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几的博客
  民主就是保证反对你的人有说话的权力与有理无理无关
网络日志正文
赵林:论莱布尼茨的神学思想 2014-10-02 18:20:14

论莱布尼茨的神学思想

赵林

内容提要:莱布尼茨的神学思想是建立在前定和谐理论和充足理由原则之上的,在此基础上,莱布尼茨不仅重新阐释了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而且建构了他的神义论。在神义论中,莱布尼茨说明了全知全善全能的上帝与各种恶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了“我们的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的最好世界”的乐观主义观点。本文对莱布尼茨的神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揭示了莱布尼茨神学试图通过普遍和谐来统摄一切矛盾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前定和谐 充足理由 神义论

一、前定和谐理论和充足理由原则——莱布尼茨神学的理论基础

1673年,27岁的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访问了伦敦,在回国途中,他专程到荷兰去拜访了仰慕已久的斯宾诺莎。这次拜访使莱布尼茨对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有了新的认识,他敏锐地发现,在斯宾诺莎的泛神论里蕴含着无神论的可怕因素,笛卡尔哲学经过斯宾诺莎的阐发必然会导向无神论,而这恰恰是莱布尼茨所不愿看到的逻辑结果。从此以后,莱布尼茨与这位他早年极为崇敬的荷兰哲学家分道扬镳。莱布尼茨反对斯宾诺莎把上帝等同于自然的观点,但是他却认为上帝的智慧、意志和权能都充分地体现在自然的和谐秩序之中;他反对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但是却接受了斯宾诺莎关于实体具有内在协调性的思想,并由此创立了前定和谐理论来反对牛顿的机械论和马勒布朗士等人的偶因论。

莱布尼茨的本体论是单子论(Monadology or Theory of Monads),这是一种与他所发现的微积分理论有着密切联系的多元实体观。莱布尼茨明确地表示,单子论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自从古代原子论以来就困挠着哲学家们的理论难题——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之间的矛盾。莱布尼茨的单子是一种没有部分的精神实体(不可分的点),既无广延,亦无形状,不具有量的规定性,只具有质的差异性(知觉能力的差异)。“单子只能突然开始和中止。它只能由创造而生,因消灭而止。”单子没有可供出入的窗口,单子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不论实体还是偶然属性都不可能从外部进入一个单子之内”。每个单子都依凭着自己的知觉能力以不同的清晰程度而表象着世界(世界本身不过是单子的表象而已),并根据自身固有的内在原则进行着自然变化,在一种内在欲望的驱使下完成“从此一知觉到彼一知觉的转换或者过渡”[①]。单子由于知觉能力的差异而排列为从低到高的等级,上帝则是创造一切单子的最高的单子。在每两个单子之间都可以插进无数个单子,“自然不作跳跃”,这样就保证了单子系列的连续性。虽然每一个单子都根据自己的内在原则来进行运动,但是由单子构成的整个世界却始终保持着有条不紊的秩序,这种相互协调性是靠着上帝的前定和谐(Prestablished Harmony)来保证的。正如一个大乐队,每个乐器手都按照自己的乐谱来演奏,但是整个乐队却演奏出一曲和谐而优美的交响曲,这是因为整部乐曲的总谱已经由作曲家事先写好了。在宇宙这个大乐队中,上帝就是宇宙秩序总谱的作曲者,彼此孤立的各个单子正是根据上帝的前定和谐来进行各自的自然变化,从而既保持了自身作为不可分的点的独立性,同时也使整个单子世界呈现出一种有序的连续性。

这种前定和谐理论使莱布尼茨既超越了机械论,也超越了偶因论。上帝作为全知、全能和至善的创造主,一次性地将最高的理性原则赋予所有的单子,然后让每个单子按照自己的内在原则自由发展。在莱布尼茨看来,机械论者和偶因论者都没有认识到物体的相互作用只不过是单子的一种不够清晰的表象,实际上起作用的是前定和谐原则,他们都把上帝贬低为一个不断摆弄时钟的蹩脚钟表匠。莱布尼茨对牛顿的机械论批评道:“牛顿先生和他那一派还对上帝的作品给予一种很好笑的意见。照他们的看法,上帝必须不时地给他的表重上发条,否则它就不会运作了。……照我的意见,同一种力量和活力是永远在其中继续存在的,只是遵守自然规律和美妙的先定和谐而从(这部分)物质过渡到(那部分)物质而已。”[②]在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理论中,上帝表现为一个高明的钟表匠,他把一种自己运动的先天法则赋予了他所创造的钟表——宇宙,让这个钟表的每一个零件都有条不紊地按照各自的内在原则而运行,同时又保持整体的协调一致,而上帝则再也不用随时来摆弄这些零件了[③]

莱布尼茨认为,古往今来的哲学中最令人困惑的两个问题就是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之间的矛盾问题,以及世间的罪恶与上帝的正义之间的矛盾问题。单子论主要是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神义论(或神正论)则主要是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在单子论中,莱布尼茨通过前定和谐理论,解决了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之间的矛盾;在神义论中,莱布尼茨同样通过普遍和谐的思想,解决了恶与上帝的正义之间的矛盾。而前定和谐或普遍和谐的思想,则是以上帝的全知、全善、全能作为前提的,莱布尼茨说道:“上帝是完整秩序,他始终保持着正确比例,他造成了普遍的和谐;一切美都是他的辐射力量的外溢。”[④]因此,如何证明一个全知、全善、全能的上帝的存在,就成为莱布尼茨整个理论体系(包括单子论和神义论)的关键所在。正如笛卡尔必须借助上帝来保证从自我意识向二元论世界的过渡一样,莱布尼茨也必须借助上帝来建立他的整个形而上学体系[⑤]。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沿袭了安瑟伦本体论证明的套路,而莱布尼茨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则更多地借鉴了托马斯·阿奎那的宇宙论证明。

