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世界音乐发展(zt3) (4) 18 世紀中至19世紀初:「古典時期」 (4) 18 世纪中至19世纪初:「古典时期」 18 世紀初至19世紀初被稱為古典音樂時期。 18 世纪初至19世纪初被称为古典音乐时期。 古典音樂在當時並不是說那時的音樂較優美如古典美人;而是後代音樂史家將這一時期的音樂曲名為古典音樂,如此而已,沒有太多複雜。 古典音乐在当时并不是说那时的音乐较优美如古典美人;而是后代音乐史家将这一时期的音乐曲名为古典音乐,如此而已,没有太多复杂。 不過,現代人除了將古典音樂這一個名詞拿來指這一時期的音樂之外,也把它用來指與「流行音樂」相對的音樂,也就是把那些20世紀流行音樂之外的具有傳統型式或風格的音樂都稱為「古典音樂」了。 不过,现代人除了将古典音乐这一个名词拿来指这一时期的音乐之外,也把它用来指与「流行音乐」相对的音乐,也就是把那些20世纪流行音乐之外的具有传统型式或风格的音乐都称为「古典音乐」了。 古典音樂時期最重要的事件乃是管弦樂團及交響曲的發展臻至成熟,使器樂音樂逐漸要轉變成為主流音樂的時期。 古典音乐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乃是管弦乐团及交响曲的发展臻至成熟,使器乐音乐逐渐要转变成为主流音乐的时期。 在這一時期,教會權力大減,對主流音樂的約束力已不如過往。 在这一时期,教会权力大减,对主流音乐的约束力已不如过往。 此時期特別是新教的音樂家就有充分發揮的餘地。 此时期特别是新教的音乐家就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這段時期開始,大部份的音樂家都比較為現代人所熟悉了,例如:海頓( J. Haydn ,奧地利, 1732-1809 , 77 歲,《創世記》)、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这段时期开始,大部份的音乐家都比较为现代人所熟悉了,例如:海顿( J. Haydn ,奥地利, 1732-1809 , 77 岁,《创世记》)、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奧地利, 1756-1791 , 35 歲)、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德國, 1770-1827 , 57 歲)等都是這時代的人。 Mozart ,奥地利, 1756-1791 , 35 岁)、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德国, 1770-1827 , 57 岁)等都是这时代的人。 (a) 莫扎特作音樂為基督教音樂的代表 (a) 莫扎特作音乐为基督教音乐的代表 也由於古典音樂時期對基督教音樂史及西方音樂史之後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值得我們對這一時期的音樂作較深入的分析。 也由于古典音乐时期对基督教音乐史及西方音乐史之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值得我们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较深入的分析。 由於時間有限,我僅選擇了這時期的一位基督教音樂家作為這時期基督教音樂家的代表者,以他來作為深入分析的對象。 由于时间有限,我仅选择了这时期的一位基督教音乐家作为这时期基督教音乐家的代表者,以他来作为深入分析的对象。 各位猜在這一時期我們應該選擇哪一位作為基督教音樂家的代表者呢 ? 是莫札特。 