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方鲲鹏
  方鲲鹏的万维博客
网络日志正文
石油起源理论和伊拉克战争(一) 2011-12-09 10:25:02

石油起源理论和伊拉克战争

 

作者:  方鲲鹏

 

最近读了长年居住在德国的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William Engdahl)一篇旧文,其中有前苏联科学家提出的石油为非有机体形成的内容。这个石油起源理论挑战了欧美石油巨头们支持的石油峰值论,因而激起我的兴趣,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番,产生若干感想。现记录下来,立此存照。

 

一、石油起源的两大猜想理论

 

西方正统的石油起源理论认为,石油的形成过程与煤相仿,两者都是化石燃料。通俗地说,煤是数百万年前地质变迁时把堆积在地面的树木埋到地下,在演变成化石过程中,经特殊环境下的物理、化学、生化作用而形成。石油则是由地质变迁时把堆积在地面的古代生物遗骸埋到地下,在演变成化石过程中,经特殊环境下的物理、化学、生化作用而形成。所以西方的小学里流行着简单化的成因说,即煤是树木变的,石油是恐龙变的。

 

煤的成因理论很容易得到证实,煤是一种具有可燃性能的沉积岩,而且在煤层中还常能发现植物化石,这些都可以证明煤是由植物体转化而成。但石油是由古代生物体转化而成的理论,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这个石油起源理论,实际上是科学家们的猜想。虽然如此,西方地质学家把这个猜想理论捧为圣明,只在具有沉积岩盆地(sedimentary basins)的地质结构区域内寻找石油。

 

然而前苏联地质学家没有迷信这套理论,上世纪50年代就从不同视角研究石油究竟从何而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与生物体没有联系,而是由地球内部物质(岩浆)中的碳氢化合物形成。60年代后他们又把独创的理论运用于寻找石油的实践,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在按照西方理论完全不可能存在石油的晶体岩基质(crystalline basement)区域,发现了多处大型油田。

 

当时还处于冷战时期,苏联的新理论和实践作为国家机密,外界知之甚少。苏联解体后,1994年在美国墨西哥州召开的一次石油钻探科学会议上,前苏联科学家正式向世界宣布了他们的石油起源理论。

 

按照这些前苏联、后来是俄罗斯科学家的见解,石油是在距地面大约200公里深处的地幔上层部位,压力足够高的地方由地球内部物质自然生成。石油是一种化学成分简单的液状物,为非生物体来源的碳氢化合物。由于地球内部的压力,石油生成之后,通过地壳中的断层,逐渐上升和漫延到地壳浅层地带形成油田。

 

归纳起来,俄罗斯石油起源理论有三点特别引人注目:

 

1)否定了只有在沉积岩盆地的地质结构区域内才能找到石油的正统学说。

 

2)与石油资源有限论对立。俄罗斯理论认为地球内部到处是石油,石油供应的极限只受制于人类钻探深井的能力。

 

3)石油是可以再生的资源。俄罗斯理论认为大部分油田开采之后,都能慢慢从地壳深处获得自动补充。因此有些被认为已经枯竭的油田实际上是可以继续利用的,这称为“自充式”油田。

 

俄国人还列举了一些油井实例,说明他们根据自己独创的理论,在被正统学说排除的地质区域内钻探深井,成功找到了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大型油田。但是俄国人没有透露这些油井的具体位置。

 

我不是地质学家,对这两种石油起源理论,孰是孰非无从置喙,但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功能,还是能对一些现象作外围述评。

 

1994年俄国人兴冲冲赴会,满心以为他们拿出革命性的石油起源理论与西方同行分享,会受到热烈欢迎和讨论,谁知反应出奇冷淡。

 

西方虽然有言论自由,但政治不正确或不符合“主导理念”的观点常会受到软性压制,无法成为热点。软性压制没有行政命令强行压制那般难看,可因为是通过经济手段,效率却高出好多倍。科学界情况也差不离,搞研究需要经费,得有赞助方,一般来说,赞助方的希望就是政治正确的方向。如果考虑到俄国人的理论,颠覆了西方石油大亨扶植的石油峰值理论,遭到与会科学家们的冷遇就不足为奇了。

 

我用关键词搜索,查了一下有关的文献目录,发现会议结束几年以后美国人才作出反应,发出密集的批驳文章。这次轮到俄国人反应冷淡,对于批驳他们的论文无动于衷。由于俄国人不反驳,又拒绝提供94年论文中涉及到的油井具体位置,于是美国人宣称,俄国人发明的地球内部物质自然生成石油的理论,已经遭到抛弃。

