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跃民与周晓白的美好初恋为何没有结果? 《血色浪漫》揭示一个太子党的人生观与爱情观 《血色浪漫》是十余年来中国大陆电视剧的一个精品之作。她的故事从文革开始到改革开放年代结束,生动地描绘了一批北京大院太子党的人生轨迹。从张海洋,黎援朝这些剧中人名,你就能大慨知道他们在当今中国社会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钟跃民(刘烨饰)和周晓白(孙俪饰)的爱情无疑是作者都梁刻意着笔的重头戏之一。他们的故事从文革高潮过后,大批大院太子党子弟由狂热的红卫兵老兵迅速堕落成顽主小流氓的背景开始。正在指挥“军事演习”的钟跃民的军用望远镜中出现美丽纯真的周晓白的儬影,情窦初开的他立刻丢下伙伴们,单刀直入地上前与素不相识的周小白套近乎。随后钟跃民与张海洋为了周晓白发生打斗,并由此开始了他们仨一生爱情友情纠葛。 自从钟跃民在柴可夫斯基音乐欣赏后一鸣惊人地发表了他的细腻优美的感受后,出身于军中高级将领家庭的周晓白便深深爱上了钟跃民。对音乐美感(无论是西方古典音乐还是陕北民歌)的超人领悟能力的确是钟跃民粗旷放纵外表下丰富内心世界的一种特素,无疑大大增添了他出类拔萃的男性魅力。拿周晓白的话来说,她不相信有那么美好细腻情感的钟跃民会不懂得爱。 可是他们的美好初恋毕竟没有产生婚姻之果。为什么? 当然这里面的确有人生命运坷坎的因素。试想如果钟跃民如果没有父亲文革中所谓历史问题的纠缠,他能够与周晓白一起顺利参军入伍,就像袁军那样,他们的爱情结局或许可以改写。可是他却被迫来到穷山恶水的陕北米脂(李自成的故乡!)插队作知青,经历了因饥荒被迫进城要饭的屈辱人生。此时虽然周晓白依然忠贞不渝,书信一封接一封。可是那种绝望情形下女友对自己上进的催促,无疑对心高气傲的钟跃民来说是一种逼迫和折磨。于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可怜自尊,验证自己价值,钟跃民对周晓白由拒绝到移情别恋另一个女主角秦岭。 其实钟跃民和周晓白之间的问题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周晓白虽然高贵,纯美,痴情,侠义,具有无可争辩的特殊魅力(这也是张海洋一生追求她的基本原因),却也有致命的缺陷。 首先周晓白的爱虽然执着,但是绝不顺服。《圣经》被公认是一部爱的教科书,对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也有超越时代种族的教导。祂告诫我们:男人要爱女人,为她舍命;女人要顺服男人,就像教会顺服基督。 可是周晓白却老想控制指挥她心爱的男人钟跃民。这就使得钟跃民常常感到忍无可忍。“男人是女人的头,就像教会是基督的头”。这是《圣经》对我们的教导,值得我们每一位渴望真爱的同胞深思。 此外周晓白也过于实际,不如秦岭那样富于艺术素养,难以与钟跃民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交流。 读到这里,女博友们可能要埋怨山哥过于偏心了。不错,钟跃民和周晓白的爱情没有修成正果,主要原因还是在钟跃民一边。 对于周晓白而言,爱情婚姻就是她人生中一切。可是对于钟跃民而言,却只是他人生体验的一部分。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书13:4)。钟跃民恰恰缺乏恒久忍耐的爱。他的铁哥们郑桐说他对女人就像狗熊吃苞谷棒子,扳一个,扔一个,的确很形象。这样游戏人生的人,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男人,更不是女同胞可以托付终身的良好婚姻对象。差不多就如剧中所说,谁爱上他谁就倒霉! 钟跃民害怕拒绝婚姻,对恋爱对象缺乏责任感,仅仅是由于道德品质的缺陷吗? 表面看来,似乎是这样。其实这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原因。从剧中钟跃民的好友李奎勇因肺癌病逝那场戏中,钟跃民明白无误地告白,他不相信人有灵魂。 可以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他相信人生的结局是死亡和虚无,只有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冒险,才不枉一生。因此恒久爱情,事业等,都是不可忍受的浪费。 说白了,钟跃民的血色浪漫人生,也同时是一个浪子无望的游戏挣扎。 《血色浪漫》中还有一个大有深意的情节:钟跃民插队的米脂农村,是一个革命老根据地,革命烈士家属不少。可是这个村子在到文革年代为止的五十年内,只有两年村里的乡亲们没有出去要饭度日。钟跃民听了老大嫂的介绍,十分震撼。想想看,如果无论是北洋军阀,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执政,老百姓都差不多免不了要外出要饭的话,那个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又意义何在! 饱受文革随父母地位变化的世态炎凉,具有中国底层国情经验体验的知青一代太子党还真正相信共产革命的天然合理性吗?还具有解放全人类的壮志豪情吗?每个人都可以自己考虑得出答案。 那么他们极端自我中心,游戏人生的处世方式,又有何奇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