各位猜在这一时期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位作为基督教音乐家的代表者呢 ? 是莫札特。 或許談到基督教音樂家的代表,大家都不會認為那個玩世不恭、放蕩不羈、私生活糜爛的莫札特能成為基督教音樂的代表者。 或许谈到基督教音乐家的代表,大家都不会认为那个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私生活糜烂的莫札特能成为基督教音乐的代表者。 然而,我卻認為莫札特及他的音樂,甚至比韓德爾、巴哈及韓德爾更適合成為基督教的代表音樂。 然而,我却认为莫札特及他的音乐,甚至比韩德尔、巴哈及韩德尔更适合成为基督教的代表音乐。 莫札特之所以更適合成為基督教音樂家的代表人及代表音樂並不是因為:莫札特的音樂對西方音樂引響非常深遠;也不是因為許多音樂家 ( 例如海頓 Josef Haydn 、羅西尼、古諾、柴可夫斯基 Peter Tchaikovsky 和馬勒 Gustav Mahler) 對莫札特的敬仰超過所有其他的音樂家;也不是因為莫札特影響了許多基督教神學家,例如:齊克果 (Kierkegaard) 、巴爾塔薩 (HU v. Balthasar) 、及巴特。 莫札特之所以更适合成为基督教音乐家的代表人及代表音乐并不是因为:莫札特的音乐对西方音乐引响非常深远;也不是因为许多音乐家 ( 例如海顿 Josef Haydn 、罗西尼、古诺、柴可夫斯基 Peter Tchaikovsky 和马勒 Gustav Mahler) 对莫札特的敬仰超过所有其他的音乐家;也不是因为莫札特影响了许多基督教神学家,例如:齐克果 (Kierkegaard) 、巴尔塔萨 (HU v. Balthasar) 、及巴特。 20 世紀基督教最偉大的神學家巴特曾說:「當我有朝一日升上天堂,我將首先去見莫札特,然後才打聽奧古斯丁( St. Augustine )和托馬斯( A. Thomas )、馬丁路德( L. Martin )、加爾文( J. Calrin )和施萊爾馬赫( F. Schleiermacher )的所在。」 ( 參 : Barth, Karl. & Küng, Hans ,《莫扎特的自由與超驗的蹤跡》,李承言等譯,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1996 ,頁 4) 。 20 世纪基督教最伟大的神学家巴特曾说:「当我有朝一日升上天堂,我将首先去见莫札特,然后才打听奥古斯丁( St. Augustine )和托马斯( A. Thomas )、马丁路德( L. Martin )、加尔文( J. Calrin )和施莱尔马赫( F. Schleiermacher )的所在。」 ( 参 : Barth, Karl. & Küng, Hans ,《莫扎特的自由与超验的踪迹》 ,李承言等译,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1996 ,页 4) 。 從這段描述,我們就知道莫札特對他的影響。 从这段描述,我们就知道莫札特对他的影响。 莫札特之所以更適合成為基督教音樂家的代表人及代表音樂乃是因為:他的音樂保有了非常豐富的基督教音樂之中那「神聖」與「神秘」的本質。 莫札特之所以更适合成为基督教音乐家的代表人及代表音乐乃是因为:他的音乐保有了非常丰富的基督教音乐之中那「神圣」与「神秘」的本质。 當然,可能有許多人不能接受莫札特的音樂會比韓德爾、巴哈、及貝多芬來得更適合成為基督教音樂的代表。 当然,可能有许多人不能接受莫札特的音乐会比韩德尔、巴哈、及贝多芬来得更适合成为基督教音乐的代表。 假如這又只是我個人的偏見,可能有許多基督徒還是無法信服。 假如这又只是我个人的偏见,可能有许多基督徒还是无法信服。 可使假如連兩位 20 世紀基督教神學界的最具權威的巴特( Karl Barth )及漢思昆( Hans Küng )也有相同的觀點的話;那麼,或許我們就必須好好重新思考莫札特的音樂及他在基督教音樂史的地位了,或許過去我們都誤會他或忽略他了。 