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奖得主年龄的变迁 100年前,1915年, 诺奖得主的平均年龄是43岁, 50年前, 1965年, 诺奖得主的平均年龄是53岁, 今年, 诺奖得主的平均年龄是73岁.当年, 主导科学潮流的是李政道, 杨振宁那样处于创造力巅峰的翩翩少年. 如今龙钟老态的评委选出老态龙钟的得主. 也许有人说, 当今的科学研究比以前复杂多了, 所以研究人员出成果的年龄也大多了. 当今的体操动作也比过去复杂多了, 是否奥林匹克奖牌得主也都成了老奶奶呢? 也许有人说, 一个研究的意义得到理解, 需要时间. 难道过去不一样吗? 我们最好还是比较一下过去和现在得奖的例子, 看看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们先看一下50年前,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 他们是朝永振一郎, 施温格和费曼, 三个量子电动力学的创始人. 其中费曼的名字最为大家熟悉, 他是路径积分方法的发明人, 路径积分方法不仅在物理, 工程中有广泛应用, 也能用于经济, 生物问题上. 应用他们的理论只要有一张纸, 一支笔, 一个脑子, 谁都可以拿来应用. 我们再来看一下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 是关于中微子振荡的实验, 由于中微子穿透力比别的粒子强, 实验设备需要在地下很深, 才能滤掉其他粒子的影响, 得到准确的数据. 这些实验设备需要好多亿才能造出来, 也就是说, 今年的物理学奖是用钱堆出来的. 而50年前的物理学奖是靠脑子做出来的, 这就是根本的区别. 用脑子的研究, 任何人都可以参与, 所以研究环境比较平等, 开放, 但竞争激烈, 需要年富力强. 用脑子的研究, 做出来的结果大家都可以用, 所以他们的价值也相对容易判断.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脑子的研究, 诺奖得主的年龄一般比较年轻. 而用大量金钱堆积起来的成果, 只有极少数能烧很多亿的玩家, 才能玩得起, 所以实际上没什么用处. 但是能够得到很多亿拨款的玩家, 一定是极具政治实力的机构, 财大气粗, 能够调动很多资源, 疏通很多关系, 最后往往能够佔上风. 只是在大机构, 大系统, 论资排辈, 当上系统的教主, 往往也上了岁数, 所以, 需要很多钱的研究, 诺奖得主的年龄一般比较高. 二次大战后, 政府对科学的投入越来越大, 钱越来越成为科学研究的主导, 那些主要依靠脑子的研究, 在科学界也就越来越被边缘化. 这就是为什么诺奖得主的平均年龄越来越高. 一个国家, 花大钱以增加诺奖人数, 对这个国家一定有好处吗? 我们来看日本, 从科学界的角度来看, 日本非常成功, 近几年拿了很多诺贝尔奖. 但在科学界以外, 大多数人对日本的前途颇为悲观, 因为它的生育率持续低迷, 人口不断老化, 这样的社会, 一定会崩溃的. 要提高日本的生育率, 只能靠降低普通日本人的负担. 而日本政府支持越多的研究项目, 包括今年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项目, 政府的耗费越大, 普通日本人的负担越重. 所以日本争取多拿诺贝尔奖的努力, 会加快, 而不是延缓日本的衰亡.
一百多年前, 以科学为基础的社会, 是年轻, 不断扩张的社会, 而今天以科学为基础的社会, 是衰老, 不断萎缩的社会. 那么当代科学界的问题在哪里呢? 我们看到过很多分析和故事, 我再问一个问题, 过去一百年间, 诺奖得主的平均年龄增加了30岁, 这是科学界的进步呢, 还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