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万维博客里落基山人和兰冠云等都很理性地讨论了所谓华人“爱国贼”的话题,其他网友也发表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美中不足的是多数讨论对政治的兴趣较大,倒多少忽略了其中或许至少同样深刻的文化内涵。
“爱国贼”到底是何形象?山哥脑海里不禁联想到了清末和民国著名的辜鸿铭教授。
辜鸿铭(1857-1928)生于英国殖民地马来亚的槟榔城。他的父亲是一名祖籍福建的华侨,为英国橡胶园主布朗的总管,母亲则来自葡萄牙,是一位能说英文和葡萄牙文的西方女子。辜鸿铭十岁时随无子的布朗先生到英国,德国求学,16岁考入爱丁堡大学,20岁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获德国莱比锡大学土木工程文凭,并赴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法律。辜鸿铭富有语言天赋,熟悉多种欧洲语言。 1880年辜鸿铭在旅欧求学14年后回到其故乡马来亚,供职于英国殖民政府。后来他遇到了晚清著名学者,洋务派官员,也是从欧洲海归回国的马建忠。据说两人长谈了三天,对辜鸿铭可谓石破天惊,如同后来的李约瑟遇见鲁桂珍一样,足以使人改变人生轨迹。辜鸿铭从此辞却英殖民政府职务,赴香港上海潜心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研究,并于1885年任职洋务派重臣张之洞的外文秘书(洋文案)。1893年,辜鸿铭,张之洞等发起创建自强学堂,成为国立武汉大学的前身。此外,他在清政府里也仕途顺畅,宣统(1908)年间官至外交部副部长(侍郎)。 辛亥革命后,由于辜鸿铭顽固的保皇派立场,他不可能再在民国政坛混迹,于是进入北京大学,成为专职学者,写下了许多向西方宣传中国文化优越的著作。由于辜的西文造诣颇深,他的著作和演讲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于面临被列强瓜分,亡国灭种危机的中华民族,客观上起到一定的强心剂效应。 五四时期的北大,由于校长蔡元培实行开明治校政策,从保皇派遗老到共产主义激进派都兼收并蓄,各领风骚。蓄长辫,长袍马褂,金发深目的辜鸿铭,也一时成为北大一景。辜鸿铭于1915年发表的《中国人的精神》(汉译“春秋大义”)一书里,以理想主义者的姿态坚信中国文化可以拯救世界。他也对中国和西方人的品性作了比较研究,如下表所示: 国别 | 深刻(Depth) | 博大(Broadness) | 简朴(Simplicity) | 灵性(Delicacy) | 美国 | 缺乏 | 有 | 有 | 缺乏 | 英国 | 有 | 缺乏 | 有 | 缺乏 | 德国 | 有 | 有 | 缺乏 | 缺乏 | 法国 | 有但不如德国人 | 有但不如美国人 | 有但不如英国人 | 有 | 中国 | 有 | 有 | 有 | 有 | 辜鸿铭攒文坚决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他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中,也身体力行他所谓的中国“国粹”,如娶小妾,坚持让小妾裹脚,吸食鸦片等。辜鸿铭还公开宣扬他的茶壶茶杯理论: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只茶壶配备多只茶杯天经地义。而他对小妾臭裹脚的公开迷恋,更令当时的新青年们为之侧目。 1924年,辜鸿铭不顾年迈体弱,赴日讲学3年。他天真地认为“中日为兄弟之争,而日本之所以能御侮于外,非明治西化之故,实中国传统之功也。”他还妄言“日本若持续西化,亦必当扰乱东方,与彼概同。故当喝止西化,荷担复兴东方文明之使命,进而拯救世界”。“日本之喝止西化,亦足喝止中国之西化。而日本须将纯正之 中华文明反馈中国,此则天予日本之使命也。”因此令人备感讽刺的是,“爱国贼”辜鸿铭竟然是所谓“大东亚文化建设”论的先驱,此论也在日本大规模侵华后成为其奴役中国人民,网罗文化汉奸卖国贼的工具。 难怪钱钟书和曹禺的业师,中国现代大学者温源宁评价辜鸿铭:“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识(辫子)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使辜鸿铭成了现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