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谱写了《小背篓》的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zt) 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走了。2011年12月14日16点18分,这位“永远活在音乐世界里”的老人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享年80岁。他的女儿白珊说,父亲突然辞世,并没有留下明确的心愿。但她知道,父亲一直牵挂着民歌,“还歌于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延续他的梦想。” 听到白诚仁去世的消息,湖南省爱乐协会秘书胡伟连连感叹,“真的吗?白老师可是音乐界的白求恩啊,一个四川人,扎根湖南,为湖南的音乐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胡伟说,关于民歌的整理与保护,关于中西音乐的融合与发展,这些白诚仁一直关注的话题,一下子像断了线的风筝,迷失了方向。白诚仁为湖南民歌奔波50年,他所创作的《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小背篓》等脍炙人口的民歌,成为外界了解湖南的一个窗口。白诚仁的歌曲,成就了著名歌唱家何纪光、吴碧霞、宋祖英,也成就了湖南民歌的璀璨。 除了创作了大量流传广泛的民歌,白诚仁还提出“还歌于民”,“所谓还歌于民,就是让民歌源头的人民重新唱民歌。”2008年,白诚仁曾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在唱民歌的人越来越少了,于是他有了“还歌于民”的想法。 昨天,白诚仁的女儿白珊说,父亲因心肌梗塞突然辞世,“前几天,他还和我女儿玩得很开心,两个人一起拍手掌。”白珊的女儿今年1岁多。 白珊说,父亲突然辞世,并没有留下明确的心愿。但她知道,白诚仁一直想回趟四川,他的亲戚全部在那里;而他在音乐上最大的心愿,仍是民歌。 [背后的故事] 女儿沾了父亲的光 白珊回忆,2007年11月,她在江苏拍戏,一位同行姐妹拉她去参观一个艺术展览。白珊知道,这个展览主要介绍一些大牌演员,她认为自己名气不大,不想去,但硬被同行拉去了。到了展览馆,白珊惊喜地发现,展出的不仅有成龙、张柏芝等巨星,还有自己的剧照,剧照的文字介绍是:白珊,著名作曲家白诚仁的女儿……白珊会意地笑了:原来自己是沾了父亲的光! 生活中,白诚仁、简朴至极,常常是一碗汤面或一碗炒饭,就吃得有滋有味。 白诚仁的儿子到了就业年龄的时候,他正好担任省歌舞团团长,他没有以权谋私把儿子安排在团里,他坚决反对“近亲繁殖”,主张不管张三李四,一律要凭业务考试过关。结果儿子一直待业,如今成了一个做茶叶生意的个体户。 路上“捡到”一首《洞庭鱼米乡》 白诚仁的每一首歌曲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洞庭鱼米乡》这首歌,就是从路上“捡”来的。 1959年,白诚仁在长沙县街头遇见了一群还愿的队伍,好几十人,手上捧着香,口里歌声不止,表情十分虔诚。歌声很有特色,白诚仁一路跟着他们走,得知他们是一群各有难处的宁乡人,是去南岳庙宇烧香还愿的。他把这曲近似朗诵调的拜香歌记在心里。 回来后,白诚仁脑海里一直回响着拜香歌的旋律。一个晚上没睡,他一鼓作气完成了歌曲的创作,取名《洞庭鱼米乡》。 《小背篓》原是写给常德“邓丽君”的 张玉辉是学汉剧的,有常德“邓丽君”之称,1988年,省歌舞团要培养民族唱法的演员,就把她调来了。正好在电视台工作的欧阳常林创作了歌词《小背篓》,想请白诚仁谱曲。白诚仁就把湘西采风时学到的山歌调谱到了曲子里,给张玉辉唱。 后来,张玉辉和宋祖英两人都被选中到日本演出,两人住一个房间,宋祖英也学会了唱这首歌。回来后,带队的领导说:两人都唱民歌,重复了,张玉辉你会唱戏,你就唱戏去,让宋祖英来唱这首歌。张玉辉就唱《刘海砍樵》,由宋祖英来唱《小背篓》。 1990年春,央视春节晚会上,宋祖英甜美的嗓音很好地诠释了这首歌,并在全国走红。后来,宋祖英说:“我是唱着白老师创作的《小背篓》到北京来的。” [他们的怀念] “真的舍不得” 吴碧霞是白诚仁得意门生之一,得知白诚仁去世的消息,她在微博里写道:惊闻白诚仁老师昨日不幸离世,我的心像被重拳猛击了一下,难过极了!真不敢相信啊!我十二岁参加比赛时认识白老师,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与白老师保持密切联系,我从小听《洞庭鱼米乡》,唱着他的《小背篓》《苗岭的早晨》一路成长到今天!我真不舍啊!真不舍! “他永远活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面。”湖南省歌舞剧院副院长杨霞告诉记者,白诚仁家里有一张一米宽的床,他经常躺在床上睡觉,睡醒了就写音乐,不管谁去看他,哪怕是再大的领导,他从来都不说有什么困难,只说音乐,说哪里的音乐要抢救、挖掘,哪里的音乐必须马上保护。杨霞认为,对于白诚仁来说,音乐大于天。“几十年来,他经常到外面采访,足迹遍布湖南各地,他的作品真正来源于生活。” [记者手记] 他很遗憾,没能看到民歌的繁荣 有时候,他简单得像个小孩,能与年仅1岁半的外孙女婉儿成为“拍手板”的好朋友。 有时候,他像着了魔一样沉醉音乐的世界,跋山涉水,各处采风。 他是白诚仁,一个来自四川的朴实男子,扎根湖南60年,只为践行民歌之梦。 2011年12月14日,被誉为“民歌之父”的白诚仁因病辞世。消息传开,很多人突然发现:原来音乐那么重要。没有了白诚仁,我们还会有动听的湖南民歌吗? 白珊说,“父亲走得仓促,没有什么遗愿”,但她心里明白,一生牵挂民歌的白诚仁,遗憾没能看到民歌的繁荣,而他提出的“还歌于民”,尚需时日才能实现。 [生平] 白诚仁,1932年5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953年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先后改名为东北音专和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1955年10月分配到湖南省歌舞团工作。 白诚仁身为国家一级作曲家,曾历任湖南省歌舞团团长、调研员、艺委会顾问;湖南省音协主席、名誉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音协理事、常务理事;湖南省政协常委等职,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创作有声乐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小背篓》《苗岭连北京》;器乐曲《苗岭的早晨》《竹山吟》;合唱交响诗《屈原》《山鬼》;舞剧音乐《风雷颂》《红缨》《潇湘风情》《山风》;创作了舞蹈音乐《阿妹上大学》、《巴人》《猴儿鼓》;组唱、合唱曲《湖南民歌联唱》《韶山颂》《三湘四季》以及歌剧《灯花》、电影音乐《枫树湾》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根据湖南红网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