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起源理论和伊拉克战争(三) 作者: 方鲲鹏 五、中东的动乱总是站在财团寡头们一边 哈伯特1956年预测美国石油产量在1970年达到峰值,后来美国的本土石油产量果然从1970年开始下降。这次预测成功,使哈伯特发明的石油峰值论被广为接受,他本人也因此名利双收。然而,我查阅了美国历年石油进口数据(http://www.eia.gov/dnav/pet/hist/LeafHandler.ashx?n=pet&s=mcrimus1&f=a),从1970年到1977年,美国石油进口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77年的进口量是1970年的500%。因此,1970年后美国本土石油产量下降有可能是触及峰值后的自然状态,也可能是因为进口大量增加造成,并非生产遭遇峰值。 按照峰值理论,峰值过后,因为开采成本上升,油价将急剧上涨,我又查阅了消除通货膨胀因子后的石油价格数据(http://inflationdata.com/inflation/inflation_rate/historical_oil_prices_table.asp),美国石油价格1970年到1973年没有显著变化,而1974年突然升了一个大台阶。究其原因,这一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大规模削减石油生产,对在1973年10月阿以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西方盟国实行石油禁运,从而造成世界市场石油紧缺,石油价格猛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油业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行业,而美国油矿丰富,有许多中小型石油公司在本土采油。五十年代初,中东地区新发现一批易开采的超大型油田。以后的发展同一切行业吞并过程相似,石油巨头通过大量开采低成本的中东石油运往美国,压低美国的石油价格,迫使美国中小型石油公司倒闭或被并购。连小布什创办的一个小型石油公司也在那个时期濒临破产,幸亏有布什家族的显赫背景,有人把他已形同垃圾的公司收购去了。 石油峰值理论从长期和整体上看,很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从美国石油进口数据和石油价格数据看,美国石油生产峰值1970年的“预测灵验”,更像是艺术作品;而70年代中期开始的石油价格攀升,石油开采成本上升也不是主要的原因。(开采石油需要大量能源,因此石油价格上升也反过来提升开采成本,但这与峰值理论中的开采成本上升是不同的概念,这些细节这里从略了。) 石油输出国组织1974年的减产造成石油价格猛涨,还使世界陷入经济衰退。全世界第一次认识到石油产量和价格受到操纵后的威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由历年数据合成的价格曲线看,1973年以前的30多年,这条线是平坦的走向,而73年以后这条价格线不断地以大起大落的方式向上攀升,一直到如今。每次由于供需达到平衡,石油价格回落趋于平坦时,就会发生一个使中东局势动荡的事件,油价就会陡陡地又往上冲。1973年以来的阿以战争、伊朗革命、两伊战争、伊拉克侵略科威特、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东茉莉花革命、利比亚战争等等,无不如此。 我是实证论者,不是阴谋论者。从媒体披露的资料几可肯定,一些引起中东地区动乱的事件,是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或默许。例如,伊朗1978年至1979年发生推翻君主政体革命后,伊朗新政府成了美国的死敌,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还被伊朗“革命群众”占领,52名美国外交官员被扣作人质444天,直到1981年1月20日获释,在这期间萨达姆得到美国的暗中支持和帮助,于1980年入侵伊朗,挑起了8年的两伊战争。又如,萨达姆1990年入侵科威特之前曾向美国政府试探,萨达姆得到的假象是美国人不会干预,于是萨达姆大胆吞并科威特。以后美国发动1991年的海湾战争,帮助科威特国王收复国土,并趁机在沙特和科威特建立了军事基地。当然,这些可以说是借刀杀人、诱敌深入一类的诡计,算不上是阴谋。 很多时候,高油价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但仍然有利于大财团,特别是石油、金融、军火等大财团。高油价带给石油财团暴利自不消说,而金融财团和石油财团常抱作一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洛克菲勒家族就是举世闻名的金融业和石油业联合巨头。因垄断而被分拆的原石油巨无霸美国标准石油公司,为约翰·洛克菲勒拥有。标准石油公司規模之巨大,以致其被分拆后的企业之一埃克森美孚公司,2008年仍然是全世界第一大企业。中东不安宁,军火生意就兴旺,军火财团就得利,产油国的石油美元,相当一部分回流美国军火工业和军火商。这些大财团势力非常之大,美国政府的内外政策出现国家利益给财团利益让路的事,就没什么可惊奇了。 中东动乱不断,油价高企不下,危害到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但是高油价不是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引发,石油巨头们理应眉开眼笑了。1998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召开的一次石油业大会上,全球最大的石油服务商哈里伯顿的首席执行官在会上说:“哪里有石油,就要把手伸过去,政局动荡在我看来无关紧要。” 这位首席执行官就是切尼先生,两年后他担任了美国副总统,成为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灵魂。 六、丛林规则万变不离其宗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主要成员,如沙特、科威特等,通过将开采权长期租赁的形式,把油田交由西方石油巨头开发。实际上很多情况下,石油公司在勘探寻找油田之前就同这些国家签订了合同,找到油田即获开采权。地主国和石油公司一般采用分成的方式分配利润。所以,OPEC利用石油生产国卡特尔垄断地位抬高油价时,西方石油巨头也同时获得暴利。石油寡头的经济利益与OPEC是一致的。 OPEC利用石油生产国的卡特尔垄断地位操纵油价,尚有迹可循和可以预期。