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阴阳”到底是个啥? 易经符号之“道”(2) 老几 两仪就是“阴阳”,我们以前比较东西方哲学“存在”时说过。“阴”指事物里面的看不见的东西,“阳”指表面的能看见的东西。现在我再说阴阳,前面的解释就不对了。读者朋友请记住,“凡是老几说出来的话,就一定是错的”。而且这话也不是老几自己说的,前人早就“不占而知”了。佛说“不可说”,为什么? 您肯定要说,老几在这里废什么话?故弄玄虚?非也。 不管是现代科学还是传统文化里面,说任何话,做任何事,离不开前提和环境。这两者变了,以前的结论就不成立了。比如早上我去你家拜访。你请我吃东西,我说不饿,吃不下,这时你家里人自己吃饭,没有问题。可到了中午或晚上吃饭时间,您还是自顾自的吃,就因为早晨我说过不饿。这事是不是就太过荒唐?早上老几说不饿的话,到晚上来用,就一定是错。老祖宗这“相对论”,道理看起来简单,实际中没有几个人不犯糊涂的。 这一节我们要说的是,“阴”“阳”的概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论”。“阴”是相对于“阳”来说,“阳”是相对于“阴”来讲;无“阳”就无所谓“阴”,无“阴”也就谈不上“阳”。“阴”“阳”相互依存,互为其根。具体说来,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背为阳,胸为阴;男为阳,女为阴;表为阳,里为阴;来为阳,往为阴;硬为阳,软为阴;直为阳,曲为阴;强为阳,弱为阴;亮为阳,暗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动为阳,静为阴;雄为阳,雌为阴;等等等等。 “阴”“阳”是易之基础之基础,不可不详。依据是什么?“易传”里面说得清清楚楚。 (百度的说法:“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真是笑死人不偿命。读者看看上面老几列了多少种“白读(百度)”所谓的“两仪”?还号称“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拉大旗做虎皮,只能是贻笑大方。说明什么?没有抽象和归纳能力,再怎么“寻章摘句,皓首穷经”,也没有用。) 前面我们说了,阴爻阳爻的来历已不可考。但是爻的意思我们知道,“爻,交也”。于是我们推测阴爻阳爻的本意是用于“阴阳相交”,所以钱玄同,郭沫若等人认为,“—”代表男性生殖器,“--”代表女性生殖器。本身没有错,只不过是不全面而已。于是我们也就知道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意思了:人类繁衍之道,靠得是“—”代表的男性生殖器与“--”代表女性的生殖器相交。“所谓大道至简”,人类繁衍之道,就这样以“—”和“--”的“象”代表了。反过来,由“象”及“理”,由“理”及“道”,就可以知道人类繁衍之“道”。而后来这个逆过程扩展开来的思路,就是“象理”派预测的基础。 两仪说完了,再来说说四象。(注意,我们没有说“三”:-))首先我们得知道四象是什么。看看百度的说法:“四象的说法更多,如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东、南、西、北;春、夏、秋、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金、木、水、火… ”这都哪儿跟哪儿? 四象就是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没有别的乱七八糟!(传统文化垃圾甚多,有些是不是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堆起来的?有人说,中国文化里没有清晰的概念。而说这话的就是中国人里面靠百度为生的大学问家(这里不单指兔子哲学家)。很多批判传统文化之人,既不知0和1(道德经),也不知234(易经),就敢大言不惭地批这个批哪个。中国文化垃圾这么多,您是不是先把批的东西弄清楚再说?) 两仪如何生出四象?着落在“爻”上。爻乃交也,阴阳相交万物生。四象的“生”法一句话可以概括:阴阴重叠称老阴,阳阳重叠为老阳,阳交阴处为少阴,阴交阳处为少阳。八卦的“生”法道理一样。具体的后面再讲。 附后 中国古文化里常用比喻的方法,其中又以暗喻最妙。这“乐趣”的代价就是容易引起歧义,特别是在没有多少背景读者不注意判断其中的逻辑联系的情况下。 近代尝试用科学理论来阐释易经意义的有很多。最普遍的大概是数学方法,以0和1的数字表示“阴”“阳”,进而以二进制表示卦象。我不反对这样的尝试。但是总觉得是得了数,失了“象”。笔者久不沾“易”,为了写本系列,随便查了查有关研究,已经有人谈论黎曼几何拓扑群。我多年前就看好这个方向,只是超出本人的兴趣和能力,没有什么体会好谈。 我喜欢用电学里面的高低电位来形容阴阳。“阴”低电位端,“阳” 高电位端,高低两端用导线一连,电流的“道”就在其中了。此为典型的科学上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里的阴阳转换明显,也体现出“道”的循环概念。 仅从道德经来理解“道”,在我看来是不够的。孔夫子从阴阳角度的补充更为全面。这是笔者个人的意见。愿听高见。 相关文章 易经符号之“道”(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