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琪曾测量过蜂窝的角, 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每个菱型的钝角都是109度28分,而锐角都是70度32分(注). 这一现象给了法国物理学家列奥缪拉一个启发:这种特定的形状,是不是最省材料,而容积又最大呢?于是,他请教了瑞士数学家克尼格,克尼格经过精心推算,证实了他的猜想.但是计算出来的角度与测量值有两分之差.1743年,英国数学家马克洛林又重新进行计算,结果竟与蜂窝的角度完全相符,原来是克尼格使用的对数表上的数据印错了. 这一段抄自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第一卷95页,文革前旧版文字也基本相同.但实际上两人的计算中间还有着一个相当复杂,且具有传奇性的故事.不知是众编委们不知道,还是为了篇幅关系略去了.我是文革前从另一本科普读物中(已忘书名)知道这故事的. 克尼格计算之后的好多年,一艘货轮在北大西洋沉没了.海事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就去调查.查阅了所有文件及访问了生还的船员们,他们发现船员们没有犯任何错误.这时候有人想到,船上用的三角对数表与克尼格使用的是同一本.于是人们仔细检验了这本对数表,发现了错误.马克洛林是用改正过的数学用表进行计算的.书中没有说为什么克尼格没有再去计算,是不知道,去世了,或其他原因. 我想能做此计算的人别说现在,在当时都是车载斗量,更别说有克尼格前辈已算过一次.但能想到两件事中用的是同一本对数表,这才是真正的了不起.我想《十万个为什么》只提马克洛林是有欠公允的. 最后引用一句某名人的名句,“一个最苯的泥水匠也比最聪明的蜜蜂强100倍.” 注: 蜜蜂窝有六个角, 其中四个角是一个角度, 另两个是另一个角度. 文中两个角相加正好是180度, 不可能是蜜蜂窝的角. 我想最大的可能是把蜜蜂窝中间的矩形挖掉, 剩下一个菱形, 两个角相加就是180度.另外,最省材料且容积最大时正六角形,估计这个计算还有工程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