可使假如连两位 20 世纪基督教神学界的最具权威的巴特( Karl Barth )及汉思昆( Hans Küng )也有相同的观点的话;那么,或许我们就必须好好重新思考莫札特的音乐及他在基督教音乐史的地位了,或许过去我们都误会他或忽略他了。 放映Painting 11-17 :莫札特的圖片 放映Painting 11-17 :莫札特的图片 (b) 莫扎特的簡介及其音樂之基督教本質 (b) 莫扎特的简介及其音乐之基督教本质 接下來我們要花一段時間來談莫札特,並從他的音樂中來探討基督教信仰對他的影響,以及莫札特音樂中的基督教本質。 接下来我们要花一段时间来谈莫札特,并从他的音乐中来探讨基督教信仰对他的影响,以及莫札特音乐中的基督教本质。 莫札特生平簡介 莫札特生平简介 莫札特於 1756 年出生於奧地利。 莫札特于 1756 年出生于奥地利。 對了,今年 (2006 年 ) 剛好是他誕辰 250 周年,全歐洲及美國都大肆慶祝,並舉辦許多莫札特的紀念活動。 对了,今年 (2006 年 ) 刚好是他诞辰 250 周年,全欧洲及美国都大肆庆祝,并举办许多莫札特的纪念活动。 美國有一個公共廣播電台在今年初,曾用二個星期時間來介紹莫札特,從早到晚只放莫札特的音樂。 美国有一个公共广播电台在今年初,曾用二个星期时间来介绍莫札特,从早到晚只放莫札特的音乐。 事實上,雖然莫札特只活了 35 歲,但他的作品可能用兩個月也播放不完,。 事实上,虽然莫札特只活了 35 岁,但他的作品可能用两个月也播放不完,。 莫札特的父親是一位虔盏幕酵 ( 天主教徒 ) 。 莫札特的父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 ( 天主教徒 ) 。 莫札特是老么,上面有七個兄弟姐妹,但只有他和一位姊姊活到成人的年紀。 莫札特是老幺,上面有七个兄弟姐妹,但只有他和一位姊姊活到成人的年纪。 莫札特三歲開始彈琴、五歲開始作曲。 莫札特三岁开始弹琴、五岁开始作曲。 七歲開始在歐洲各大城市中做音樂演出。 七岁开始在欧洲各大城市中做音乐演出。 12 歲時親自指揮樂團演奏他的第一首彌撒曲。 12 岁时亲自指挥乐团演奏他的第一首弥撒曲。 14 歲開始創作歌劇、交響曲。 14 岁开始创作歌剧、交响曲。 然而,在莫札特短短在世的 35 年之中,除了十歲之前那段受人寵愛的音樂神童時期之外,其他二十多年的生活都是非常煎熬痛苦的。 然而,在莫札特短短在世的 35 年之中,除了十岁之前那段受人宠爱的音乐神童时期之外,其他二十多年的生活都是非常煎熬痛苦的。 他在十幾歲開始,便為了生活所需而在維也納薩爾茲堡的一位侯爵兼大主教 ( 柯洛雷多伯爵 ) 的宮廷中擔任一位樂師。 他在十几岁开始,便为了生活所需而在维也纳萨尔兹堡的一位侯爵兼大主教 ( 柯洛雷多伯爵 ) 的宫廷中担任一位乐师。 不過,由於他的天才與個性,使得他得罪了這位大主教及許多教會的權貴,以致於他不斷的受到這些人的欺壓,而生活過的非常痛苦。 不过,由于他的天才与个性,使得他得罪了这位大主教及许多教会的权贵,以致于他不断的受到这些人的欺压,而生活过的非常痛苦。 這些人用金錢來控制他、用各種方式限制他的創作,用各種手段不准許他離開他的音樂職務。 这些人用金钱来控制他、用各种方式限制他的创作,用各种手段不准许他离开他的音乐职务。 他曾多次想擺脫這些教會權貴的控制, 21 歲時他嘗試想逃到巴黎去發展,結果不但在巴黎生活不下去,而且一直支持他、陪在他身旁的媽媽,還因此而死在巴黎。 他曾多次想摆脱这些教会权贵的控制, 21 岁时他尝试想逃到巴黎去发展,结果不但在巴黎生活不下去,而且一直支持他、陪在他身旁的妈妈,还因此而死在巴黎。 最後,莫札特為了現實生活所需,不得不向這些教會權貴低頭,再度回到奧地利的宮廷中工作。 最后,莫札特为了现实生活所需,不得不向这些教会权贵低头,再度回到奥地利的宫廷中工作。 