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 方鯤鵬 (十三) 連日來大小媒體紛紛報道,根據CDC的最新研究,92%的住院新冠病人和91%的新冠死亡病例是未接種疫苗者。我循跡找到出處,發現是CDC 9月17日發布的一篇統計研究。這裡是這篇分析報告的官方鏈接: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0/wr/mm7037e1.htm 我對這篇報告的數據再分析,得出一個顛覆性的統計結論:無論什麼接種狀態,無論完全接種了或完全沒有接種,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發展成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沒有差異。 CDC這項研究收集了10個州的全部以及3個州的部分地區,從今年4月4日至7月17日的18歲以上新冠病人數據,從而得出以下結果(見報告第2頁):During April 4–July 17, a total of 569,142 (92%) COVID-19 cases, 34,972 (92%) hospitalizations, and 6,132 (91%) COVID-19–associated deaths were reported among persons not fully vaccinated, and 46,312 (8%) cases, 2,976 (8%) hospitalizations, and 616 (9%) deaths were reported among fully vaccinated persons in the 13 jurisdictions. 我翻譯並整理成如下表格(註:我計算了未完全接種者和完全接種者的合計數,即感染總數615,454,住院總數37,939,病亡總數6,748;括號里的百分數是占總數之比): 美國13個地區4月4日至7月17日的疫情數據 -- 未完全接種:染疫569,142 (92%);住院34,972 (92%);病亡6,132 (91%) 完全接種:染疫46,312 (8%);住院2,976 (8%);病亡616 (9%) 媒體比較的是完全接種者和未完全接種者括號內的百分數,這是玩弄數字,因為沒有分母,只比較分子大小沒有任何意義。而這裡的分母,即在統計每一個感染病例時所對應的沒有接種者總數或接種者總數,其實無從估算。因為那幾個月接種率一直以相當高的速度發展,完全接種者和未完全接種者在不斷大幅動態轉換,這個分母不是簡單方法可以確定的。 美國進入8月份後,完全接種群體和未完全接種群體才相對比較穩定了。CDC 選擇9月份發表研究,至少應該是8月份及以後的數據,才有指導意義。但是在疫情如火如荼之際,CDC選擇接種率低的13個州或地區,而且採用早期陳舊數據來論證疫苗的效果,這不是在蓄意誤導嗎?例如,4月4日的病亡者不用統計也能確定幾乎不可能為完全接種者。因為按照定義,納入完全接種者的統計,是接種第二劑的兩個星期後,即接種第一劑後最快還需要5個星期。而納入完全接種者群體後,從感染到病亡也有一段時間,就算5個星期吧。如此4月4日的病亡者若屬於完全接種者群體,接種第一劑就必須在10個星期以前,即1月24日以前,那時疫苗才剛開始施打。所以,何必羞羞答答只搞出91%,CDC不如乾脆就用4月份及以前的數據,來個100%的死亡是未接種者(或完全接種者一個不死),豈不快哉? 不過CDC這個統計分析報告給了我一個機會,計算一個人染疫後病重住院和病亡的概率:(為簡便起見,下面的分析以接種兩劑為完全接種。) 依據上面表格中的數據,一個完全接種者染疫後,他病情發展到住院的概率是(2976/46312)6.4%;病亡的概率是(616/46312)1.3%。 一個人沒有接種,或者只接種了一劑,或者接種了兩劑但還沒有滿14天,他染疫後病情發展到住院的概率是(34972/569142)6.1%;病亡的概率是(6132/569142)1.1%。比起完全接種者的這兩個概率,還稍微低一點。 所以結論是:無論是完全接種,接種了兩劑後沒有滿14天,只接種了一劑,還是根本沒有接種,亦即無論接種狀態如何,一旦染上新冠肺炎,病重住院和病亡的風險沒有差異。 疫苗剛推出時,着重強調可以防止感染,慢慢變調成疫苗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重症和死亡,而不是防感染。“接種疫苗後即使染疫也都是輕症”,“住院和死亡的新冠病人幾乎全是未接種者”,這些輿論近幾個月喧囂塵上,但從沒見到有實錘的數據。CDC發表這個研究報告,其目的是支持這些輿論,未曾想弄巧成拙,披露了接種者和未接種者染疫後,住院和病亡機會實際上均等。我的這個發現可謂是實錘,因為用的是大樣本,有615,454個病例,而且是權威數據,來自政府的CDC。 本節分析所依據的統計報告,是CDC資助的研究,該研究的闡述和結論都複製了CDC的宣傳腔調。例如,疫苗“continued strong protection against COVID-19–associated hospitalization and death. Getting vaccinated protects against severe illness from COVID-19, including the Delta variant.”報告的署名作者我粗粗估了一下,不止50人。我納悶這50多位“專家”怎麼都只會說套話,竟無一人做了我這種簡單的算術?是不是也有人試過,只因為是CDC資助,研究結果不能違拂了它的旨意?我還有另一種感覺,這個研究報告其實是“打着紅旗反紅旗”,“低級紅”,“高級黑”。表面歌頌疫苗,附會CDC立場,但釋放出這些數據,卻是在揭露真相。不過,CDC主任瓦倫斯基還沒聰明到能夠覺察出這個問題。她的專長是信口胡編數字,只通曉謊言重複100遍就是真理。 寫到這裡時,耳中又聽到瓦倫斯基在電視上說,未完全接種者住院的風險比完全接種者高10倍以上,死亡的風險高11倍以上。我順手就拿她的話在Google搜索,結果讓我目瞪口呆。主流媒體都在報道她的這些數字,而她的依據正是本文介紹的“CDC最新研究”。這篇研究的基礎數據我已摘錄在上面,瓦倫斯基根本是在信口雌黃。前面曾介紹MSNBC電視主持人吹捧瓦倫斯基,“她不喜歡誇張,她總是盯住事實和數據說話”,這位主持人是不是將肉麻當有趣了? 難怪政府和媒體現在用死人恐嚇活人的戰術也不能促進打疫苗,因為它們時時刻刻在撒謊,信用已徹底破產了。正如紐約時報近日承認,美國人民“無法相信政府、新聞媒體、科學機構、警察或任何其他旨在為公共利益運作的機構。”(見紐約時報《拜登,又一個失敗的總統》一文。) 我早就知道“世界上有三種謊言,分別是謊言,該死的謊言和統計數字”。經歷了這場大疫情,我現在更深刻領悟這句西方諺語了。 我以上的統計分析,擱置了接種者和未接種者感染率的差異。如果接種狀態對染疫後住院和死亡的風險沒有影響,有何理由相信接種狀態會對感染的風險有重大影響?況且,這幾款疫苗沒能顯著降低感染率,應該是個不爭的事實,只需看看搶先施打疫苗的歐美、以色列、新加坡等國家的情形就能明白。下面再為讀者揪出一個CDC資助的“打着紅旗反紅旗”,“低級紅”,“高級黑”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澄清這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