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治大国如烹小鲜:从领袖菜单上品尝政治 |
| 中国老祖宗的名言早就道出美食与政治的关系。政客们很清楚,要传达理念和政治态度,“吃”是最好方式之一。无数政治交锋都是在不同的餐桌上开始和终结。但官方公布的画面和新闻稿,和一些安排好的亲民活动,哪有什么“人情味”可言?偶尔见诸报端的领袖菜单,也无非是公关团队推敲的产物 老高按:周末应该谈点轻松的话题。朋友们不断给我发来的一些搞笑段子、文字游戏,让人惊叹真“油菜”。例如,十八大之后,马上在微博上就冒出这么一段点评,让人捧腹: 十八大主要成果: 1、眼镜摘了; 2、语速正常了; 3、普通话标准了; 4、第一夫人拿得出手了; 5、重大发现:习主席、李总理,正读反读都可以; 6、今年就业形势更差了,连常委都少招了两个。 ——乍一听,竟没明白“习主席、李总理,正读反读都可以”是什么意思呢!而且,最后第六条经不起推敲啊:“就业形势更差了”怎么就列入“十八大成果”了呢?不过,网民多是随心所欲、信手所写,写的人和读的人都没谁会挑剔此类瑕疵。 下面这段也令人发噱: 2012年“敢动中国”和“中国敢动”名单新鲜出炉 一、2012年度“敢动中国”获奖名单: 1,日本;2,菲律宾;3,朝鲜;4,韩国;5,泰国;6,帕劳;7,印尼;8,缅甸;9,索马里海盗;10,尼日利亚。 二、2012年度“中国敢动”获奖名单: 1,临时工;2,拆迁户;3,外来务工人员;4,乡村医生;5,流动商贩;6,游行群众;7,薄熙来;8,捐款;9,公积金;10,养老保险。 下面这篇文章也可供各位消遣。可能是限于篇幅,这个话题其实是个很大的“菜单”,还有很多内容没有涉及:毛泽东嗜辣,华国锋嗜酸、江泽民的淮扬菜;胡锦涛包的饺子,温家宝磨的豆腐;更有中国从古到今的“结义酒”“鸿门宴”……等等。咱们这万维博客,或许有更“油菜”的朋友能写出更多关于领袖菜单的典故和感想。 领袖菜单 顾意,《经济观察报》 食色性也。如果说要公众进行投票,到底对领导人的什么最感兴趣,估计施政纲领和政绩都要靠边站,除了花边,公众最想窥视的恐怕就是领袖的厨房秘辛了吧。这份好奇心也支撑起了各位“御厨”退休后的生计——要不开饭馆,要不出本书,最近曼德拉的私人厨师刚出了一本菜谱书《家常菜——纳尔逊·曼德拉私房菜》,也是打着前总统的旗号,法国厨师若埃尔·诺尔芒在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服务了40年,为5位总统煮过菜,他的书一气将数位法国总统的饮食习惯公之于世。还有韩国某位御厨写的《青瓦台厨师》,更不用说那本影响力巨大,向外界撕开朝鲜金家神秘一角的《金正日的厨师》。 说到底,其实公众对于这群“最熟悉的陌生人”知之甚少。除了官方公布的画面和新闻稿,和一些事先安排好的亲民活动,哪有什么“人情味”可言。就算是偶尔见诸报端的领袖菜单,也无非是经过公关团队一番推敲的产物。或许这种说法会让很多抱着从舌尖爱好来侧面了解领袖的民众失望透顶。用中国的古话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老祖宗一早就看清楚了美食与政治的关系,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总是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传播个人的理念和政治态度,细节是最好的交流方式,而美食就是其中的好载体,以至于我们可以看到的无数政治交锋都是在不同形状的餐桌上面开始和终结———勾心斗角加上口腹之欲,真的够刺激。 现在,国家元首和社会名流的菜单都成了媒体们兴致勃勃的报道焦点,更成了普罗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其实就只要看看美国总统宴请什么人,宴请方式,陪宴人员,宴会菜单,说不定就能对政治格局嗅出些许味道来。 拿奥巴马来说,上任之后白宫厨房的行政主厨就换了一个菲律宾裔的女厨师,并不见得她的手艺有多动人,更重要的是她的身份特征恰如其分地表示了奥巴马的出身与诉求。其实从2005年起白宫就一心一意打造有“美国特色”的国宴,换下了法国大厨和法文菜单,在原材料和菜式上都刻意地突出美国特色,美国本土产的嫩水牛肉、烤玉米经常出现在菜单上。总统夫人也参与其中,在白宫种菜、下厨大打亲民牌,这种作派估计也掳获了不少对政治大家族失望的选票。 