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起源理論和伊拉克戰爭 作者: 方鯤鵬 最近讀了長年居住在德國的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威廉·恩道爾(William Engdahl)一篇舊文,其中有前蘇聯科學家提出的石油為非有機體形成的內容。這個石油起源理論挑戰了歐美石油巨頭們支持的石油峰值論,因而激起我的興趣,在互聯網上搜索了一番,產生若干感想。現記錄下來,立此存照。 一、石油起源的兩大猜想理論 西方正統的石油起源理論認為,石油的形成過程與煤相仿,兩者都是化石燃料。通俗地說,煤是數百萬年前地質變遷時把堆積在地面的樹木埋到地下,在演變成化石過程中,經特殊環境下的物理、化學、生化作用而形成。石油則是由地質變遷時把堆積在地面的古代生物遺骸埋到地下,在演變成化石過程中,經特殊環境下的物理、化學、生化作用而形成。所以西方的小學裡流行着簡單化的成因說,即煤是樹木變的,石油是恐龍變的。 煤的成因理論很容易得到證實,煤是一種具有可燃性能的沉積岩,而且在煤層中還常能發現植物化石,這些都可以證明煤是由植物體轉化而成。但石油是由古代生物體轉化而成的理論,至今沒有確鑿的證據,因此這個石油起源理論,實際上是科學家們的猜想。雖然如此,西方地質學家把這個猜想理論捧為聖明,只在具有沉積岩盆地(sedimentary basins)的地質結構區域內尋找石油。 然而前蘇聯地質學家沒有迷信這套理論,上世紀50年代就從不同視角研究石油究竟從何而來。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石油和天然氣的生成與生物體沒有聯繫,而是由地球內部物質(岩漿)中的碳氫化合物形成。60年代後他們又把獨創的理論運用於尋找石油的實踐,經過長期不懈努力,在按照西方理論完全不可能存在石油的晶體岩基質(crystalline basement)區域,發現了多處大型油田。 當時還處於冷戰時期,蘇聯的新理論和實踐作為國家機密,外界知之甚少。蘇聯解體後,1994年在美國墨西哥州召開的一次石油鑽探科學會議上,前蘇聯科學家正式向世界宣布了他們的石油起源理論。 按照這些前蘇聯、後來是俄羅斯科學家的見解,石油是在距地面大約200公里深處的地幔上層部位,壓力足夠高的地方由地球內部物質自然生成。石油是一種化學成分簡單的液狀物,為非生物體來源的碳氫化合物。由於地球內部的壓力,石油生成之後,通過地殼中的斷層,逐漸上升和漫延到地殼淺層地帶形成油田。 歸納起來,俄羅斯石油起源理論有三點特別引人注目: (1)否定了只有在沉積岩盆地的地質結構區域內才能找到石油的正統學說。 (2)與石油資源有限論對立。俄羅斯理論認為地球內部到處是石油,石油供應的極限只受制於人類鑽探深井的能力。 (3)石油是可以再生的資源。俄羅斯理論認為大部分油田開採之後,都能慢慢從地殼深處獲得自動補充。因此有些被認為已經枯竭的油田實際上是可以繼續利用的,這稱為“自充式”油田。 俄國人還列舉了一些油井實例,說明他們根據自己獨創的理論,在被正統學說排除的地質區域內鑽探深井,成功找到了有商業開發價值的大型油田。但是俄國人沒有透露這些油井的具體位置。 我不是地質學家,對這兩種石油起源理論,孰是孰非無從置喙,但藉助互聯網的搜索功能,還是能對一些現象作外圍述評。 1994年俄國人興沖沖赴會,滿心以為他們拿出革命性的石油起源理論與西方同行分享,會受到熱烈歡迎和討論,誰知反應出奇冷淡。 