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苑梦客曾写过一篇《郭沫若的悲剧值得同情吗?》的博文,对中国20世纪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郭沫若的一生作了有价值的分析回顾。文章激起了山哥和许多其他博友的共鸣与感叹。不过我当时便暗自太息,比郭沫若更悲催的文人大有人在。著名中国哲学史大家冯友兰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冯友兰(1895-1990)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乃晚清进士。他求学于哥伦比亚大学杜威门下,1923年获博士学位。归国后任多家大学教授。1931-1934年出版《中国哲学史》上下卷,大力推崇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和主导地位,抗战爆发后哦系西南联大名教授之一。
冯友兰一贯热心政治。曾在蒋介石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中多次发文鼓吹,并任国民党西南联大负责人。49年后积极拥共,在“思想改造”运动中公开自我批判超过百次。文革开始后受到迫害,但批林批孔中反戈一击,高调批孔,为女皇抬轿,向江青献媚,成为梁效的顾问。
“四人帮”倒台后受到批判审查。梁漱溟曾因其文革中作为拒绝冯友兰90大寿的邀请。可见冯友兰的晚年备受羞辱。
与在批孔运动中有所坚守的郭沫若相比,冯友兰的人格见识显得更加等而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