影响世界油价更大的因素是中东局势长期不稳,有心人士有意无意地散布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煽动恐慌情绪成了拱抬油价的法宝,使石油变为最活跃的投机商品。美国汽车加油站如今在决定当天的汽油价格时,不是依据当日的石油价格,而是依据将来某一时候的石油期货价格。同样情形发生在原油市场。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炼油厂当天要进货1,000桶石油,这一天依据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应该是每桶80美元,但一个月后的期货价格却是85美元,要是存储一桶石油一个月的费用低于5美元,这个供应商就不会按当天市场价卖给炼油厂,而是卖给一个月后要货的买主。这个炼油厂要能够当天进货,就要付出高于80美元价格,相当于每桶85美元减去一个月的存储费用。 事情就变得如此荒谬。本应由简单供需关系决定而比较平稳可测的石油价格,现在比股票价格还易波动,像是一种最活跃的买空卖空投机股。究其根源,就在于中东局势不稳,人们担心发生战争,担心战争造成产油国停产或者石油运输受到影响,因此一有风吹草动,石油价格就大幅波动。 萨达姆经过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后,同美国人彻底闹翻,把美英石油公司通通赶出了伊拉克。利比亚的卡扎菲同萨达姆一样桀驁不馴,牢牢控制着利比亚的石油资源,不准石油公司私有化,不接受西方摆布,不出让石油开采权,而是有选择地与外国公司签订特许协议。西方列强必欲除掉这两人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和他们独裁与否没有什么关系。被1979年伊朗革命推翻的巴列维国王,是残暴的专制独裁君主,长久以来受到美国的支持。伊朗爆发革命后巴列维国王逃亡美国,还引发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伊朗学生占领、外交官被劫持事件。沙特和科威特是君主独裁政体,它们的国王因为对美国唯命是从,得以安然无恙地继续独裁下去。 当年大英帝国向清王朝发出最后通牒,喝令立刻开放口岸,实行“自由贸易”,让鸦片长驱直入,否则就领教大英帝国炮艇的威力。与那情那景相比,不由得感慨,现在人类的文明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丛林规则也穿上普世价值的西装、系起民主的领带了。 时有读者指责我批评普世价值,这实在是打错了靶子,我的文字从来没有批评过普世价值声称代表的价值观,我只是挖苦抨击利用普世价值名义谋利的行径。指责我的诸位,若以前没有读仔细,请看我的这一次示范。 美国攻打伊拉克的主要理由有两条,即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萨达姆支持拉登恐怖组织对美国进行911恐怖袭击。另外还有一条辅助的理由,即推翻独裁者残暴统治后,可以输入普世价值,建立民主制度。美国以这些理由在联合国提出攻打伊拉克,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常任理事国之一的法国,表达了最坚决的反对。 可是今年谋划攻打利比亚时,尽管攻打的理由,只拿得出美国当年攻打伊拉克的那条辅助理由,法国却成为主张攻打利比亚的最积极者。列强刚作出轰炸的决定,还没有散会,法国的轰炸机已经在利比亚上空轰鸣了。 难道法国2003年伊战时反对普世价值,而2011年利比亚战争时支持普世价值了?两者都不对。法国的行为只是为了谋求它的经济利益,同普世价值没有关系。 上世纪90年代末,伊拉克与俄、法、中三国为主的外国公司达成了合作开发油田的协议,俄罗斯的卢克石油公司签下了西古尔纳油田,法国的道达尔公司签下马吉努油田,中国的中石油集团则签约伊科边境的北鲁迈拉油田。伊拉克战争之后,这些协议都成了废纸。吃一亏,长一智,到利比亚战争时,法国就担当起攻打急先锋的角色了。 如果法国的罗兰夫人活在今天,我想一定会把她的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之”,改成“普世价值、普世价值,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之。” 眼下中东产油国不顺从西方列强的,只剩下伊朗了,攻打伊朗的躁动也因此一日紧似一日。伊朗由民选政府领导,由于选举较少受到资本介入的影响,伊朗的“民主”,其实比美国还货真价实些。攻打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理由现在显然派不上用场了,于是“伊朗试图制造核武器”就成了主打牌。 无论怎样西装笔挺,丛林规则终究是丛林规则。为什么大国可以拥有核武器?为什么中东地区以色列可以拥有核武器?这些简单直白的问题,没有一个小国敢在国际社会公开提出。而解决伊朗核问题、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根本之道,是全世界全面销毁核武器、全面永远禁止核武器,这是连小学生也能明白的浅显道理。 奥巴马总统上任后不久,曾表示要向着全面销毁核武器、永远禁止核武器的方向努力。这话把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激动得忘乎所以,迫不及待将当年度的诺奖桂冠敬献给他。诺委会在颁奖理由陈述中,极力赞扬奥巴马提出全面销毁核武器,试图用戴上诺贝尔和平奖高帽的方法,来促使奥巴马向这一方向前进。很可惜,那只是奥巴马从政经验不足时说漏了嘴,奥巴马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字提及这个观点。诺委会以一位美国总统说漏嘴的话,作为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依据,成为诺奖史上的又一桩笑料。 历史已经清楚告诉世人,中东动荡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石油价格高涨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伤害。世界经不起中东地区不断折腾,但是中东发生战争,能使一部分人发财,哪怕发动战争会损害到发动国自身的经济和国家利益,仍然存在某种好战势力跃跃欲试,妄图大发战争横财。较为庆幸的是,西方民众的反战力量日渐成熟壮大,期盼这股力量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世界是大家的世界,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每一个人的事。作者以本文加入反对战争、全球销毁核武器、全面禁止核武器的呼吁。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