 

然而我觉得蹊跷。前苏联是个科技大国,俄罗斯人倾国力苦心研究和实践了半个多世纪的理论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

 

背景分析也许有用。1994年,苏联才解体不久,俄国由闻名于世的大白痴叶利钦掌舵,他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急于把自家宝贝同西方分享,那是在情理之中。只是那次殷勤过了头,拍马屁拍到马腿上,自讨了个没趣。而等到西方开始驳斥石油生成新理论时,俄国已是普京王朝。普京之精明,叶利钦岂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这时石油价格在与俄国人对立的石油峰值理论加持下,步步攀高,俄国反而成了石油峰值论的最大受惠国。

 

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怪圈:如果俄国人的理论是正确的,西方学者对此批驳,是在做傻冒;但若是俄国人回应,不可避免要否定石油峰值论,这就将傻冒的角色接了过来;而如果俄国人的理论不正确,反驳还是傻冒。

 

无论这个理论是否正确,看来俄国人都是选择不做傻冒,闷声大发财;而西方学者则选择骄傲地宣布:石油起源于生物体理论获得胜利!

 

不过在这个大阵势之下,西方还是存在少量不和谐的声音。举几个例子。

 

1)瑞典国家石油公司曾按照石油是地球内部物质生成的理论做了一次实验,在其境内西方地质学界公认为绝对不可能存在石油的花岗岩地质区域试探,钻井深达75百米,发现了少量石油。

 

2)有观察者指出,近十多年来在原本认为不可能有石油储藏的西伯利亚突然冒出许多大油田,而且俄国人拼命采油,完全不担心油井枯竭,迹象显示他们有不同于西方的石油勘探与开采理论。

 

3)一位美国石油业工程师问道,沙特阿拉伯的一处大油田,如果把石油全部抽出来,可以填满一个长、宽、高各为19英里的巨大立方体,当初这个油田里要装进去多少个恐龙才能够“榨”出这许多油?

 

经这位工程师这么一提醒,我也觉得怪怪的。他计算的那个油田储藏量也许不一定准确,但全世界每天都在消费大量石油却是确凿的事实。我们一直在说世界人口爆炸,最近已达到70亿。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算,去年世界每天消费石油约87百万桶。如果假定古动物尸体平均一具可以“榨”出或转化为一桶石油,这种抽象的平均动物的体型,显然要比人类大得多。人类100天就消费掉87亿桶石油,创造这些石油需要87亿个大“身材”古代动物,其数量已远远超出现在的世界人口数,那古代动物的数量要“爆炸”到什么程度才能为我们人类留下如此巨大的石油遗产?还有我们一直在说世界可利用资源已到了极限,难以养活世界上这么多人口,那么古代又怎么会有无尽的资源养活天文数字的动物?

 

石油生物体(有机体)起源理论最初建立时,只提及动物遗骸转化成石油。后来追随者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油田被发现,大约自己感到难圆其说,于是加进了海藻类生物。可是当我翻阅到这个理论是如此这般作出修正时,肚子里立刻冒起一个疑问。恐龙大部分生活在陆上,海藻生活在水里,是谁吃饱了撑的,把它们搬到一处,搅作一堆后深埋地下?

 

因为俄国人的石油起源理论也没有得到验证,迄今为止也只能算是一个猜想。有理由相信,新兴石油消费大户中国、印度等国的地质学家们和政府,不会对石油起源两大猜想之争,只作壁上观,指点迷津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二、石油巨头扶植和传播的石油峰值理论

 

地质学者把石油峰值定义为这样一个点,即石油储量已经被开采了至少一半。峰值之后,每开采一桶石油都需要更多的投入,比如为了保持井下有足够大的压力,需向老油田注入耗资巨大的空气或者水,因此当世界主要的油田经过峰值之后,石油成本和价格就会暴涨。

 

石油峰值理论,由美国地质学家马里昂·金·哈伯特(Marion K. Hubbert)在石油大亨壳牌(Shell)公司的授意下创建。哈伯特认为油田开发将经历产量快速上升的青年期,相对稳定的壮年期,急剧下降的老年期这样的生命曲线1956年他发表论文,阐述油田生命曲线是对称的钟形线,并预测美国的石油产量在1970年达到峰值,然后产量将逐年递减。

 

哈伯特运气真好,居然给他胡猜瞎算言中了!美国石油产量逐年上升,1970年达到530,840,000,以后产量开始下降。这次预测成功,使得石油峰值论名气大振。

 