因為那時最有錢而能供養音樂家的只有宮廷、教會、以及與教會關係密切的貴族。 因为那时最有钱而能供养音乐家的只有宫廷、教会、以及与教会关系密切的贵族。 因此,莫札特這段人生的黃金歲月其實是處在非常不自由及非常煎熬痛苦的光景之中。 因此,莫札特这段人生的黄金岁月其实是处在非常不自由及非常煎熬痛苦的光景之中。 更令人訝異的是,就在與他最為親近的母親死後不久,就在無法在其他地方繼續生活而從巴黎狼狽的回到主教的宮廷,就在教會的權貴對他更加羞辱欺壓的這段時期,他為所創作的彌撒音樂中仍然充滿對上帝及教會的堅信。 更令人讶异的是,就在与他最为亲近的母亲死后不久,就在无法在其他地方继续生活而从巴黎狼狈的回到主教的宫廷,就在教会的权贵对他更加羞辱欺压的这段时期,他为所创作的弥撒音乐中仍然充满对上帝及教会的坚信。 有些與莫札特同時期的基督教音樂家常因為受到教會權貴的羞辱欺壓而在創作「信經曲」時,把「我信唯一的聖潔的、大公的、和聖徒的教會」一句刪掉不譜曲。 有些与莫札特同时期的基督教音乐家常因为受到教会权贵的羞辱欺压而在创作「信经曲」时,把「我信唯一的圣洁的、大公的、和圣徒的教会」一句删掉不谱曲。 舒伯特 (F. Schubert , 1797-1828) 就是一個例子。 舒伯特 (F. Schubert , 1797-1828) 就是一个例子。 當舒伯特受到教會權貴的迫害,他實在很難相信教會是一個聖潔的教會。 当舒伯特受到教会权贵的迫害,他实在很难相信教会是一个圣洁的教会。 而這種對教會不信任的態度也就很自然的反應到舒伯特所創作的樂曲之中。 而这种对教会不信任的态度也就很自然的反应到舒伯特所创作的乐曲之中。 然而莫札特卻不是如此,他在生活充滿痛苦、被教會羞辱欺壓的情況下,他仍然能相信上帝及教會是一個聖潔的教會。 然而莫札特却不是如此,他在生活充满痛苦、被教会羞辱欺压的情况下,他仍然能相信上帝及教会是一个圣洁的教会。 我們就來欣賞莫札特這首在人生最悲慘不幸的時期所創作的彌撒曲中的「信經曲」部份。 我们就来欣赏莫札特这首在人生最悲惨不幸的时期所创作的弥撒曲中的「信经曲」部份。 請各位特別仔細聽一下是否一如許多音樂評論家所說的,莫札特對於上帝的堅信及對於教會的肯定仍然被彰顯在這個作品之中。 请各位特别仔细听一下是否一如许多音乐评论家所说的,莫札特对于上帝的坚信及对于教会的肯定仍然被彰显在这个作品之中。 ( 天主教的信經與基督教的使徒信經稍有不同。他們比較講的比較長、比較完整一點。被稱作「尼西亞信經」。 ) ( 天主教的信经与基督教的使徒信经稍有不同。他们比较讲的比较长、比较完整一点。被称作「尼西亚信经」。 ) 播放莫札特「 C 大調彌撒(加冕彌撒)」( KV317 )中的「信經」:第 3 首 播放莫札特「 C 大调弥撒(加冕弥撒)」( KV317 )中的「信经」:第 3 首 當莫札特 25(1781 年 ) 歲時,他受不了主教及教會權貴的羞辱欺壓而與大主教決裂,大主教在眾人面前踢著他的屁股把他趕出宮廷。 当莫札特 25(1781 年 ) 岁时,他受不了主教及教会权贵的羞辱欺压而与大主教决裂,大主教在众人面前踢着他的屁股把他赶出宫廷。 從此他離開主教宮廷的音樂職務,從此他被認為是一位離經叛道的音樂家,從此沒有教會願意使用他的宗教音樂創作。 从此他离开主教宫廷的音乐职务,从此他被认为是一位离经叛道的音乐家,从此没有教会愿意使用他的宗教音乐创作。 從此之後直到他去世,他都是一位靠著替貴族寫一些小品、舞曲或歌劇作品維生的自由作曲家。 从此之后直到他去世,他都是一位靠着替贵族写一些小品、舞曲或歌剧作品维生的自由作曲家。 然而,他卻在 26 歲 (1782 年 ) 時,開始著手創作了一首彌撒曲。 然而,他却在 26 岁 (1782 年 ) 时,开始着手创作了一首弥撒曲。 顯然這首彌撒曲的創作動機不是出自外界,而是他自己希望創作的一個作品。 显然这首弥撒曲的创作动机不是出自外界,而是他自己希望创作的一个作品。 也由於這首彌撒曲沒有必須趕快完成的時間壓力,因此到了他死之前都尚未完成。 