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用钢笔画的北京比照片还真实》 #238
转贴文全文:
2015-07-31
书画家
大编按:老北京胡同是什么样子?是斑驳的青砖灰瓦,还是通幽的曲径小路?时代变迁,如今,很多景致恐怕只能留在记忆里了。而有两位老北京人,却用钢笔,留住了一条条胡同的记忆。
(从右至左为钢笔画作者武金生、贾一凡)
画家伉俪武金生和贾一凡,在严格意义上,并不算画家,只是一对土生土长、热爱北京的老北京人。然而,正是出于这种热爱,促使他们拿起钢笔,努力去为后人留住一座城的记忆。 2004年的一个秋天,武金生参加小学同学聚会后,拿着相机走回小时候住的胡同——小盆胡同,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小盆胡同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西城区平安巷5号)
整整一下午,她就像一只惊恐的小鸟,一刻不停地按着快门,只想留住这最后一点点回忆。在回家的路上,她决定要把所拍的照片画成画儿,向世人展示,为更多人留下关于北京胡同的记忆。
(西城区小盆胡同13号)
因为北京的胡同都是青砖灰瓦,以灰色为主调,所以武金生决定用钢笔画来表现。很快,武金生的先生受她的影响,也开始画起了胡同。
(西城区康宁胡同15号)
武金生198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毕业后长期从事美术创作设计和美编工作。而丈夫贾一凡从事的是教学工作,不过他从小爱好画画,多年笔耕不辍,练就了深厚的美术功底。多年与美术打交道的经历,为他们画胡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钢笔画的创作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东四四条胡同)
武金生与贾一凡的创作是从拍照开始的,先去串胡同,把想画的画面拍下来,再将拍摄的照片导入电脑,回家对着电脑,在画纸上,先用铅笔勾勒轮廓,再用钢笔一笔一笔慢慢铺就。
(东四四条胡同)
根据创作效果,题材如果是彩色钢笔画,那么,最后还要用水溶性彩铅上色。夫妇两人的钢笔画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东城区春雨胡同)
两个人用的钢笔,不是大家平时写字的那种笔,而是一种专门绘制漫画的笔,笔尖极细。画中的每一个部位,都需要一笔一笔地点上去。线条有明暗,越是颜色深的地方,就越需要覆盖很多层。一旦一个地方画错了,可能就需要全部重新画。有时候,一幅画需要两个月才能创作完成。
(戴家胡同)
奥运前,北京不少胡同重新粉刷、整修了墙壁,但武金生拒绝这些亮堂、崭新的墙壁进入自己的绘画:“我小时候的墙壁因长久风化,一层一层地,一抠的话,就有灰土掉下来。我要准确还原记忆中的北京,不能画成现在的样子。”
(胡同里的伴儿)
其实,有不少人都在用钢笔画来勾勒北京风韵,然而,只有真正在胡同里生活过的人,才能画出胡同生活那些真切的细节。
(煤球炉)
(卖烤红薯)
(磨刀匠)
(鸟儿)
煤球炉、卖烤红薯的小贩、沿街叫卖“磨剪子锵菜刀”的磨刀匠、提笼架鸟的人们……武金生与贾一凡用自己细腻的观察,画出了纯正的胡同风俗。
(东城区永恒胡同)
而在武金生的笔下,还有一个频繁出现在画里的形象——猫。武金生说,他们两口子都是爱猫之人,现在家里就养着4只猫,其中有一只行事作风彪悍的猫就叫“豆豆”,它是当年从潘家园附近捡来的流浪猫。刚捡到的时候,它的脖子上戴着一个绿色的塑料珠,特别像一颗豆儿,因此取名“豆豆”。后来注册微博时,武金生干脆就以“豆豆的钢笔画”为名。
(板桥二条)
历代文士骚客都有一种爱猫情结,老舍、丰子恺……他们爱猫、养猫、写猫、画猫,猫给了他们情感相通的那份陪伴,更给了他们无穷的创作灵感。在武金生的笔下,猫,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创作元素。即便在拍摄的实景照片中没有,她也会将猫咪设置在画面里。或眯着双眼享受太阳,或立在墙头警惕的盯着来客。在她看来,猫,也是胡同文化的重要组成。
(东城区武学胡同)
两个人在画胡同的时候,会选择拆迁或即将拆迁的胡同先画,尽可能留住它们最后的身影。而两个人的心愿,就是把北京的600多条胡同都画完。
(飞龙桥胡同)
2004年到现在的11年间,他们创作了上百幅钢笔画作品。而每一幅作品,都凝结着他们关于胡同生活的回忆。
(南长街100号)
(东华厅胡同)
(东城区草场胡同15号)
(东城区报房胡同)
(北京箭厂南巷)
(小卖部)
(西四南大街万松老人塔)
(剃头匠)
(胡同里的自行车)
《胡同·印象》 作者:贾一凡 武金生著 去年九月,两人的钢笔画作品结集变成了《胡同·印象》这本书,而今年十月,他们的第二本书也将面世。对于老北京胡同的故事,还在延续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