另一位热衷于石油峰值论的重要人物是英国人科林·坎贝尔(Colin Campbell),他发起组织了石油峰值研究会。在坎贝尔1998年发表的代表作《廉价石油的终结The End of Cheap Oil》中,他预测全球石油产量的峰值出现在2003年。而全球石油价格在2003年起不断攀升,同峰值理论中峰值过后价格暴涨的观点一致,似乎应验了他的预测。

 

本文的稍后部分将提供证据,揭示石油峰值论的这两次“显灵”,含有人工操作因素。

 

全球石油产量会遭遇峰值,峰值之后石油开采成本和价格将暴涨,这些说法只有在石油起源于生物体的理论框架下才能成立,即石油储量有限,石油资源不可再生。而石油价格暴涨,当然是石油寡头的最爱,既然有机体起源论和峰值论能帮助石油价格名正言顺飙升,石油寡头不遗余力地强化这些理论,就不奇怪了。

 

哈伯特成功预测1970年是美国石油峰值这件事,被石油寡头控制的学术论坛和媒体广为宣传。可另一方面,哈伯特也作了一些错误的预测和断言。比如他1956年在发表石油峰值论的同时,声称所有可能存储石油的地区均被仔细勘探过,世界不会有新的大油田出现。在预测美国峰值获得成功后,他又预测:“世界80年代中期达到石油生产峰值,接着石油产量会爆跌。”这些论断和预测后来都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但美国学术界和媒体不吱一声。

 

1989年哈伯特在去世前接受的一次访谈中透露,创建石油峰值论时他为壳牌公司美国休斯敦研究所工作,1956年的石油峰值论发表之前,他曾将论文呈送公司董事长征求意见。壳牌董事长给了他一句话,“一定要同威克斯的石油储量估计截然不同。” 威克斯是美国当时最权威的石油储量测算专家,他估计美国的储量有4,000亿桶。显然充足的石油储量,使意欲拉高油价的石油公司感到头痛。哈伯特心领神会,于是他的论文里,没有任何依据地估计美国的石油储量是2,000亿桶,比威克斯少了一半。

 

在访谈中,哈伯特还直言不讳地承认,他的石油峰值钟形曲线是臆想出来的,没有什么根据,只是大概估算了一下,随手一画,然后根据曲线本身来预测石油产量,根本没有涉及任何数学问题。

 

(待续)

浏览(2459) (0) 评论(16)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方鲲鹏 留言时间:2011-12-12 09:49:39
老穆,
刚刚看到你的告别宣言,因此你上面的一帖可能是“老穆评论”的绝响了。谢谢。

记得今年春天你在我一篇博文后与人缠斗时,我发现你的评论不同凡响,当时就直言了。而你现在的评论和风度比起那时要成熟得多,却言闭关了,甚是可惜。

你的评论,使我一直强烈感觉,你有在美国从事法律工作的背景。

你那篇告别,没有关闭评论功能恐怕是失着,那里有些你不喜欢却不能回应的评论。

所以,我写在这里,希望你能看到。也希望你换个马甲,换种风格,有时再来玩玩。
回复 | 0
作者:方鲲鹏 留言时间:2011-12-12 09:16:17
老穆,
怎没见你的“签名”哈哈哈哈!
回复 | 0
作者:老-穆 留言时间:2011-12-11 21:01:14
这个话题有意思。
回复 | 0
作者:方鲲鹏 留言时间:2011-12-10 20:30:23
Jim_li3782,
欢迎到访。关于1)俄国人说成功找到了,但不提供证据,因此不能作数。关于2)废弃的油井后来发现又有油了,这种例子有很多。

两种理论都没有被实验证实(人工模拟),只是一种理论处于正统地位,被广为接受了。
回复 | 0
作者:Jim_li3782 留言时间:2011-12-10 19:53:45
1)楼上fossil专家说的对,如果能在火成岩层中发现油田,哪怕只有一处,就可以推翻传统的生物化石成因说。而俄国的地幔成因上涌说必然会有石油沿裂缝进入火成岩中。但还未有听说。
2)按地球内部上涌说老油井抽干后必然还会有新油冒出。可是还没佐证。比如玉门油田。
3)不过,这么多石油,需要多少生物来生成,确实是个疑问。
回复 | 0
作者:方鲲鹏 留言时间:2011-12-10 16:34:19
昆仑山上一棵草,
欢迎到访。在发现大庆油田时,已经和苏联闹翻了,文革结束后是崇美派占据要津。现在是否对俄罗斯理论有兴趣就不清楚了。