也由于这首弥撒曲没有必须赶快完成的时间压力,因此到了他死之前都尚未完成。 當然,這首「降 c 小調彌撒曲 (K427) 」在莫札特生前是沒有被教會採用。 当然,这首「降 c 小调弥撒曲 (K427) 」在莫札特生前是没有被教会采用。 然而,這首只完成部份樂章的彌撒曲雖然在當時是沒有任何的價值的音樂,卻被後代的音樂界列為是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三大彌撒曲之一。 然而,这首只完成部份乐章的弥撒曲虽然在当时是没有任何的价值的音乐,却被后代的音乐界列为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三大弥撒曲之一。 與巴哈「 B 小調彌撒」、貝多芬「莊嚴彌撒」並列。 与巴哈「 B 小调弥撒」、贝多芬「庄严弥撒」并列。 (c) 莫札特基督教音樂中「神聖」的本質 (c) 莫札特基督教音乐中「神圣」的本质 但是,為什麼此時非常缺錢、還要靠創作許多其他樂曲來維生的莫札特,此時還願意去創作這首沒有價值的彌撒曲呢? 但是,为什么此时非常缺钱、还要靠创作许多其他乐曲来维生的莫札特,此时还愿意去创作这首没有价值的弥撒曲呢? 莫札特在他死前兩年,曾經對一位教會音樂家表示:他在孩童時,雖然常常期待著參加彌撒,卻不知到底要為了什麼。 莫札特在他死前两年,曾经对一位教会音乐家表示:他在孩童时,虽然常常期待着参加弥撒,却不知到底要为了什么。 如今在經歷許多之後,許多經文常常感動著他。 如今在经历许多之后,许多经文常常感动着他。 這或許就是他晚年創作彌撒曲的動機。 这或许就是他晚年创作弥撒曲的动机。 顯然,莫札特不是為了人或教會而創作教會音樂,他乃是為了他所信仰的上帝以及他的信仰而創作。 显然,莫札特不是为了人或教会而创作教会音乐,他乃是为了他所信仰的上帝以及他的信仰而创作。 他一生都受到一位虔盏幕酵礁赣H的影響,而對基督教的信念始終如一。 他一生都受到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父亲的影响,而对基督教的信念始终如一。 他深知他所擁有的音樂天賦是上帝所賜予的,他願意用這個天賦創作樂曲來獻給上帝、來榮耀上帝。 他深知他所拥有的音乐天赋是上帝所赐予的,他愿意用这个天赋创作乐曲来献给上帝、来荣耀上帝。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他受到主教及教會權貴羞辱欺壓時,他所創作的教會音樂仍然表達出對上帝及教會信念。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他受到主教及教会权贵羞辱欺压时,他所创作的教会音乐仍然表达出对上帝及教会信念。 所以他願意將教會對他的傷害放在一邊,願意將生活的欠缺放在一邊,單單透過音樂來表達對上帝的信念,單單透過音樂向世人宣告他的信仰。 所以他愿意将教会对他的伤害放在一边,愿意将生活的欠缺放在一边,单单透过音乐来表达对上帝的信念,单单透过音乐向世人宣告他的信仰。 他在生活上雖然對這些教會權貴有許多不滿,但在音樂上及信仰上他始終如一。 他在生活上虽然对这些教会权贵有许多不满,但在音乐上及信仰上他始终如一。 當他在創作音樂時,他便將世俗的不愉快拋之腦後,而以另一種分別的態度來創作基督教音樂。 当他在创作音乐时,他便将世俗的不愉快抛之脑后,而以另一种分别的态度来创作基督教音乐。 這就是莫札特音樂特別之處。 这就是莫札特音乐特别之处。 他不像巴哈或海頓與教會關係良好,然而他在受教會權貴逼迫的情況下,仍然創作出如此神聖的基督教音樂,這樣的音樂才更顯出、更堪稱是「分別為聖」的音樂。 他不像巴哈或海顿与教会关系良好,然而他在受教会权贵逼迫的情况下,仍然创作出如此神圣的基督教音乐,这样的音乐才更显出、更堪称是「分别为圣」的音乐。 這就是莫札特所創作基督教音樂中那個「神聖」的本質。 这就是莫札特所创作基督教音乐中那个「神圣」的本质。 