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江西奉新人,他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世界银行-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财经观察员,荣获 “中国经济学青年学者奖”提名。
赵晓是国内知名的新一代基督徒学者。他代表了中国学术界,教育界中敢于追求真理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崭新风貌。
思考——教堂与市场经济
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起,赵晓就一直在关注宏观经济学的问题,这基于一个信念: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
六年前,他到美国进行考察,想看看这个如此富有的国度是如何建构他们的市场经济的,然后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还要从美国学什么东西,最后却发现原来他认为的不同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国到处就教堂,中国到处是澡堂。此行竟完全改变了他的学术问题和思考方式,完成了他的学术转型。
他认为中美两国最大的差异,不在于经济的富有与贫穷,不在于政治制度的明显差异,而在于美国的教堂。在美国,尖顶的教堂其数量之众多过中国的银行和米铺。在哈佛广场附近的街道上,我曾驻足四望,结果竟然在三个不同的方向发现了三个教堂。事实上,从美国的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农村到城市,在任何一个地方,你都可以发现:这个国家最多的建筑不是别的,正是教堂。教堂而且只有教堂,才是美国人的中心,是凝结美国人最核心的东西。
他说,我们原来想象的美国市场经济跟真实看到的美国市场经济有很大差别,特别的发现了它有很深厚的伦理根基,发现它的文化跟政治经济是相配套的,都是一体的。而在我们国家,就是谈经济改革,每个人都追求自私最大化,能够带来经济的发展,就是合理的。但是美国之行让他完全改变了这种态度,美国社会绝对不是自私社会,不是像课堂上老师讲的那么简单,美国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建构,有着非常深厚的伦理根基,有浓厚的商业伦理的修养,这对美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堂和美国的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教堂的功用是什么?”赵晓开始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后来他在马克思?韦伯的书中得到答案,“西方的市场经济植根于他们的宗教精神(伦理)之上,他们的宪政制度同样也是建立在基督教文明的基础上的”。
于是,从美国回来后不久,赵晓写了《有教堂的市场经济和无教堂的市场经济》。他回忆说,我感觉到美国的市场经济是有人力规范和引导的,包括一个人做事情的动力不见得就是为了赚钱,有超越金钱和利润的动力,另外市场中交易行为也受到了人力的引导,比如说诚信,每个星期六、星期天去教堂的人,教堂都是叫他们诚实、有爱心。他这样阐释,“市场可以让人们不偷懒,但是不能保证人们不说谎,教堂的作用支撑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总是把社会问题归结为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归结为显性制度原因,但其实所有的法律制度都是建立在文化之上的,制度是冰尖,文化才是下面的冰山。”也是从那个时候起,赵晓开始了将经济学与伦理学相结合进行研究的过程,在这条道路上他是一个人在战斗,庆幸的是,前人似乎也曾留下过足迹。
信仰——经济学家的推崇
美国之行后完成了《有教堂的市场经济和无教堂的市场经济》一书,他开始将经济学与伦理学相结合,思考市场经济变革与市场伦理乃至与信仰的关系。
同样从那时候开始,赵晓开始更多的去关注基督文明。人要有所敬畏才好。一直到后来的思考,赵晓尝试着从信仰尤其是基督教信仰角度建立一个对于变革尤其是对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变革的一个新的分析,所以有了最近的一篇文章《有十字架的变革和无十字架的变革》。
他认为,中国今天经历的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变革,是一个新的文明的演变,中间包含了不同文明的融合,其最终指向乃是成功的文化的融合所导致的大国崛起。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基督信仰的结合必定会产生出一个更加伟大、漂亮的融合,形成新的更加丰富的精神资源,来支撑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真正的大国崛起。
在之前比较中美两国市场经济的差异时,赵晓说,在中国,市场经济主要是靠下半身,主要是由人的自私,欲望,贪婪这些东西在驱使市场经济前行。这些可以说是人的本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有好处的,所以不能全盘否定,但也不能高估,不能顶礼膜拜、不能驻足不前。相比之下,美国的市场经济,尤其是当年清教徒引领的市场经济更伟大,它没有去否定人们的欲望,但也没有放纵欲望,而是用好的伦理去引导欲望。它的市场经济同时也依靠上半身,即通过克制人性的很多不良欲望,努力地做商业做大,并且做得更文明。
同样是财富,美国的清教徒祖先们认为这个财富不是他的,而是上帝的,他唯一的本事是按照上帝的意愿把财富打理好,“尽可能的赚钱、尽可能地省钱、尽可能地捐钱”。但我们如果认为这个财富的来源是自己,那么我凭什么把财富捐给别人呢?显然,这些都是因信仰而导致的大的伦理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鉴于信仰的问题,2008年,《有十字架的变革和无十字架的变革》中,赵晓阐释,“有十字架的变革”指的是以基督信仰作为核心理念或者受到基督信仰的影响,特别是有博爱精神与契约精神融入传统文化,进而引发一系列重大变革的变革。“无十字架的变革”则是缺乏基督信仰影响的变革。
所有“无十字架变革”的共同特点就是,普遍没有导引出现代文明,既缺乏市场经济这样的伟大经济变革,更没有现代政府治理变革所导致的长治久安。而“有十字架的变革”则带来了全新的经济与全新的社会及政治变革,带来了现代文明。中国几千年的变革是没有十字架的,他说,如果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信仰的文化融合成功,将带来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复兴。这种变革会带来人类文明的契约精神及博爱精神。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赵晓坦言,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会参与更多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去做一些总结。过去的30年中国改革主要是改的是经济,而社会的改革,政治的改革相对来说比较少,像节目中龙永图提到的,将来可能会去参与慈善、公益的组织活动。(来源: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126362/126364/845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