岩浆形成石油可能过于荒谬,但生物体成因说我也难以接受。这个理论认为是地壳突然变动造成海洋生物埋到地下,即一次性的。设想现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不包括树木,因为海里没有树木)都埋到地下,只有在部分地区可以转化为石油,而且能转化的那部分,转化率肯定不会是百分之百。所以我“人类100天就消费掉87亿桶石油”,生物体成因怎么会有这么多石油的质疑就有合理性了。
回复 | 0
作者:昆仑山上一棵草 留言时间:2011-12-10 15:10:25
好文!能否介绍一下中国队这一流派的态度?
回复 | 0
作者:方鲲鹏 留言时间:2011-12-10 11:16:49
Luyuan,
谢谢到访和评论!
回复 | 0
作者:方鲲鹏 留言时间:2011-12-10 11:04:10
Fossil,
谢谢你的专业评论!本文能受到petroleum geologist关注,倍感荣幸。

专业方面我不敢班门弄斧,只是希望提出一些思考角度。

“峰值理论”确实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是技术问题也是可以被政治利用和操纵。另外如果俄国人的石油起源理论能成立,那么全球峰值理论就可能不成立;对具体一个矿井,当然有生命周期,就会有峰值。还有比较奇怪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学术界的主流已经抛弃非有机形成理论,俄国人却在这个时候郑重提了出来。

我这个回复并不是否定你的观点。再次谢谢光临。
回复 | 0
作者:Fossil 留言时间:2011-12-10 10:19:03
You had an interesting article here, at least to me. I am a petroleum geologist. The igneous ( 火成岩, formed at high temperature of 500-5000 c) generation theory (from a Russian) is just theory with no proof by industrial (or commercial) drilling. So the oil & gas industry, including Russian's oil industry, all ignores it. So it has no place in the oil industry circle. It was just a novelty guess like many those in many other scientific fields. Instead, organic thermal generation (low temperature of 80-200c with millions' year burial)from shale rock (a sedimentary rock) was proved by all industrial well drilling (thousands of millions of wells). So the common sense is safe to say "forget about igneous petroleum generation theory".

Secondly, on the Peak Theory, it did not set the conditions of technology advances and oil prices. The theory was tying to predict when oil production is peaked and then down. That purpose will be a failure because production will always increase as long as technology keeps improving, price and demand keep going up. At certain point, another form of energy with cheaper price will replace oil. People will gradually abandon oil usage.
回复 | 0
作者:Luyuan 留言时间:2011-12-10 09:05:58
First thank you for sharing another wonderful article! I made mistake about your email address before. I just sent you another email and hopefully it can reach you this time. Thank you in advance.
回复 | 0
作者:方鲲鹏 留言时间:2011-12-10 08:24:02
香椿树博,
欢迎回访。万维没有"最近评论"显示功能,如果在旧贴加评论,博主往往不知道。循你指点,找到了,谢谢你在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一文后的评论。
回复 | 0
作者:香椿树 留言时间:2011-12-10 08:13:06
期待下一篇大作,不要被俺干扰了。
回复 | 0
作者:香椿树 留言时间:2011-12-10 08:11:33
一直没有注意您的博客, 今日一见不同凡响!
我也不懂石油地质, 不敢直接评价石油生成理论。认同石油是美国绑架世界的媒介物,也担心即便石油问题解决了,美国会动手用粮食等其他重要物资。 对您的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文乱发了一点议论,不敬之处请包涵。
回复 | 0
作者:方鲲鹏 留言时间:2011-12-10 08:02:29
香椿树博,
欢迎到访谢谢评论!

这方面我是外行,学术问题我无法讨论。我采用的是黑箱子理论,即从现象反推箱子里的机制。按照正统理论,油井过度开采会毁坏油田,所谓欲速则不达,但俄国人全不在乎,因此认为他们有非正统理论指导。