西方雖然有言論自由,但政治不正確或不符合“主導理念”的觀點常會受到軟性壓制,無法成為熱點。軟性壓制沒有行政命令強行壓制那般難看,可因為是通過經濟手段,效率卻高出好多倍。科學界情況也差不離,搞研究需要經費,得有贊助方,一般來說,贊助方的希望就是政治正確的方向。如果考慮到俄國人的理論,顛覆了西方石油大亨扶植的石油峰值理論,遭到與會科學家們的冷遇就不足為奇了。 我用關鍵詞搜索,查了一下有關的文獻目錄,發現會議結束幾年以後美國人才作出反應,發出密集的批駁文章。這次輪到俄國人反應冷淡,對於批駁他們的論文無動於衷。由於俄國人不反駁,又拒絕提供94年論文中涉及到的油井具體位置,於是美國人宣稱,俄國人發明的地球內部物質自然生成石油的理論,已經遭到拋棄。 然而我覺得蹊蹺。前蘇聯是個科技大國,俄羅斯人傾國力苦心研究和實踐了半個多世紀的理論怎麼會如此不堪一擊? 背景分析也許有用。1994年,蘇聯才解體不久,俄國由聞名於世的大白痴葉利欽掌舵,他發揚共產主義精神,急於把自家寶貝同西方分享,那是在情理之中。只是那次殷勤過了頭,拍馬屁拍到馬腿上,自討了個沒趣。而等到西方開始駁斥石油生成新理論時,俄國已是普京王朝。普京之精明,葉利欽豈可同日而語。更重要的是,這時石油價格在與俄國人對立的石油峰值理論加持下,步步攀高,俄國反而成了石油峰值論的最大受惠國。 所以出現了這樣的怪圈:如果俄國人的理論是正確的,西方學者對此批駁,是在做傻冒;但若是俄國人回應,不可避免要否定石油峰值論,這就將傻冒的角色接了過來;而如果俄國人的理論不正確,反駁還是傻冒。 無論這個理論是否正確,看來俄國人都是選擇不做傻冒,悶聲大發財;而西方學者則選擇驕傲地宣布:石油起源於生物體理論獲得勝利! 不過在這個大陣勢之下,西方還是存在少量不和諧的聲音。舉幾個例子。 (1)瑞典國家石油公司曾按照石油是地球內部物質生成的理論做了一次實驗,在其境內西方地質學界公認為絕對不可能存在石油的花崗岩地質區域試探,鑽井深達7千5百米,發現了少量石油。 (2)有觀察者指出,近十多年來在原本認為不可能有石油儲藏的西伯利亞突然冒出許多大油田,而且俄國人拼命採油,完全不擔心油井枯竭,跡象顯示他們有不同於西方的石油勘探與開採理論。 (3)一位美國石油業工程師問道,沙特阿拉伯的一處大油田,如果把石油全部抽出來,可以填滿一個長、寬、高各為19英里的巨大立方體,當初這個油田裡要裝進去多少個恐龍才能夠“榨”出這許多油? 經這位工程師這麼一提醒,我也覺得怪怪的。他計算的那個油田儲藏量也許不一定準確,但全世界每天都在消費大量石油卻是確鑿的事實。我們一直在說世界人口爆炸,最近已達到70億。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估算,去年世界每天消費石油約8千7百萬桶。如果假定古動物屍體平均一具可以“榨”出或轉化為一桶石油,這種抽象的平均動物的體型,顯然要比人類大得多。人類100天就消費掉87億桶石油,創造這些石油需要87億個大“身材”古代動物,其數量已遠遠超出現在的世界人口數,那古代動物的數量要“爆炸”到什麼程度才能為我們人類留下如此巨大的石油遺產?還有我們一直在說世界可利用資源已到了極限,難以養活世界上這麼多人口,那麼古代又怎麼會有無盡的資源養活天文數字的動物? 石油生物體(有機體)起源理論最初建立時,只提及動物遺骸轉化成石油。後來追隨者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油田被發現,大約自己感到難圓其說,於是加進了海藻類生物。可是當我翻閱到這個理論是如此這般作出修正時,肚子裡立刻冒起一個疑問。