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十二时辰、十二建月及二十四节气。
十二时辰表:
子时: 23 点--凌晨1 点前。丑时: 1 点--凌晨3 点前
寅时: 3 点--凌晨5 点前。卯时: 5 点--凌晨7 点前
辰时: 7 点--上午9 点前。巳时: 9 点--上午11 点前
午时: 11 点--上午13 点前。未时: 13 点--上午15 点前
申时: 15 点--上午17 点前。酉时: 17 点--上午19 点前
戌时: 19 点--晚上21 点前。亥时: 21 点--晚上23 点前
十二建月:
夏朝以寅月为正月, 称为建寅历
商朝以丑月为正月, 称为建丑历
周朝以子月为正月, 称为建子历
秦朝以亥月为正月, 称为建亥历
注: 从汉武帝开始, 又恢复了以寅月为正月, 一直沿用至今。
一月是寅月,二月是卯月,三月是辰月为春天。
四月是巳月,五月是午月,六月是未月为夏天。
七月是申月,八月是酉月,九月是戌月为秋天。
十月是亥月,十一月是子月,十二月丑月为冬天。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
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
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 年, 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 正
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 沿黄经每运行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 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 度,共经历24 个节气,每月2 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 节气”, 即: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 个节气;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 中气”, 即: 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 个节气。“ 节气” 和“ 中 气” 交替出现, 各历时15 天, 现在人们已经把“ 节气” 和“ 中气”统称为“ 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 上半年在6 日21 日为夏至, 下半年在8 日23 日为处暑,12月21日为冬至, 前后不差1~ 2 天。
口诀:
( 春) 正月立春雨水节, 二月惊蛰及春分, 三月清明并谷雨,
( 夏) 四月立夏小满方, 五月芒种并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当,
( 秋) 七月立秋还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忙, 九月寒露并霜降,
( 冬) 十月立冬小雪涨, 子月大雪并冬至, 丑月小寒大寒昌。
出生年: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农历的干支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
年的分界线是以冬至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
划分,也不是以立春来划分,一千多年来,大家都是以立春来划分年的分界线,这也是为什麽在冬至后出生到立春前出生看不准的原因。记住!一定要从冬至分界。
如某人2009 年十一月十五生, 由于09年交冬至是十一月初七1
时40 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为2010年之戊寅,而非09年之己丑。
十天干的生死历程:
"长生"就像人出生于世, 或降生阶段, 是指万物萌发之际。
"沐浴"为婴儿降生后洗浴以去除污垢, 是指万物出生, 承受大自然沐浴。
"冠带"为小儿可以穿衣戴帽了, 是指万物渐荣。
"临官"像人长成强壮, 可以做官, 化育, 领导人民, 是指万物长成。
"帝旺"象征人壮盛到极点, 可辅助帝王大有作为, 是指万物成熟。
"衰"指盛极而衰, 是指万物开始发生衰变。
"病"如人患病, 是指万物困顿。
"死"如人气已尽, 形体已死, 是指万物死灭。
"墓"也称"库", 如人死后归入于墓, 是指万物成功后归库。
"绝"如人形体绝灭化归为土, 是指万物前气已绝, 后继之气还未到来, 在地中未有其象。
"胎"如人受父母之气结聚成胎, 是指天地气交之际, 后继之气来临, 并且受胎。
"养"像人养胎于母腹之中, 之后又出生, 是指万物在地中成形, 继而又萌发,又得经历一个 生生不息永不停止的天道循环过程。
阳干顺行: 甲、丙、戊、庚、壬
甲生于亥, 丙戊生于寅、庚生于巳、壬生于申
阴干逆行: 乙、丁、己、辛、癸
乙生于午, 丁己生于酉, 辛生于子, 癸生于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