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是,这些国宴菜单里,存在着环境保育和伦理问题的食材,越来越多地被剔除在外,那些平民化又具有当地好滋味的料理,才是宾主尽欢。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上任时的菜单就非常明显,没有名贵的鱼翅、花胶,而是澎湖的土魠鱼、明虾、台南关庙的放山鸡、高雄美浓粄条、养殖的龙胆、石斑及花莲百合等民众唾手可得的食材。 事实上,台面上的菜与领导人的个人意愿关系不大,更多的是政治隐喻。最擅长“庭院外交”的前总统小布什,总是靠草地上的野餐来拉拢他需要的“盟友”——用龙虾招待普京,却用汉堡包、热狗、玉米棒来招待法国前总统萨科齐。高坐青瓦台的韩国总统在禽流感刚过去时要带头喝参鸡汤,“美国牛肉进口协定”遭遇民间反弹的时候,青瓦台顿顿吃美牛,以证明美牛的安全性。而前几个月,为了抗议在美国掀起的鹅肝贸易和伦理争端,法国总统奥朗德以身作则,不仅在自家御厨房加重了鹅肝菜的比例,更去到南部热尔省的农场考察,借机表彰饲养业者对美食作出的贡献。 前几年,英国威尔士亲王、王储查尔斯写了一本《公爵原味食谱》,书里介绍了王室成员的膳食喜好,其实就是一本侧面维护王室体统和形象的书,他在里面写道,“女王非常喜欢喝马爹利酒,但酒量不太大。调酒的时候,只能是轻轻搅动,而不是晃动。”你也别指望从这些冠冕堂皇的渠道里看出多少领袖口味上的八卦,真正敢于和金主们撕破脸的厨师和传记作家还真是少数,他们只会模糊告诉你一些端庄的讯息,譬如美国第一夫人喜爱水果和蔬菜,希拉里向来吃得清淡,英国女王出了名的好脾气和不挑食,每个厨师都爱她。 其实公众最想知道的是这样的事以印证自己对某个人的全面判断。举个例子,2006年的时候,曾经在女王私人宅邸桑德林汉姆皇家庄园进行研究的BBC新闻人杰米里·帕克斯曼写了一本书,书的一部分讲述了威尔士亲王爱挑剔的毛病——他要求厨师每天早上为他准备7个半熟的鸡蛋,希望至少有一个鸡蛋要做得挑不出一点毛病。在王室成员里,查尔斯确实最不节俭,一顿英式早餐少不了烤鸡和龙虾沙拉,午餐由8道菜组成,紧随午餐之后还有下午茶,然后就是用12道菜组成的晚宴;两种用完整的鲑鱼和比目鱼调制成的汤,羊肉和里脊牛肉,更不必说还有几只猎取的鸟,蘸了许多芥末的青鱼和大量的奶酪。最后,晚睡前,查尔斯还要填进些蛋糕和开胃菜组成的简便夜宵。那篇报道同时也写道,因为太爱吃蛋制品,尊贵的王储还有点说不出口的便秘隐疾。 哪怕公众再期待他们走下神坛,又有几个身居高位的人能保持独立的简朴呢?法国总统薪水不高,只有总理薪水的三分之一。不过福利极好,总统住在有365个房间和大片花园的爱丽舍宫,宫里厨房有77名员工,随时供他差遣。爱丽舍宫的厨房一天要准备300份各式餐点。他还有一项特权,可以享用爱丽舍宫的藏酒——爱丽舍宫酒窖里存放有大约1.5万瓶葡萄酒。 也不知道多少酒商打着王室和总统府的主意,一旦交易完成,自家的酒就成为特供,身份不可同日而语。在威廉王子大婚前,选用什么开胃酒的问题,也是各路品牌暗自角力。当然肯定是选用英国本土的起泡酒。苏塞克斯郡的山景酒庄(Ridgeview),它击败了一些世界著名的香槟酒厂,也赢得了《品醇客》(Decanter)杂志授予的“世界最佳起泡酒大奖”。但新郎的父亲,威尔士亲王殿下更青睐康沃尔郡出产的起泡酒,像骆驼谷(Camel Valley)等。 能把酒卖到总统府去,这种机会并不多见。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杜伯乐(Double)家在大约20多年前就碰到这么一个机会。他们的同乡,一个擅长使用松露做食材的厨师在国防部长的宴会选用了杜伯乐家的酒。幸运的是,部长先生很喜欢他们的酒,于是向当时的总统密特朗推荐,杜伯乐的酒上了爱丽舍宫的餐桌。不久以后,国防部长的家厨班子被爱丽舍宫挖了过来,有了他们的帮助,杜伯乐的酒终于在总统府站稳了脚跟。 尽管差别越来越小,有时那些米其林餐厅的厨师也同时是领袖们的私人厨子,就像在中国,官府菜的盛行,你想要吃到高官家的前私厨的拿手菜也不是什么难事了——但有些菜依然打着鲜明的领袖标签,英国女王的加冕鸡,宋美龄最爱的圆山饭店松糕,工艺复杂的开水白菜和传说中邓小平最爱的乌鱼蛋汤……抛下政治和成见,他们始终代表了最高的烹饪水平——不管你对此讽刺还是赞美。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