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是如何可能的(三)
老几
康德的时空观
在康德那个时代,科学有了足够的发展,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大科学家莱布尼茨和牛顿的观点,即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独立存在、外在于我们的感知方式的。莱布尼茨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外在于我们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条件;而牛顿则认为,有个“绝对时空”的存在。
康德与莱布尼茨和牛顿的时空观不同。他认为,时空的表象具有先验的观念性与经验的实在性。也就是说,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表象是一切直观的基础,所以,它必然是先于一切经验而存在的。时空的表象不是物自体带来的,而是认识主体“我思”普遍赋予直观的,是感性经验的“纯形式”或纯直观,这就是先验的观念性。同时,时空的表象是认识的主体“我思”普遍赋予客体的,每一个认识主体都必须通过时空的表象来认识客体,这就是经验的实在性。
具体说来,时间是感性的内在直观形式,空间是感性的外在直观形式。所谓直观就是先于一切思维的表象行为,一切知识都借之与对象发生关系。
对古印度稍有了解的人都可以看到康德的时空观,与东方古印度的超验哲学有类似的地方。
想象力的联结作用
前面说到康德认识论首先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直观的材料和先验的范畴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东西,直观鲜活的感性与抽象死板的概念,二者如何能够结合?比如说人脑子里“稻子”的“概念”,是如何能够与实际地里的稻子联系起来的?康德的回答是想象力。
用工匠的话打个比方说,“概念”像是河西面的兔子,“直观”上像是河东面的兔子,想象力的作用就像是个桥,一头连着河西面的“概念”兔子,一头连着河东面的“直观”兔子,这个“桥”,可以把“概念”兔子与“直观”兔子联结在一起,从而使兔子能够变成知识,从而使我们一看任何兔子就知道是兔子,不会与鸭子搞混的。
那么想象力是如何起到桥梁联结作用的?康德的回答是想象力的“图式”作用。
康德认为想象力是图示的承载者,是先天的时间规定。图式意思指的是产生图像的一般规则和方法。想象力通过图式的规则,自发地就会产生图像并与直观的杂多相联系。比如一旦建立5这个数字的概念,就可以把这“…..”的杂多连接起来。再比如有了兔子的概念,想象力通过图式的规则,就可以自发的认识任何一个兔子,而不会与鸭子混淆,因为鸭子不符合兔子的图示规则。
当然,康德这种图示规则,是针对他所建立的十二种范畴而言的,而范畴强调的是具有普遍的意义,并非仅仅限于兔鸭5这样的个别概念。
因为时间是感性的内直观,空间是感性的外直观。想象力是图示的承载者,是先天的时间规定。这样,想象力既在时间中,又在空间中,一边连着借助于图式来联结时间,一边借助空间,就使得先验的范畴能够合理的联结于后天的直观。
用我们前面的例子作个比喻,想象力有如太上老君,一脚踩在河西,一脚踩在河东,这样当了鹊桥,让概念这个死兔子能够拥抱直观这个活兔子,从此我们认识了真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