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和科学研究
近代中国的落后,很多人归咎于汉字。过去曾有人提议废除汉字,改用罗马拼音。即使现在,中国的大学,对学生的中文没有什么要求,但对英文却有很高的要求,研究人员写文章,也喜欢投到英文刊物上。汉字是否就不适合科学研究呢?
我们来看下面一个例子,12个月份,写成中文,是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结构非常有规律,很容易记,而且我们知道每个单词是关于月份。写成英文是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12个单词, 每个单词必须单独记住, 而且每个单词也看不出和月份之间的关系。是否这12个月份的英语单词,一点规律都没有呢?有的,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本意是7月,8月,9月,10月,但是被古罗马的两个大人物往后推了两个月,变成了9月,10月,11月,12月。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英文或者是同为拼音文字的拉丁文,也经常把事物分类,但拼音文字的含义往往不像象形文字这么强烈。如果把汉语的七月叫做九月,可能人们很难接受,汉字的意义太明显了,而September 由七月变成九月,就不会引起同样强烈的抵触。拼音文字和具体事物的联系,比象形文字弱,所以拼音文字容易变化。引申到科学研究上,拼音文字的环境里,易于变化和创新,象形文字的环境里,易于归纳和总结。
从经济学角度,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是高固定成本,低可变成本,而拼音文字,是低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汉字是二维图像,每学一个很难,但包含的信息量高。一个文件的多种语言版本,中文的总是最短。拼音文字容易学,会说话了,基本上就会认字,写字,但一维符号信息容量低,同样的内容,拼音文字比汉语长很多。
有人说,世界上大多数文字,是拼音文字,纯象形文字,只有中文,所以中文是落后的,是必然会被淘汰的。我们来看一下哺乳动物中高固定成本的象类和低固定成本的鼠类,大象只有两个物种:非洲大象和亚洲大象,鼠类有一千多物种。在商业世界,大公司比小公司少很多。不能因为高固定成本的象形文字只剩下一种,就认为中文是必然会被淘汰的。
有人说,中文是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如果我们看世界的长期历史 ,就会看到中国在过去两千多年中,大部分时间,技术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国的人口往往占整个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也是我们对一个高固定成本系统的预期,在稳定的环境里,高固定成本系统比低固定成本系统提供更高的回报,同时高固定成本系统更容易容纳一个大的市场,在这里是人的市场,用汉字的人是世界上最多的。
既然汉字文化圈大部分时间领先世界,为什么近代落后了?这是因为低固定成本的系统比高固定成本的系统更灵活。俗话说,船大难掉头,当世界产生剧变时,高固定成本系统的转变很慢,这就是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
在今天,一个汉字社会是否依旧必然会在科学上落后?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多一点,少一点所谓的创新,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把已知的知识,系统总结出来,提出和众多事实相符的理论,以简化人们对世界的了解,而不是创造无穷多的自相矛盾,并且和众多事实矛盾的新理论。比如说,近几十年,医学研究投入了巨额人力和资源,得到了很多具体的结果,但是主流医学界并没有得到一个能够帮助改善普通人健康的简单,统一的理论。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能表达更加清晰的含义,用汉字交流,信息的保真度更高,汉字对知识的归纳更系统化。所以,汉字在发展统一的科学理论中,有潜在的优势。
但要实现这种优势,还需要人们的巨大努力,我们经常抱怨当前的评价系统,不适合产生重大的理论突破。但当前科学研究系统非常庞大,而大系统更适合高固定成本,低可变成本的评价方式,也就是说,很难采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因为个性化的评价体系,评价每个人需要太多精力,也就是说可变成本太高。我们应该做的,只能是安贫乐道,不为评价体系所牵引,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在十几亿使用汉字的人当中,有一小撮热爱科学(多过热爱钱和权力)的人,科学理论的新革命就指日可待了。
关于语言和文化更详尽的讨论,请参考
Chen, J. (2016) The Unity of Science and Economics: A New Foundation of Economic Theory, Springer 的第四章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n Economic Analysis 或者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n Economic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 http://web.unbc.ca/~chenj/papers/language.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