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拜登政府的防疫抗疫 方鯤鵬 (四) 我認同疫苗是抗疫的主流手段,沒有鼓吹不要接種疫苗。我質疑的是現在上市的幾款新冠疫苗是不是確實有如宣傳所聲稱的保護效率。我還質疑新冠疫苗缺乏競爭機制和政府不尋常的審核批准方式。 在《六談新冠疫苗》一文中,我指出疫苗“歷史上的成功,不等於新研製的疫苗一定能抗疫。現在對抗新冠病毒已上市的幾款疫苗是不是真有效,言之為早。”新冠疫苗效果如何,不需要宣傳,沒必要爭論,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將染疫病例和死亡病例中接種者和未接種者的年齡分組數據,逐日或逐周公布不就一清二楚了?現在終日都是新冠疫苗天花亂墜的報道,儘是用什麼“根據CDC的數據”,“根據CDC的研究”,“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幾乎所有”等等的含糊其辭。最遭非議的是,所有報道均稱消息和數字來自CDC(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卻不提供原始鏈接。顯然這是CDC通過記者釋放來歷不明的消息和不可驗證的數字,因為在CDC網站看不到有關的原始數據。 最近幾個月,年齡20-29和30-39兩組人群成為感染新冠病毒的主體,在總體感染者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觀察疫苗效率只需這兩個年齡組的數據就足夠了。他們接種和沒接種的人口基數大,統計結論也最少受其他因素的干擾。比如老年組因為患有基礎病的人多,死亡原因的統計結論可能誤差大。如果匯集全國的數據有困難,則開放個別州的數據也解決問題。但是,聯邦的CDC和50個州的衛生部,一概不向公眾提供接種者和未接種者的年齡分組疫情數據,顯然這裡設置了禁令。 我相信已上市的疫苗有保護效率。可是民間對效率有多大的疑問,從政府、媒體、“專家”看到的回答不是胡說,就是諱莫如深。不管你質疑突破病例是占了10%還是30%,或者完全接種者染疫死了幾個還是一大堆,它們總是回答:“這是正常的,在預料之中,沒有疫苗能保證100%有效。”也就是說,接種後有效也罷,無效也罷,感染也罷,死了也罷,都是“正常的,在預料中的。”但是疫苗上市前,“接種後防止感染的效率達95.5%以上,防止重症和死亡的效率是100%”這些白紙黑字的話,占據了頭條新聞足足有數星期之久。 這幾款疫苗被宣傳的猶如駿馬,不過可能是騾子,能跑,但跑不久就停下了,所以時不時要加一鞭子(所謂加強針)。是馬是騾總得亮個相,不能老是遮着蓋着,那個美妙動聽的“老百姓知情權”哪去了?其實反向思考一下就懂了,數據捂着不開放,就意味着數據不好看。 (五) “贏者通吃”這個術語,大家耳熟能詳。“贏者通吃”的通吃者,還總要經歷過一番競爭,打贏對手。如今新冠疫苗市場的通吃者,其吃相比“贏者通吃”還難看得多,這是一個完全不經過競爭,憑跑得快(或有捷徑走)就通吃的市場。 目前壟斷美國疫苗市場的mRNA技術雖然研究了很多年,但是以前連做一次臨床試驗的機會都不曾爭取到。由於新冠疫情突然爆發並且在全球大流行,趁着對疫苗的需求如火燒屁股般急迫,輝瑞和莫德納憑着mRNA疫苗技術研製周期短產出快的特點,率先研製出新冠疫苗,從而獲得緊急授權上市,轉眼之間就形成了“跑快者通吃”的市場。只有強生公司研製的腺病毒載體疫苗追得氣喘吁吁,總算滿頭大汗地吊在機尾上和mRNA疫苗一起升空獲緊急授權,可是因為晚到了半步,在美國被邊緣化,主要是向“低端國家”傾銷。 這三個公司獲得緊急授權後,都堅決禁止自家疫苗被用作比較試驗。現在新聞中偶然出現的疫苗比較,只是經驗數據,並非專業的比較試驗結果,因為在疫苗使用單位作比較試驗被這三個公司嚴格禁止。一句話,它們就是要阻止競爭和維持壟斷的分贓秩序。 沒有這場新冠疫情,mRNA疫苗可能永無出頭之日,而一旦嶄露頭角,竟然立馬占據壟斷地位,令人唏噓。從近來陸續披露的消息可知,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在疫苗接種三個月後的保護效率還剩下多少都稀里糊塗,甚至連接種的劑量也沒搞定的情況下,批准新冠疫苗緊急授權上市。在傳出輝瑞疫苗在以色列打了3針不算,還要打第4針,並且準備調整劑量(可以認為是劑量加倍的另類說法)的當口,FDA卻進一步批准輝瑞疫苗正式上市,為拜登強制接種計劃鋪路。去年12月輝瑞疫苗申請緊急使用後,有一天川普指桑罵槐諷刺FDA局長是“大、老、慢的烏龜”,命令幕僚長打電話給FDA局長下達聖旨:“如果今天結束之前沒有批准上市,把辭職信遞交上來!”果然當天晚上FDA批准了輝瑞疫苗的緊急授權。拜登行政當局也沒好到哪裡,一丘之貉。FDA屈從於政治壓力,自毀信譽。 在“跑快者通吃”的機制下,一些研製周期長的傳統疫苗,如滅活疫苗,在美國就沒了生路。由於市場在競爭出現前就被壟斷,可能真正優秀的新冠疫苗沒出生就被扼殺了。滅活疫苗技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種疫苗有什麼長短期副作用,人們已經相當清楚。美國如果有滅活新冠疫苗,雖然可能效果不大理想,我還是會將它作為首選。況且,現在看來mRNA疫苗的防疫抗疫效果也不過爾爾,完成兩劑接種3個月後,疫苗產生的抗體就跑光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