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上海人,見仁見智,褒者貶者皆有之。 褒的方面,當年(文革中及文革前)對國民經濟總產值(那時還不講GDP)及國家財政的貢獻。當年流行的三大件,手錶,縫紉機,和自行車,其上品居然都是上海的。天津的飛鴿牌自行車據說某些性能比永久鳳凰優越,但很少有人提起。要說現在,除了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獨領風騷,現在的上海又不遑多讓了。 貶的方面,主要在餐館付賬不如北方大漢豪爽,不過占便宜倒也很少聽到。還有就是見義勇為方面,有人還編造了董存瑞新編,說他炸碉堡犧牲就是給邊上的上海戰友坑的。但是上海總的來說犯罪率較低,所以這方面的真實故事倒也沒聽說過。 有些是亦褒亦貶的,比如上海人的精明。文革中窮則思變,風靡一時的假領口,假袖口就是上海人發明的。上海男人幹家務事也屬於這一類,以至於我老被人說不像上海人。後來聽說這是對上海人的最高級誇獎,感覺就好多了。 上面這些話題,股溝里隨便挖一挖就可挖出一大堆,而且因為見仁見智,經常引起地域紛爭,不利於和諧,所以我就蜻蜓點水點不倒為止。這篇短文引用的題材,是不可能見仁見智的,就是上海人在體育方面的輝煌。說到體育,人們馬上想到五大三粗的北方大漢,什麼時候上海人也有輝煌了。是的,下面這些方面是不需要五大三粗的。上海人當然有過全國冠軍和世界冠軍,但其他省市也有,無非就是多些少些,沒準上海人的人口平均或絕對數量還低於其他省市呢。我要說的是開創性的,獨領風騷的,其區別類似於開國上將和如今眾多上將們的區別。 1974年,上海舉辦了一次全國象棋比賽,很可能是文革開始後的第一次,前六名中上海有三,胡榮華,於紅木,還有一名不記得了,可能是屠景明。另外三人是廣東楊官麟,安徽蔣致梁,江西陳孝堃。上海人表現不俗。再仔細看新聞報道,蔣陳二人是上海知青!!!昏過去。這種盛況,自然是空前絕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中國的東亞病夫之冠何時摘除的,沒有官方文件,但一般認為是文革前乒乓球稱霸世界的時候。尤其是在南斯拉夫盧布爾雅那的第28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國人得了5項冠軍,包括了最為重要的男女團體,當時真可謂舉國歡騰。當時的9名主力成員中(即男女團體賽成員),四名是上海人:李富榮,徐寅生,張燮林,鄭敏之。所以說,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上海人擔起了半壁江山。當然,感謝黨,感謝國家是另一回事,這兒就不討論了。 文革後橋牌開始在中國流行,然而,那時真正懂橋牌的,可以與國際接軌,中國似乎只有唐繼祖,唐後祖兄弟二人。當時上海舉辦了一次國際橋牌邀請賽,解說就是這兄弟二人。以後王俊仁,陸玉麟成為中國最早的國際橋牌協會終身大師。 圍棋緣於中國,以後傳到日本,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被日本甩到很遠的地方,這和文革獲老蔣都沒有關係。上海人陳祖德,在60年代初日本圍棋代表團來訪時,擊敗杉內雅男,還有一大堆七段八段,成為中國擊敗日本九段第一人。這兒有兩個細節需要提一下。首先,吳清源戰敗無數日本九段,時間遠在陳之前,但他那時已是日本公民。即使他還拿中國護照,但他是日本師傅教的,與陳無可比性。另外,有人說,杉內九段讓先,還有人說陳執黑沒貼子,細節已無法查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當時中國其他選手和日本九段選手下,也是同樣條件,所以橫向和國內同行比,說陳是擊敗日本九段中國第一人,絕對是當之無愧的。20年後,聶衛平在第一屆擂台賽擊敗日本眾多九段,包括超一流選手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但將兩者比較,顯然是關公戰秦瓊了。 朱建華當年打破跳高世界紀錄,據說是略有“小弊”的。當時全其他賽事全部停下,高音喇叭也停止呼叫。在真正國際比賽中,這種條件是不存在的。但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人家畢竟也得了銅牌,成為中國的唯一一塊田經獎牌。 劉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