下一篇续文,将讨论西方石油公司操纵和控制石油开采,从而造成高油价。
回复 | 0
作者:香椿树 留言时间:2011-12-10 07:44:44
苏联科学家的理论确实不合时宜政治上不正确, 尽管科学上可能是正确的,各国需要的都是闷声发大财, 而不是广泛宣传。
首先,海湾富国不喜欢这样的理论, 控制了石油并以此威胁世界的美国不喜欢,靠北海石油发财的英国不喜欢,中国也不喜欢, 靠石油供应压力压缩能源消耗,发展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 促进城市合理布局等等。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方鲲鹏
注册日期: 2010-05-15
访问总量: 1,148,59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出处;商业性转载,请联系作者。
最新发布
· 波兰导弹疑案
· 统计数据证明接种新冠疫苗剂数越
· 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17)
· 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16)
· 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15)
· 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14)
· 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13)
分类目录
【美国的选举政治】
· 选区划分的怪胎 - 蝾螈选区
· 总统选举年话美国的选举政治(8)
· 总统选举年话美国的选举政治(7
· 总统选举年话美国的选举政治(6)
· 总统选举年话美国的选举政治(5)
· 总统选举年话美国的选举政治(4)
· 总统选举年话美国的选举政治(3
· 总统选举年话美国的选举政治(2
· 总统选举年话美国的选举政治(1
【诺福克四水兵】
· 美国诺福克四水兵奇案(12)
· 美国诺福克四水兵奇案(11)
· 美国诺福克四水兵奇案(10)
· 从“诺福克四水兵”冤案中学习保护
· 美国诺福克四水兵奇案(8)
· 美国诺福克四水兵奇案(7)
· 美国诺福克四水兵奇案(6)
· 美国诺福克四水兵奇案(5)
· 美国诺福克四水兵奇案(4)
· 美国诺福克四水兵奇案(3)
【陈果仁被害案30周年】
· 为陈果仁被害30周年作(5)
· 为陈果仁被害30周年作(4)
· 为陈果仁被害30周年作(3)
· 为陈果仁被害30周年作(2)
· 为陈果仁被害30周年作(1)
【软性腐败问题】
· 美国议员软性腐败警世录(五)
· 美国议员软性腐败警世录(四)
· 美国议员软性腐败警世录(三)
· 美国议员软性腐败警世录(二)
· 美国议员软性腐败警世录(一)
【美国游说政治面面观】
· 说客拥有、说客治理、利益集团享
· 议员家属做说客的生意经
· (美国国会的)耳印记拨款
· 议员与助手的合伙生意模式
· 议长丑闻下台焉知非福
【石油起源理论和伊拉克战争】
· 石油起源理论和伊拉克战争(三)
· 石油起源理论和伊拉克战争(二)
· 石油起源理论和伊拉克战争(一)
【发展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 以美国为镜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制
· 以美国为镜为戒构建中国特色的制
· 新版“两个凡是”对美国的迷思之五
· 新版“两个凡是”对美国的迷思之四
· 新版“两个凡是”对美国的迷思之三
· 新版“两个凡是”对美国的迷思之二
· 新版“两个凡是”对美国的迷思之一
· 中国在规章制度方面不能绕过的三
· 社会发展阶段论能为中共理论困境
· 以美国为镜发展中国特色的资本主
【关于普世价值看法】
· 阅读提示:《共产主义理论兴衰史
· 普世价值论幕后的故事
· 回应《孔夫子是普世价值的倡导者
· 鼓吹普世价值论对民主、自由、人
· 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何方
· 虽然一人一票但分量大不相同
· 谷歌自诩不作恶“避税”邪门赛过洗
· 美国两党长期分享政府权力的奥秘
· 共产主义理论兴衰史预告了普世价
· 同性恋权利与普世价值
【美国黑人民权案例2】
· 美国有些州曾经黑兔与白兔也不能
· 命名“纪念埃米特悌尔公路”的缘由
【美国黑人民权案例1】
· 中国人不应对中华民族产生自卑
· 美国最高法院也可以拒绝释宪
· 美国黑人争取平等选举权的历史
· 为美国民权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马
· 祸害美国百年的乌鸦法
· 最高法院重新释宪令种族隔离为非
· 华人是白人还是黑人?美国最高法
· 美国开国宪法定义一口黑人折算五
· 八分之七白人血统的人不是白人
· 宪法是什么意思?由最高法院说了
【美国司法模式】
· 一位美国联邦法官断案期间吃了被
· 中国的司法改革无需站在政改的大
· 美国各种监督机制在司法权面前止
· 美国陪审团审判正在消失
· 司法权力不受约束可以自我膨胀
· 法官职位很大程度上被政治庸酬左
· 法官终身制和绝对豁免权
· 钱力滥用取代权力滥用
· 复制美国司法运作模式必定失败(1
【美国万花筒1】
· 占领华尔街运动半周年述评
· 美国政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 前众院议长如此发横财是否属腐败
· 盘点新世纪头10年美国腐败和性丑
· 晒晒美国上诉庭法官的独立办案
【法官受贿滥判少年案】
· 分析美国人民很不满但社会不乱的
· 普选和司法独立不能阻止官员搞腐
· 受贿法官的认罪协议被联邦法院接
· 美国司法缺乏自觉纠错的机制和动
· 宾州最高法院对受害者态度前拒后
