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是為了統治階級?
老幾 2014.9.8
孔子思想的精粹一個是禮,即中庸的制度。中庸的意思是“中用”,是射中的中,適用的用,就是一套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的制度。孔子思想的精粹另一個還是禮,禮讓,謙讓,是一種雍容大度的人生境界。“半部論語治天下”,再好的教導,沒有人執行也是白搭。人類經常把道理拋在一邊,跟着騙子走。
君君臣臣是孔子說的,被認為是儒家的毒素,是為統治者服務的思想。有這種思想的人,恰恰是受了統治者的欺騙。要明白這個道理,需要對政治運作進行邏輯評判。
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為人類所不恥。這個應該不會有什麼異議吧?(大前提。)
同樣道理,為了所謂的偉大理想,不惜一切地“革命”,殺人越貨,與匪何異?(小前提。)
結論:無論共產主義理想如何偉大,沒有底限的馬列主義的革命鬥爭方式,都是反人類的。
以上這就是哲學上的自然邏輯推理。
馬列主義,以消滅對立面來實現天下大同的西方垃圾,與我華夏和諧禮讓的民族精神完全是悖道而馳的。因此共產黨為了階級鬥爭的政治需要,必定要肆意歪曲攻擊孔子和老子開創的華夏燦爛文明。
毛澤東主席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偉大是這樣實現的:
第一, 我們是革命者,是要革統治者的命,為了人民。(實際呢?)
第二, 人民的利益和統治者的利益,從來都是對立的。(真的是完全對立嗎?)
第三, 統治者是以規矩來統治人民的,所以砸爛一切規矩。(造反有理。)
第四, 我們革命成功上台了。但我們是領導革命,不是統治。所以反對我們的人,我們就繼續革他們的命,因為我們是為了人民。(革命江山永不變。)
第五, 因為沒有規矩,就沒有對錯的標準,也就沒有責任。所以我們任何時候都是對的,不用為任何事情負責。即便是人人都說錯了,因為我們一切為了人民為了國家,那也是好心辦錯事,可以原諒的。(永遠正確。)
現在可以看到這裡邏輯的荒唐,這是只要目的,不顧手段的必然。也可以看到離開禮讓和規矩的後果。
因此,儘管毛的出發點是好的,是“想”為了人民,但是因為他拋棄了中華文化陰陽互生的宇宙普遍原理,代之於片面的對立統一鬥爭哲學,一味消滅“剝削階級”,導致的邏輯就是荒唐的,結果是災難性的。因為毛內心有着高尚而又強烈的理想,所以他認為可以“和尚打傘,無法無天”。古今中外這種以崇高的情懷而走極端的例子多不勝數。毛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所以老子講道講契講無為,孔子講仁講中庸講禮讓,就是用平和的規矩來約束極端。
現在我們再回來看看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試想一下,一個國家君不像君,為所欲為;臣不像臣,欺上瞞下,貪污腐化。或者父不像父,兇殘霸道;子不像子,無行敗家。那麼這個國家會是怎麼樣?
君待臣以禮,臣待君以忠。父慈子孝。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此之類,才是孔子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乃天地之道,上下之序,自然之理。這就是孔夫子給後世子孫留下的規矩,要求約束的不僅是臣子,也是君父;強調的是相互的責任。統治者只強調單方面愚忠,不是孔子本意。後世儒家背離孔子很多,有些為了迎合皇家,腐爛不堪。不宜把他們與孔子扯在一起。《論語》《易傳》是孔子的思想,別的不是。
孔子教導學生,是因人而異的,充滿了辯證思想的智慧。要確切了解孔子的思想,要回到當時對話的環境。據《論語 顏淵》:[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齊景公何人?驕奢淫逸,一點君主的樣子和責任感都沒有。比如他讓工匠用金銀珠寶做了一雙鞋,大冷天穿着上朝。鞋太重,不便走動。金銀珠寶鞋冰冷,凍得難受,就問大臣是否天氣很冷。對這樣子的一個吃貨,孔子就教他要有點君子樣。這個吃貨都知道說孔子“講得好!”可見哪些以此批評孔子的人,連吃貨都不如。
網上罵孔子的吃貨不少,無知小輩,下面列幾個孔子論政的例子給吃貨們消遣用。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子曰:“無倦。”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孔子耶穌佛陀能受到歷史上無數大思想家的追捧,成為萬世之表,你認為那都是因為古人都是糊塗蛋?!太自以為是了。真正的原因是他們生前已經對人生的意義進行了足夠詳細深入的探索,因而他們的認識是高層次的,後人難以超越。只要人性不變,先賢的智慧就不會過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