也因為莫札特及他的音樂是如此特別,因此許多後代樂評家都認為莫札特的音樂是「超凡的」、「神聖的」、「非屬於這個世界的」。 也因为莫札特及他的音乐是如此特别,因此许多后代乐评家都认为莫札特的音乐是「超凡的」、「神圣的」、「非属于这个世界的」。 巴特曾說:「天使們在讚美上帝時是否演奏巴赫的作品。但我可以肯定,倘若他們私下聚在一起的時候將演奏莫札特的作品,可愛的上帝這時也會特別願意傾聽他們的演奏。」 ( 參 : Barth, Karl. & Küng, Hans ,《莫扎特的自由與超驗的蹤跡》,頁 1 0 、 57 ) 。 巴特曾说:「天使们在赞美上帝时是否演奏巴赫的作品。但我可以肯定,倘若他们私下聚在一起的时候将演奏莫札特的作品,可爱的上帝这时也会特别愿意倾听他们的演奏。」 ( 参 : Barth, Karl. & Küng, Hans ,《莫扎特的自由与超验的踪迹》,页 1 0 、 57 ) 。 (4) 莫札特基督教音樂中「神秘」的本質 (4) 莫札特基督教音乐中「神秘」的本质 至於莫札特基督教音樂是否具有「神秘」的本質,我們可以從 20 世紀基督教最偉大的神學家巴特曾說過的一段話中來驗證。 至于莫札特基督教音乐是否具有「神秘」的本质,我们可以从 20 世纪基督教最伟大的神学家巴特曾说过的一段话中来验证。 巴特說:「我發現不論何時聽您的音樂,我都被置於一個美好而有秩序的世界的門檻之前,這個世界不論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還是在雷雨交加之時,不論在白天還是在黑夜,都保持其美好和秩序,而我作為二十世紀的人,每次都從中獲得勇氣(而不是傲氣!),獲得速度(而不是超速!)獲得純潔(而不是單調的純潔!),獲得安謐(而不是懶散的靜止!)。有您的音樂的辯證法縈繞耳際,人們既可以使青春永駐,也能夠讓憩境到來;既可以工作也能夠休息;既可以得到快樂也能夠宣瀉悲傷。一言以蔽之:人們能夠生活。 ... 您的音樂便幫助人們生活。 … 我們這個愈來愈蒙昧的時代正需要您的幫助。」巴特認為:莫札特乃是接近上帝的一條特殊捷徑。 巴特说:「我发现不论何时听您的音乐,我都被置于一个美好而有秩序的世界的门槛之前,这个世界不论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在雷雨交加之时,不论在白天还是在黑夜,都保持其美好和秩序,而我作为二十世纪的人,每次都从中获得勇气(而不是傲气!),获得速度(而不是超速!)获得纯洁(而不是单调的纯洁!) ,获得安谧(而不是懒散的静止!)。有您的音乐的辩证法萦绕耳际,人们既可以使青春永驻,也能够让憩境到来;既可以工作也能够休息;既可以得到快乐也能够宣泻悲伤。一言以蔽之:人们能够生活。 ... 您的音乐便帮助人们生活。 … 我们这个愈来愈蒙昧的时代正需要您的帮助。」巴特认为:莫札特乃是接近上帝的一条特殊捷径。 ( 參 : Barth, Karl. & Küng, Hans ,《莫扎特的自由與超驗的蹤跡》,頁 10-15) 。 ( 参 : Barth, Karl. & Küng, Hans ,《莫扎特的自由与超验的踪迹》,页 10-15) 。 我認為,莫札特音樂中之所以有這種「神秘」力量,與他人生際遇及人格特質有很大的關係。 我认为,莫札特音乐中之所以有这种「神秘」力量,与他人生际遇及人格特质有很大的关系。 莫札特身材矮小削瘦、身體羸弱、臉色蒼白。 莫札特身材矮小削瘦、身体羸弱、脸色苍白。 大半人生貧病交加。 大半人生贫病交加。 莫札特的一生可以說是沒有經歷過幸福。 莫札特的一生可以说是没有经历过幸福。 由於他的天才,使他從小就被當作一位大人一樣的教育,並且日以繼夜的創作及奔波各地做表演。 由于他的天才,使他从小就被当作一位大人一样的教育,并且日以继夜的创作及奔波各地做表演。 等他長大成人,又因性格而與身旁的人格格不入,他厭惡身邊那些教會權貴、但他也不願與那些不信上帝人為伍,所以他幾乎是沒有朋友。 