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大讨论:大学生张华救老农牺牲,到底值不值? 1982年7月11日,第四军医大学(西安)79级大学生张华为救一位陷入粪池的 69岁老农,牺牲了他自己24岁的年轻生命。 四军大校方迅速追认张华为“革命烈士”,“优秀共产党员”,官方媒体在报道张华 舍己救人感人事迹的同时,把张华树为新时期共产主义道德的新楷模,号召全国 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向张华学习。 与此同时,一股意想不到的“逆流”出现了。以杭州某大学生给文汇报来信为代表, 不少人质疑张华牺牲是否值得,一些人对官方的老套作法表示了厌倦与不满。 在随后的三个月里,全国的主要媒体和大学,都或多或少卷入了这场大讨论。山 哥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学生干部,对这场讨论印象深刻。因为潘晓的“人生的道 路为何越走越窄”的讨论虽然在社会上波澜壮阔(见吴言博客: 但在刚刚恢复高考后牛气冲天的大学校园里,天之骄子们很难有类似共鸣。 三十年后回首这场大讨论,还是很有意义的。 首先是关于“舍己”牺牲的问题。八十年代初刚经过文革十年和历次政治运动的折 腾,知识界开始反思生命的价值。存在主义等西方思潮也开始在中国大学校园传 播。有些人开始质疑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某些英雄模范的意义,如为了保护公社 羊群而致残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以及保护公社的辣椒牺牲生命的少年英雄刘文 学等。有人质疑张华身为高年级医学生,却在缺乏必要防护的情况下跳入充满有 毒沼气的粪池,是否有欠考虑,都是有价值的思考。赖宁事件后,中国当局也发 文劝诫少年儿童不要轻易作出为抢救财产而牺牲自己,应该是一个进步。 但是在讨论年轻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是否高于老农的问题上,当时的中国大学校园 陷入了分裂的两派:以那位杭州大学生为代表,坚持张华的生命价值高于老农, 所以他的牺牲是不值得的;另一派则认为人的生命价值是平等的,在救人的要紧 关头权衡个人身价,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是完全错 误的。 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共产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中国社会已经完全式微。发生在 1994年12月的新疆克拉玛依大火中官员们牺牲小学生们的宝贵生命,保护“领导 同志先走”的事件,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中“范跑跑”以身为老师不救学生,自己 率先逃跑为荣的案例,反证了当年张华救老农牺牲事件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中国社会重建一个存天理,合人意的社会文明与人生价值体系,或许还是任重 道远。 相关博文: 范跑跑耐克鞋广告之真情演绎 http://blog.creaders.net/SGDB/user_blog_diary.php?did=22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