· 法官受贿滥判少年…(3)
· 法官受贿滥判少年…(2)
· 法官受贿滥判少年案及对中国体制
【俞陵诉吴弘达】
· 俞陵诉吴弘达案(三)
· 俞陵诉吴弘达案(续)
· 俞陵诉吴弘达案
【高瞻案】
· 美国政府反间谍办公室的高瞻档案
· 美国最高法院拒绝了高瞻的上诉申
· 扑朔迷离的高瞻案(续)
· 扑朔迷离的高瞻案(二)
· 扑朔迷离的高瞻案(一)
【翟田田案】
· 六评翟田田之案 – 彼得森律师10
· 五评翟田田之案 - 荒诞走板的“骚
· 四评翟田田之案–大陪审团的决定
· 三评翟田田之案–解说逮捕翟田田
· 专访翟田田:我是如何被控莫须有
· 二评翟田田之案 - 论美国的国骂
· 一评翟田田之案 - 翟田田之案峰
【杂文1】
· 部分万维博主暂时失去博文是人为
· 回复网友的好意
· 脸书(Facebook)股价趣谈
· 无知者无畏
· 程序民主的怪胎 - 阻挠表决的“掠
· 谷歌CEO认为即使在限制条件下也
· 想听懂广东话吗?请看这份速成资
· 晒晒Google(谷歌)臭名昭著的点
【连载】
【疫苗】
· 统计数据证明接种新冠疫苗剂数越
· 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17)
· 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16)
· 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15)
· 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14)
· 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13)
· 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12)
· 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11)
· 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10)
· 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9)
【杂谈2020美国总统大选】
· 副总统哈里斯救拜登能持续多久?
· 国会山暴乱“殉职”的警察其实是病
· 帮助中国崛起最给力的两位美国总
· 帮助中国崛起最给力的两位美国总
· 帮助中国崛起最给力的两位美国总
· 帮助中国崛起最给力的两位美国总
· 帮助中国崛起最给力的两位美国总
· 启动参院弹劾审判是民主党愚蠢之
· 总统特赦权与二次弹劾案
· 举世奇葩--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增
【其他】
· 波兰导弹疑案
· 是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人的大脑很
· 美国媒体的良心
· 赵婷因《无依之地》而无依之地
· 人类“十月孵胎一朝破出”的时代即
· 一幅最不要脸又最爱自立牌坊的自
· 唱衰中国疫苗的协奏曲
·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
· 国家错误政策的头号帮凶
· 美国媒体应颁给川普紫心大勋章
存档目录
2022-11-18 - 2022-11-18
2022-05-15 - 2022-05-15
2022-02-05 - 2022-02-26
2022-01-12 - 2022-01-31
2021-10-17 - 2021-10-17
2021-09-03 - 2021-09-30
2021-08-01 - 2021-08-01
2021-07-02 - 2021-07-27
2021-06-23 - 2021-06-30
2021-05-06 - 2021-05-27
2021-04-07 - 2021-04-28
2021-03-09 - 2021-03-31
2021-02-13 - 2021-02-13
2021-01-04 - 2021-01-27
2020-12-14 - 2020-12-30
2020-11-27 - 2020-11-27
2018-10-03 - 2018-10-26
2018-04-18 - 2018-04-18
2018-02-14 - 2018-02-14
2012-08-01 - 2012-08-22
2012-07-09 - 2012-07-23
2012-06-19 - 2012-06-26
2012-05-30 - 2012-05-30
2012-04-18 - 2012-04-26
2012-03-16 - 2012-03-16
2012-01-02 - 2012-01-26
2011-12-09 - 2011-12-30
2011-11-03 - 2011-11-27
2011-10-01 - 2011-10-31
2011-09-26 - 2011-09-28
2011-08-09 - 2011-08-18
2011-07-18 - 2011-07-29
2011-06-07 - 2011-06-10
2011-05-03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27
2011-03-07 - 2011-03-31
2011-02-10 - 2011-02-25
2011-01-04 - 2011-01-12
2010-12-08 - 2010-12-20
2010-11-02 - 2010-11-19
2010-10-04 - 2010-10-20
2010-09-06 - 2010-09-19
2010-08-03 - 2010-08-10
2010-06-24 - 2010-06-2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