等他长大成人,又因性格而与身旁的人格格不入,他厌恶身边那些教会权贵、但他也不愿与那些不信上帝人为伍,所以他几乎是没有朋友。 他的爸爸媽媽及親人是他唯一的朋友。 他的爸爸妈妈及亲人是他唯一的朋友。 此外,一直到死,他都在為著賺取微薄的生活費而勞碌。 此外,一直到死,他都在为着赚取微薄的生活费而劳碌。 照道理說,他的一生遭遇這麼多的痛苦及許多不順遂,莫札特應該會是一個悲觀、哀怨的人。 照道理说,他的一生遭遇这么多的痛苦及许多不顺遂,莫札特应该会是一个悲观、哀怨的人。 他的臉應該很苦很臭、他的音樂應該很憂鬱沉悶。 他的脸应该很苦很臭、他的音乐应该很忧郁沉闷。 但事實上,恰恰相反,莫札特天天笑口常開、甚至能將歡樂帶給身旁的人。 但事实上,恰恰相反,莫札特天天笑口常开、甚至能将欢乐带给身旁的人。 他的音樂與他現實生活中那種辛酸痛苦完全相反,他的音樂總是表顯出從悲哀轉向歡樂、從掙扎轉向解放、從死亡轉向光明人生。 他的音乐与他现实生活中那种辛酸痛苦完全相反,他的音乐总是表显出从悲哀转向欢乐、从挣扎转向解放、从死亡转向光明人生。 他的歌劇作品「魔笛」的尾聲正是這種光明驅散黑暗的最佳代表。 他的歌剧作品「魔笛」的尾声正是这种光明驱散黑暗的最佳代表。 他的音樂總是以活潑輕快、喜樂光明為主題。 他的音乐总是以活泼轻快、喜乐光明为主题。 我認為正是因為莫札特有這樣的生命經歷、有這樣對上帝的堅信、又有這樣樂觀純真的性格,因此他所創作的音樂特別有一種神祕的力量可以安慰那些在受苦之中的人們。 我认为正是因为莫札特有这样的生命经历、有这样对上帝的坚信、又有这样乐观纯真的性格,因此他所创作的音乐特别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安慰那些在受苦之中的人们。 因為只有真正經歷過人生極大痛苦的音樂家的作品,才能真正具有安慰人及幫助人走出幽暗進入光明的力量。 因为只有真正经历过人生极大痛苦的音乐家的作品,才能真正具有安慰人及帮助人走出幽暗进入光明的力量。 我們就來欣賞一下莫札特這首被列為世界三大彌撒曲之一的 C 小調彌撒曲中的「求主垂憐經」。 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莫札特这首被列为世界三大弥撒曲之一的 C 小调弥撒曲中的「求主垂怜经」。 聆賞「莫扎特」 K. 427, C 小調彌撒曲:播放 Kyrie 第 3 首 聆赏「莫扎特」 K. 427, C 小调弥撒曲:播放 Kyrie 第 3 首 (5) 莫札特及其音樂對基督徒的意義 (5) 莫札特及其音乐对基督徒的意义 最後我們要來思考一下,從莫札特以及他的音樂中,對當代的基督徒還有什麼其他的啟發。 最后我们要来思考一下,从莫札特以及他的音乐中,对当代的基督徒还有什么其他的启发。 莫札特大半的人生是貧病交加、充滿痛苦的。 莫札特大半的人生是贫病交加、充满痛苦的。 但他的信仰卻使得他的性格、以及他的所創作出的音樂充滿平安、喜樂及光明。 但他的信仰却使得他的性格、以及他的所创作出的音乐充满平安、喜乐及光明。 莫札特死前四年 (31 歲, 1787 年 ) ,當他貧困交加時,他對父親說:「我每天上床前,都要一再反省自己,我再與人交往中是否讓人感到悲傷或不悅。 … 我也永遠感激我的創造者(上帝),並且由衷祝福我周圍的人都可以有像我一樣能得到這種幸福感。」 莫札特死前四年 (31 岁, 1787 年 ) ,当他贫困交加时,他对父亲说:「我每天上床前,都要一再反省自己,我再与人交往中是否让人感到悲伤或不悦。 … 我也永远感激我的创造者(上帝),并且由衷祝福我周围的人都可以有像我一样能得到这种幸福感。」 許多人見到他或聽到他的音樂,簡直無法想像是一位身心長時期處於非常痛苦狀態的人。 许多人见到他或听到他的音乐,简直无法想像是一位身心长时期处于非常痛苦状态的人。 當生命中發生許多的苦難的事似乎應該使莫札特無法再相信上帝時,他卻仍相信上帝,仍然堅定這個信仰,這才是真正的相信,真正的信仰。 