行大到不能倒。而這邊廂剛剛輸入救命錢,那邊廂已經在用這錢發放超高額獎金了。幾個月後這些沒有救助就是倒閉命的銀行,居然創造出發放紅利的歷史新高紀錄。如此折騰後不過一年光景,金融業的危機又再現了。 要防止這類咄咄怪事,“中國特色”應絕對不容許有大到不能倒的私人企業。重要經濟命脈(包括大銀行)必須由國家控制,可以部分實行國家資本主義。由於中國尚有眾多國有企業,“中國特色”還應明文保護這些國有資產不被變相瓜分,流入私人口袋;國有企業私有化應該有公平合理的市場價格,不能賤賣。 在“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命題下討論怎麼構建“中國特色”,是一個開放的大課題,無需躲躲閃閃了,不過全面討論這課題非本文力所能及,以上僅僅是提供一些思考點。 ************** 《近距離觀察美國》計劃出三冊,文集性質,各冊可以單獨閱讀,每一篇亦是獨立的。各篇長短不一,若借用小說的篇幅作參照,則計劃以中篇為主。 本文原是一篇思想隨筆,因為其內容能解釋撰寫這套書的動機和目的,所以略加修改後代充前言。然而除了《代前言》,這套書不是從事政策研究,不作時政分析,而是將林林總總觀察到的各種隱蔽的美國現象和事件,通過資料的發掘和展示,用抽絲剝繭的敘事方式述評,是實證研究和寫實作品的混合體。或者說,《近距離觀察美國》是“以美國為鏡為戒”作為主要內容。 在選材方面,儘可能選取有類似於小說故事情節的真實事件為素材,以增加可讀性。有些刑事案件,寫述評時仍在撲朔迷離地發展,因此實時跟蹤過程也產生了不少懸念,最後猶如情節跌宕起伏的偵探故事了。在文風方面,忌空談,重真材實料,每一篇都力求嚴謹,讓事實和數據說話,絕無虛構,務以可作為資料保存的標準落筆。 “近距離觀察”的含義,有看人所未看的意思,會比較側重於陰暗面現象,因為它們往往隱藏在表象後面,近距離仔細觀察才有可能發現真容。披露美國這些陰暗現象,從積極方面說,希望中國掌握後發優勢,防患未然;從消極方面說,並不是壞事盡發生在中國,發達資本主義社會也存在很多問題,中國人應稍安毋躁,走自己的路。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