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有有一個在西方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記載於 新約 馬太福音第25章。故事如 下: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 按着各人的 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 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賬。 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着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 我又賺了五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 我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主人說,好, 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 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 的地方要聚斂。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里。請看,你的原銀在這裡。主 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 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奪 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查閱互聯網,有關馬太效應的文章數以萬計,幾乎所有的中文資料都有如下解釋: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 一種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1968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提出這個術語用以 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 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同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 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個獎項幾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 工作都是一個研究生完成的。” 此術語後為經濟學界所借用,反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的經濟學中收入 分配不公的現象。 其實以上所謂馬太效應的解釋完全是世人對聖經的曲解。馬太效應的寓意到底如何? 這是基督關於人與神的關係的一個最好說明。 首先,世界財富及萬物的唯一所有者是神,人只能是神的管家。但人的才能是有差 異的,管家也有忠心的和刁懶的區分。 其次,神明了人的才幹和忠心的差異,並賜給人相應的職責和事工。 接着,不同的人們對神的神聖使命作出了他們相應的選擇和響應。 最後,神根據人對神的態度賞罰分明。 請注意:那領五千的和領兩千的僕人,同是神的忠心管家,所以被賞以與主同樂。 而那領一千的僕人,原本就對天主心懷怨恨和敵意,既懶又刁,對主毫無貢獻,所 以必然被剝奪,受處罰。 親愛的朋友,你是如何理解這個寓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