当生命中发生许多的苦难的事似乎应该使莫札特无法再相信上帝时,他却仍相信上帝,仍然坚定这个信仰,这才是真正的相信,真正的信仰。 保羅在信靠耶穌之後,遭遇更多的苦難,但卻寫下他對主的堅信的書信,並在苦難中去鼓勵其他信徒要常常喜樂。 保罗在信靠耶稣之后,遭遇更多的苦难,但却写下他对主的坚信的书信,并在苦难中去鼓励其他信徒要常常喜乐。 這才是真正能安慰人的平安及喜樂、能激勵人的見證。 这才是真正能安慰人的平安及喜乐、能激励人的见证。 莫札特的可貴並不在於他是一位音樂天才,音樂每個時代都有許多音樂天才,莫札特的可貴乃是在於他這樣的天才,在苦難困境中,不但沒有離開過他的信仰,而且還能倚靠信仰,走出人生的死蔭幽谷;然後還能在困境中,透過音樂來表達出上帝是可信的、透過音樂表達出在苦難中的喜樂及力量。 莫札特的可贵并不在于他是一位音乐天才,音乐每个时代都有许多音乐天才,莫札特的可贵乃是在于他这样的天才,在苦难困境中,不但没有离开过他的信仰,而且还能倚靠信仰,走出人生的死荫幽谷;然后还能在困境中,透过音乐来表达出上帝是可信的、透过音乐表达出在苦难中的喜乐及力量。 因此,莫札特他看到的不是生活中的苦難,而是看到在信仰中的喜樂及盼望。 因此,莫札特他看到的不是生活中的苦难,而是看到在信仰中的喜乐及盼望。 他似乎看到那更美的家鄉,而歡喜的迎接著每個新的一天。 他似乎看到那更美的家乡,而欢喜的迎接着每个新的一天。 每個人既然都是基督信仰的見證人,也就是信經活生生的詮釋者。 每个人既然都是基督信仰的见证人,也就是信经活生生的诠释者。 莫札特的生命是一齣精采絕倫的戲、是一齣見證基督信仰的戲,令世人及天使在觀看後都拍手叫好的戲。 莫札特的生命是一出精采绝伦的戏、是一出见证基督信仰的戏,令世人及天使在观看后都拍手叫好的戏。 因此,在一般人看來莫札特是一位天才,但在我看來,他可能是一位天使,他不配被這個世界所擁有。 因此,在一般人看来莫札特是一位天才,但在我看来,他可能是一位天使,他不配被这个世界所拥有。 求主幫助我們:不論是在患難痛苦當中,都仍然能持守我們的信仰,甚至更是在苦難中大大的見證我們的信仰。 求主帮助我们:不论是在患难痛苦当中,都仍然能持守我们的信仰,甚至更是在苦难中大大的见证我们的信仰。 求主幫助我們在世人與天使面前,認真的扮演好生命的戲,來見證出與基督同在、同活的生命。 求主帮助我们在世人与天使面前,认真的扮演好生命的戏,来见证出与基督同在、同活的生命。 ( 若時間允許,我們可以在最後問答時間討論為何我認為莫札特可能是一位天使。聖經說:天使乃是服役的靈 ( 希伯來書 1:14) 。我認為歷世歷代中的一些特別的人可能正是天使,服務那些在苦難當中的普羅大眾。許多在苦難中的人們都能從這些人的音樂、文學、藝術的作品之中,找到安慰、喜樂、力量、希望。這樣作品具有著神秘力量的作品似乎不像似一般人所能創作出來的。因此極可能是上帝差遣這些天使來到世上來,透過他們創作的作品,賜給人們安慰、喜樂、力量、希望。這些天使在降臨人間成為一位人後,可能他們自己都並不知道自己乃是一位天使,直等到他們完成任務歸回天家時,才知道他們乃是聽從上帝命令為人們服役的天使。 ) ( 若时间允许,我们可以在最后问答时间讨论为何我认为莫札特可能是一位天使。圣经说:天使乃是服役的灵 ( 希伯来书 1:14) 。我认为历世历代中的一些特别的人可能正是天使,服务那些在苦难当中的普罗大众。许多在苦难中的人们都能从这些人的音乐、文学、艺术的作品之中,找到安慰、喜乐、力量、希望。这样作品具有着神秘力量的作品似乎不像似一般人所能创作出来的。因此极可能是上帝差遣这些天使来到世上来,透过他们创作的作品,赐给人们安慰、喜乐、力量、希望。这些天使在降临人间成为一位人后,可能他们自己都并不知道自己乃是一位天使,直等到他们完成任务归回天家时,才知道他们乃是听从上帝命令为人们服役的天使。 ) (5) 十九世紀:「浪漫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