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复活节的文化信仰 老几 中国人清明节祭祖,西方人复活节祭神,同是出于感恩,却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信仰。即便是人们如今信仰淡漠,两种文化的烙印依然清楚可见。 祭祖文化一般来说,祭祖文化从精神上比较原始和比较低级。比如澳洲土著,长者逝者,是为圣者,绝对不可冒犯。中国文化与此类似。俗话说死者为大,就是这种原始文化的体现。中国古代上有太庙,下有祠堂,地位不同,在祭祖这点是一样的。孔夫子作为吹鼓手,对这种文化的把握肯定不同于常人。 祭祖来自于情感,本身缺乏精神依据。为了弥补这种欠缺,古人将为后人做出榜样的逝者,封神封圣。中国的神不是西方一神教的神,中国的“神”“圣”都是道德和力量的象征,比如尝百草的神农,传道德经的老子,忠义勇烈的关羽等等。 从感性上说,人们一旦将这些鲜活的人物迷信化以后,人格化的上帝,就很难再有任何位置。 从理性上来看,『老子』五千言,道法自然,将宇宙万物的来源,做了彻底的交待。这种自然神论,直观而完满,一旦形成,就再难改变。 正如斯宾诺莎所言:每一个肯定就是一个否定。从辩证法角度来看,完满本身就是不完满。 老子的道作为万物的本源,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因此无可争辩,无需争辩。上帝与思辨都不需要,自然也很难发展出人格化的上帝与思辨哲学来。 祭神文化西方人的神,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虚无缥缈,完全是迷信,其实不然。 神对于信徒而言,其意义重大自然不必多说。对于非信徒而言,神的潜在作用也是极大的。 人们只知道神创造了人,岂不知同时也可以说是人创造了神。你可曾想过把“神”看做是自古以来,西方人所创造的最完美的精神大厦? 想过?说明你有悟性,无需多说。没有?说明你没有悟性,多说无用。 一言而蔽之:神即“真善美”之简称。 两种文化的对比祭祖文化与祭神文化如此不同, 祭祖文化出于感性,因此情感充沛。缺陷在于理性不足,容易冲动,故孔夫子以礼补之。礼之大,俗儒无以接之。 侃侃说今人能够达到“礼”的程度。我不以为然。“人不知而不愠”,此为初知礼,今有几人能够做到? 祭神文化看似迷信,其实充满理性,缺陷在于感情不足。一切归于神,何以与人?西方人天性凉薄,实为先天不足。缺啥喊啥,所以澳洲有政党取名“Family First”,主张家庭优先,实是缺乏感情的体现。 因为缺乏感情交流,不少澳洲找不到情绪排遣的渠道。有统计说澳洲平均约每3小时就有一人自杀。所以安抚电话流行,很多公司提供这种服务,其实就是陪人说话。 可见感性理性缺一不可。 没有感性,难以为人;缺乏理性的感性,只是动物的冲动而已。 孔夫子讲中庸之道,就是达到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孔子何以被称为千古圣人,而非老子?即从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