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 方鲲鹏 (四) 我认同疫苗是抗疫的主流手段,没有鼓吹不要接种疫苗。我质疑的是现在上市的几款新冠疫苗是不是确实有如宣传所声称的保护效率。我还质疑新冠疫苗缺乏竞争机制和政府不寻常的审核批准方式。 在《六谈新冠疫苗》一文中,我指出疫苗“历史上的成功,不等于新研制的疫苗一定能抗疫。现在对抗新冠病毒已上市的几款疫苗是不是真有效,言之为早。”新冠疫苗效果如何,不需要宣传,没必要争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将染疫病例和死亡病例中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的年龄分组数据,逐日或逐周公布不就一清二楚了?现在终日都是新冠疫苗天花乱坠的报道,尽是用什么“根据CDC的数据”,“根据CDC的研究”,“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几乎所有”等等的含糊其辞。最遭非议的是,所有报道均称消息和数字来自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却不提供原始链接。显然这是CDC通过记者释放来历不明的消息和不可验证的数字,因为在CDC网站看不到有关的原始数据。 最近几个月,年龄20-29和30-39两组人群成为感染新冠病毒的主体,在总体感染者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观察疫苗效率只需这两个年龄组的数据就足够了。他们接种和没接种的人口基数大,统计结论也最少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老年组因为患有基础病的人多,死亡原因的统计结论可能误差大。如果汇集全国的数据有困难,则开放个别州的数据也解决问题。但是,联邦的CDC和50个州的卫生部,一概不向公众提供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的年龄分组疫情数据,显然这里设置了禁令。 我相信已上市的疫苗有保护效率。可是民间对效率有多大的疑问,从政府、媒体、“专家”看到的回答不是胡说,就是讳莫如深。不管你质疑突破病例是占了10%还是30%,或者完全接种者染疫死了几个还是一大堆,它们总是回答:“这是正常的,在预料之中,没有疫苗能保证100%有效。”也就是说,接种后有效也罢,无效也罢,感染也罢,死了也罢,都是“正常的,在预料中的。”但是疫苗上市前,“接种后防止感染的效率达95.5%以上,防止重症和死亡的效率是100%”这些白纸黑字的话,占据了头条新闻足足有数星期之久。 这几款疫苗被宣传的犹如骏马,不过可能是骡子,能跑,但跑不久就停下了,所以时不时要加一鞭子(所谓加强针)。是马是骡总得亮个相,不能老是遮着盖着,那个美妙动听的“老百姓知情权”哪去了?其实反向思考一下就懂了,数据捂着不开放,就意味着数据不好看。 (五) “赢者通吃”这个术语,大家耳熟能详。“赢者通吃”的通吃者,还总要经历过一番竞争,打赢对手。如今新冠疫苗市场的通吃者,其吃相比“赢者通吃”还难看得多,这是一个完全不经过竞争,凭跑得快(或有捷径走)就通吃的市场。 目前垄断美国疫苗市场的mRNA技术虽然研究了很多年,但是以前连做一次临床试验的机会都不曾争取到。由于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并且在全球大流行,趁着对疫苗的需求如火烧屁股般急迫,辉瑞和莫德納凭着mRNA疫苗技术研制周期短产出快的特点,率先研制出新冠疫苗,从而获得紧急授权上市,转眼之间就形成了“跑快者通吃”的市场。只有强生公司研制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追得气喘吁吁,总算满头大汗地吊在机尾上和mRNA疫苗一起升空获紧急授权,可是因为晚到了半步,在美国被边缘化,主要是向“低端国家”倾销。 这三个公司获得紧急授权后,都坚决禁止自家疫苗被用作比较试验。现在新闻中偶然出现的疫苗比较,只是经验数据,并非专业的比较试验结果,因为在疫苗使用单位作比较试验被这三个公司严格禁止。一句话,它们就是要阻止竞争和维持垄断的分赃秩序。 没有这场新冠疫情,mRNA疫苗可能永无出头之日,而一旦崭露头角,竟然立马占据垄断地位,令人唏嘘。从近来陆续披露的消息可知,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在疫苗接种三个月后的保护效率还剩下多少都稀里糊涂,甚至连接种的剂量也没搞定的情况下,批准新冠疫苗紧急授权上市。在传出辉瑞疫苗在以色列打了3针不算,还要打第4针,并且准备调整剂量(可以认为是剂量加倍的另类说法)的当口,FDA却进一步批准辉瑞疫苗正式上市,为拜登强制接种计划铺路。去年12月辉瑞疫苗申请紧急使用后,有一天川普指桑骂槐讽刺FDA局长是“大、老、慢的乌龟”,命令幕僚长打电话给FDA局长下达圣旨:“如果今天结束之前没有批准上市,把辞职信递交上来!”果然当天晚上FDA批准了辉瑞疫苗的紧急授权。拜登行政当局也没好到哪里,一丘之貉。FDA屈从于政治压力,自毁信誉。 在“跑快者通吃”的机制下,一些研制周期长的传统疫苗,如灭活疫苗,在美国就没了生路。由于市场在竞争出现前就被垄断,可能真正优秀的新冠疫苗没出生就被扼杀了。灭活疫苗技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种疫苗有什么长短期副作用,人们已经相当清楚。美国如果有灭活新冠疫苗,虽然可能效果不大理想,我还是会将它作为首选。况且,现在看来mRNA疫苗的防疫抗疫效果也不过尔尔,完成两剂接种3个月后,疫苗产生的抗体就跑光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