恐龍大部分生活在陸上,海藻生活在水裡,是誰吃飽了撐的,把它們搬到一處,攪作一堆後深埋地下? 因為俄國人的石油起源理論也沒有得到驗證,迄今為止也只能算是一個猜想。有理由相信,新興石油消費大戶中國、印度等國的地質學家們和政府,不會對石油起源兩大猜想之爭,只作壁上觀,指點迷津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 二、石油巨頭扶植和傳播的石油峰值理論 地質學者把石油峰值定義為這樣一個點,即石油儲量已經被開採了至少一半。峰值之後,每開採一桶石油都需要更多的投入,比如為了保持井下有足夠大的壓力,需向老油田注入耗資巨大的空氣或者水,因此當世界主要的油田經過峰值之後,石油成本和價格就會暴漲。 石油峰值理論,由美國地質學家馬里昂·金·哈伯特(Marion K. Hubbert)在石油大亨殼牌(Shell)公司的授意下創建。哈伯特認為油田開發將經歷產量快速上升的青年期,相對穩定的壯年期,急劇下降的老年期這樣的生命曲線。1956年他發表論文,闡述油田生命曲線是對稱的鐘形線,並預測美國的石油產量在1970年達到峰值,然後產量將逐年遞減。 哈伯特運氣真好,居然給他胡猜瞎算言中了!美國石油產量逐年上升,1970年達到530,840,000噸,以後產量開始下降。這次預測成功,使得石油峰值論名氣大振。 另一位熱衷於石油峰值論的重要人物是英國人科林·坎貝爾(Colin Campbell),他發起組織了石油峰值研究會。在坎貝爾1998年發表的代表作《廉價石油的終結(The End of Cheap Oil)》中,他預測全球石油產量的峰值出現在2003年。而全球石油價格在2003年起不斷攀升,同峰值理論中峰值過後價格暴漲的觀點一致,似乎應驗了他的預測。 本文的稍後部分將提供證據,揭示石油峰值論的這兩次“顯靈”,含有人工操作因素。 全球石油產量會遭遇峰值,峰值之後石油開採成本和價格將暴漲,這些說法只有在石油起源於生物體的理論框架下才能成立,即石油儲量有限,石油資源不可再生。而石油價格暴漲,當然是石油寡頭的最愛,既然有機體起源論和峰值論能幫助石油價格名正言順飆升,石油寡頭不遺餘力地強化這些理論,就不奇怪了。 哈伯特成功預測1970年是美國石油峰值這件事,被石油寡頭控制的學術論壇和媒體廣為宣傳。可另一方面,哈伯特也作了一些錯誤的預測和斷言。比如他1956年在發表石油峰值論的同時,聲稱所有可能存儲石油的地區均被仔細勘探過,世界不會有新的大油田出現。在預測美國峰值獲得成功後,他又預測:“世界80年代中期達到石油生產峰值,接着石油產量會爆跌。”這些論斷和預測後來都被事實證明是錯誤的,但美國學術界和媒體不吱一聲。 1989年哈伯特在去世前接受的一次訪談中透露,創建石油峰值論時他為殼牌公司美國休斯敦研究所工作,1956年的石油峰值論發表之前,他曾將論文呈送公司董事長徵求意見。殼牌董事長給了他一句話,“一定要同威克斯的石油儲量估計截然不同。” 威克斯是美國當時最權威的石油儲量測算專家,他估計美國的儲量有4,000億桶。顯然充足的石油儲量,使意欲拉高油價的石油公司感到頭痛。哈伯特心領神會,於是他的論文裡,沒有任何依據地估計美國的石油儲量是2,000億桶,比威克斯少了一半。 在訪談中,哈伯特還直言不諱地承認,他的石油峰值鐘形曲線是臆想出來的,沒有什麼根據,只是大概估算了一下,隨手一畫,然後根據曲線本身來預測石油產量,根本沒有涉及任何數學問題。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