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将古今中外文化成果一概查禁、焚毁,不容百姓染指,只留一部,放在自己的“菊香书屋”,一手将自己的著作、思想名正言顺地定为唯一;一手将中国真正的学问大家都统统打倒,一手将没有多少知识的中学生捧为“知识青年”,下令让他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要他们向更没有文化的农民看齐 ◆高伐林 《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全部通读一遍都不是容易的事,可是毛泽东晚年对人讲,他读过“一十七遍”! 这着实令人惊叹。 毛泽东是吹牛夸口,忽悠身边的女护士吗?他真每次从头到尾一页不落地读的吗?是不是略读、跳读、选读……?根据毛泽东的保健护士孟锦云的回忆,毛泽东的床头总是放著一部《资治通鉴》,书被他读破了,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她介绍,“有一段时间,毛泽东读《资治通鉴》入了迷,一读就是半天,累了,翻个身,又读好几个小时”。看来,他并不是装模作样。 毛泽东身为一党之主,一国之首,独揽大权,日理万机,谁能想像,他读《资治通鉴》“一读就是半天”,“翻个身,又读好几个小时”?有了读书时间,为何不认真研读体现人类最新思想成果的那些经典名著,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是如此专注地一读、再读、十七读《资治通鉴》?——既然声称奉马列主义为正朔,至少将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读“一十七遍”也好啊! 我关注这条消息,是想起一段往事:“文革”一开始,红卫兵来我家扫“四旧”,一眼就看见我新买的《资治通鉴选》——那是王仲荦等编注,1965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的,我才刚读了三两篇。不由分说,“封资修!”没收,销毁,让我心疼好久。 真可惜那时不知道毛泽东读《资治通鉴》读了17遍。若知道了,我也可壮起胆来分辩几句:伟大领袖都孜孜不倦地捧读,我们难道不该……? 但知道了,分辩了,管用吗?“你是什么人?竟敢跟毛主席比!毛主席能看什么书,你就能看什么书?你野心和狗胆也太大了!”其结果,不仅保不下一本书,更可能连我自己也被一把捆起来带走。 是的,在后来的岁月中,我知道了:在中国,最高当权者垄断信息,然后按级别分配,连一部洁本《金瓶梅》,都规定“厅局级”才能购买——处级、科级干部买了,想必会中毒。历史事件的真相自然也是按级别分配的:伟大领袖能读17遍的历史书,百姓绝对不允许读。 没有什么比这个例子更能体现毛泽东的真实性格了。这样,可以一手将古今中外文化成果一概查禁、焚毁,不容百姓染指,只留一部,放在自己的“菊香书屋”,一手将自己的著作、思想名正言顺地定为唯一;一手将中国真正的学问大家都统统打倒,一手将没有多少知识的中学生捧为“知识青年”,更下令让他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也就是要他们向更没有文化的农民看齐。 毛泽东非常清楚,通晓历史,是统治者的专利,他今天批给这个部下读这篇古文,明天指示另一个下属读另一段古诗,常常弄得他们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五体投地地佩服领袖学富五车;而老百姓是不许读的,要读,也只能读自己指定的只言片语,或者经过自己的御用文人剪裁、删减、篡改过的“历史”。越是对历史一无所知,越容易供其驱使,“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从这里,就可以凸显《新史记》的意义所在了。钻研历史,讲出自己知道的真相,探究曲折晦暗的深层缘由,不只是一种跟种花、下棋类似的爱好,也不只是将自己的发现拿出来,澄清误传,揭破谎言,以正视听,更具有打破官家垄断、“还史于民”的意义啊! (本文原发《新史記》第10期) 相关文章: 稀奇古怪各种节之后,中国有了首个历史节 西方记者问是否告密,袁世凯直言“哭笑不得” 小说家莫言该获奖,知识分子莫言应反思 《林豆豆口述》是本“乱史”的书? 在信息泛滥年代回顾有关“保密”的史实 两千年前老子是中国宪政之父?(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