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混沌,科学,与算命仙(二)
老几
上回说了“混沌”科学,这篇说说“混沌”国学。
“混沌”是个“原始的”概念,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是易经文化,而国人今日对易经的思想是什么已不甚了了。批判的也好,崇拜的也好,大多出于无知。比如去年文学城有博主系列文章里谈易论天,引用的八卦图却是个山寨版。
这种情况不能怪罪某个人。经过五四运动砸烂孔家店和49年以来破四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国已然被马列主义西化到了这种可称“全盘”的地步,如今具有能理解和识别八卦图这样基本常识的人并不多。
有一次和家人一起逛西安大唐芙蓉园,里面有个易经馆(想必那些港人建园时是看过风水的),大堂正中的先天八卦图,就是这个山寨版。其实八卦图有“先天”“后天”,“先天”为“天”,“后天”为“地“。 天圆地方,阴阳两边。国学“模糊”些,却是严谨的,不能乱来。正确的图案就是由阴阳鱼推演的,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解释给值班人员,回说听不懂,图是专家提供的。没辙,惆怅而归。
回到“混沌”。汉王充《论衡·谈天》:“説《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三国魏曹植《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 唐代鸿儒孔颖达曰:“’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列子》曰:“太初者,气之始也”。《陈书·高祖纪上》:“自古虫言鸟跡,浑沌洪荒”。凡此种种,都说得是“浑沌”,就是“天地”最初的状态,即《易经》里面的“太极”。
有必要说一下,在孔子和老子建立的传统宇宙观里,没有西方基督教的创世说,天地之始与万物之始性质是一样的,任何事物刚开始都是混沌不清的而却有其必然推动力的。国学里面天道循环的概念,可以用来检验一个人国学修养的程度。比如有很多人用宇宙大爆炸来解释道德经里面的道生万物,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弄懂老子说的“独立不改,周行不怠”。其实这也反映了他们的科学素养不够。科学讲的是实证,所谓的宇宙大爆炸永远只能够是假说,只能推测,无法证明,不能用来作为哲学的根据。
闲话少说,简单一句话,“浑沌”,就是“太极” ,是“天地”“万物”最初的状态。是天地起始的状态,是宇宙刚形成的状态,是小孩刚出生的状态,是文化大革命中的第一张大字报,是抓捕四人帮导致改革的那一刻。更明白一点,既可以是老几刚动手写本文时,又可以是看官读者点击次文链接那一刻,如此等等,都是相对的概念,任何一点皆为太极而又非太极。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太极实为为传统文化 “相对论” 之典型。
懂易的人都知道,《易经》是“研几”的学问。“几”是什么?就是事物最初细小甚微的变化,用科学语言说,“几”就是初始条件。易传里说:“易有太极,是分两仪”。易以太极为起始;混沌以初始条件为要,两者说法不同,道理却毫无二致,目地都是通过从起始之源的微小变化,来发掘预测复杂系统事物的变化轨迹。
具体说起来,今天就是2015年的太极,混沌;习近平的新年讲话就是此后中国政治的“几”。研究政治的人,把这个几弄清楚了,今后习近平治下的中国政治如何,就可以推算出来了。
上篇说了“混沌”的科学,这篇说的是对应的“太极”易经国学。科学可以“预测”,易经可以“算命”。其中的真真假假,且待慢慢评说。
[胡适与冯友兰之类,满世界谈中国哲学,为什么读起来觉得肤浅?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弄通道德经和易经这两个中华文化的支柱。这里要感谢兔子推销他的范例哲学,没有兔子的哲普,老几这种懒人可能永远也没有兴趣把这些问题弄通。兔子固然有不少荒谬之处,然而认为兔子范例一无是处,也是种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