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客文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外国人名字,有些是朋友或熟人,大多数是知名程度不同的名人。这些名人中,一部分是认识的,比如我的博士后导师 J.K. Percus和我的第一个老板 Thomas Ho。大部分当然是不认识的,比如牛顿、爱因斯坦。如何书写他们的名字,是所有中文出版物中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
我在文章中采用了吴大猷教授提倡的“人名不译”原则,但又适当变通以适应中国目前国情。对于超级名人,比如牛顿、爱因斯坦,我是中文名(英文名)。对于一般名人如前面提到的J.K. Percus 和Thomas Ho,我就只给英文名,一般只是姓,干脆不给中文名或中文音译。
我在念研究生时,在一台湾同学处看到吴教授所著《量子力学教程》,当即翻看了一下《前言》,里面就提到他对书中众多外国人名采用了“人名不译”的原则。吴教授的道理很简单,假如你以后出国留学或在国内阅读英文专著,你怎么知道那些外国人是中文著作中的哪一位呢。牛顿、爱因斯坦应该没有问题,但其他人就不清楚了。泡利、泡令同为量子力学中大师级人物,但你在书中看到 Pauli 和 Pauling,总会迟疑一下才会反应过来吧,哪天人累了,眼睛一花搞错也并非不可能。
我导师 Percus 导出了著名的Percus-Yevick方程,是世界上第一个非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严格解,在许多有关专著中会出现。现在假定中文书将其译为坡克斯,当你看到 Percus,读者中有几个能联想到这是同一个人。再比如我的第一个老板Thomas Ho,导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套利利率模型 Ho-Lee 模型。有人问我是不是托马斯*候,我真的不知道他的中文名,连姓都不知道,候、何、贺,都有可能。老板没有意愿告诉你,员工总不能自己去问吧。
在1970年代,苏联驻联合国大使音译为马利克,另有某国外长音译为马立克。小朋友们谈论“国是”时老是搞不清楚,最后终于有人想出个“妙招”,有两个“马利克”,我现在说的是好的“马利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