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14亿华人是比较重视诺贝尔奖的。今年的得奖人中,有一位物 理奖获得者高锟,是我们熟悉的光导纤维通讯之父,因此一时成为华文媒体热议的 焦点。 早在1980年代,中国科技界就对高锟和他的光纤通讯高度关注,与电脑技术,生物 技术,新材料等一起列为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当年听了专题报告,说英籍华 人科学家高锟发明了将电信号转变为激光信号,然后通过玻璃纤丝传播,使通讯效 率大为提高。当时暗暗称奇。 到了9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光纤通讯网络。那时发生了一个大案件,一个盗 挖国家电缆干线的团伙挖断了某大城市的电缆,可是他们没有能够得到他们所期待 的大股铜缆,而是一股玻璃丝。由于他们的破坏导致大城市之间通讯中断,因此其 头目被判处死刑。 后来一些光缆沿线地区便出现这样的标语:光缆没有铜,盗挖要送命。 我们这些所谓掌握了高新技术知识的精英,都在窃笑那些愚昧的可怜盗贼。 高锟后来荣获日本奖(1996)。奖金是一百万美元。这是一个与以色列的沃尔夫奖, 数学家的菲尔兹奖水平相当的国际大奖。当时有评论说,高锟的发明属于应有技术 范畴,所以不会被授予诺贝尔奖。 高锟在华人科技界的声望也与他荣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有关(1987-1996)。中大是香 港的第二所大学,高锟获任第3任校长。如果没有香港回归中国的历史背景,高锟也 很难获此高位。要知道,英国人80年代以前在香港的重要职位都占绝对控制地位,澳 大利亚,加拿大等英联邦国家人士也易获要职,华人能获得如此高位的实在凤毛麟 角。 不过英国人还是比较识时务的。在临近主权移交的时刻,便大批提拔英中双方都能 接受的华人精英,这点比葡萄牙人在澳门赖到移交前最后一刻才使用华人强很多。 最后一点就是杨振宁在最近祝贺高锟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指出,看来应用技术的成 就也进入了诺奖范畴,值得大家注意。山哥对此深表赞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