从逻辑上来说,本体论证明是以分析命题所依据的矛盾律作为基础的,尤其是对于上帝作为“必然的存有”必定存在的分析,更是以反面的命题是不可能的作为逻辑依据的。与此相反,宇宙论证明在表面上似乎是以综合命题的归纳方法作为逻辑根据的,但是实际上它只是在经验事实上稍作停留,然后就一下子跳到了形而上学的云端,又开始重蹈本体论证明的老路[⑥]。莱布尼茨对此深有体会,因此他试图另辟蹊径来进行宇宙论证明,他所借助的逻辑根据就是他首创的充足理由律。

莱布尼茨认为,理性的运用基于两大原则,一个是矛盾原则(Prinzip des Widerspruchs),它适用于分析命题,据此建立的真理是理性真理,它是必然性真理,其反面是不可能的;另一个是充足理由原则(Prinzip des zureichenden Grundes),它适用于综合命题,据此建立的真理是事实真理,它是或然性真理,其反面是可能的。莱布尼茨在《神义论》中对这两个原则解释道:“对于我们的理性推论存在着两大原则:其一是矛盾原则,这就是说,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中一个是真理,另一个是谬误;其二是充足理由原则,根据此一原则,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可能没有原因或者至少不会没有一个确定的理由。这是指某种能够用来先天地进行解释的东西,它说明为什么某物存在着而不是不存在,为什么某物恰恰如此存在而不是以完全另一种方式存在。”[⑦]莱布尼茨对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不是从矛盾原则出发,而是从充足理由原则出发,他明确地表示:“没有这一伟大原则(指充足理由原则——引者注),我们将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⑧]在《单子论》中,莱布尼茨运用充足理由原则对上帝进行了证明。他从自然事物的无限多样性出发,每一自然事物的存在都必定有一个理由,但是自然事物作为经验事物是偶然性的,而偶然性事物是不可能内在地包含着自身存在的原因或理由的,因此:

真正充足的或最终的理由必然在多种多样的偶然性的序列或者序列组合之外,尽管那种联系也可能是如此的没有界限。

可见,事物的最终理由一定在一个必然的实体之中,其中,变化之纷繁多样不过是“超绝”(eminenter),宛如包含在源头之中。我们称这种实体为上帝。

这一实体是全部纷繁多样之充足理由,而这纷繁多样在各个方面都处于连结和关联之中,所以,只有一个上帝,这个上帝已经充足。[⑨]

在稍早一些时候发表的《神义论》中,莱布尼茨也用充足理由原则对上帝存在进行了如下证明:

上帝是事物的第一理由,因为受局限的事物,如我们看见和通过经验所认识的一切,是偶然性的,自身并没有使其存在(existence)成为必然性的东西,因为很明显:自身一体、形式同一并对一切表现漠然的时间、空间和物质也可能具有完全另一种运动和形态,处在完全另一种秩序之中。人们必须探求由偶然性事物总体结构构成的世界之存在的理由(raison),也就是说,人们必须在一种其自己本身之内包含着其存在理由并因此而具有必然性的永恒性的实体(substance)之中去探求这种理由。[]

这个必然性和永恒性的实体当然只能是上帝。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莱布尼茨虽然用充足理由来替代最终原因第一因),但是他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并没有超出宇宙论证明的窠臼。在逻辑思路上,莱布尼茨与阿奎那是基本相同的,都是从偶然性的经验事物出发,然后跳跃到一个必然性的东西之上。二者的差别之处仅仅在于,莱布尼茨用解释性的充足理由取代了阿奎那的实在性的因果联系。莱布尼茨承认,处于时间和空间序列之中的偶然性事物的因果联系是无法追溯的,人们不能运用分析的方法从事物的因果序列中找出一个“第一因”,但是我们却可以根据每一个偶然性事物都需要一个外在的理由这一前提,必然地推出整个偶然性世界也需要一个外在的理由这一结论,这个理由就是所有偶然性事物的充足理由。约翰·希克对于包括莱布尼茨在内的现代托马斯主义者们的这种用理由来取代原因的宇宙论证明概括道:

他们不把这个论证否认掉的无终系列当成一件件事件在时间中的回溯后退,而把它看成是“解释”(explanations)的无止——因此也即是永恒无定论的——后退。如果对事实甲的了解,要靠它与事实乙、丙、丁之关系(乙、丙、丁可在甲之先,也可与甲同时),并且对乙、丙、丁等的了解,又要靠其他事实,那么在这种纠缠错杂的结构背后,一定得有一个自我解释的(self- explanatory)实体,其存在形成了整个结构的终极解释。如果没有这种实体存在,宇宙也者,不过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实而已。[]

然而,这种改头换面的宇宙论证明仍然无法有效地应对休谟的怀疑论诘难:为什么作为整体的世界必须有一个外在的、必然性的“第一因”或“充足理由”?以及,即使承认这一点,为什么这个“第一因”或“充足理由”就必须是基督教的上帝而不能是物质本身呢[]?这种休谟式的诘难始终针对着一切宇宙论证明的“阿喀琉斯脚踵”,宇宙论证明除了运用先天的信念之外,别无办法来回应这种诘难。然而,同样也如休谟(以及康德)所指出的,存在是一个经验事实,用先天的理证如何能够证明一个经验的事实呢?莱布尼茨虽然是一个伟大的逻辑学家,但是他的宇宙论证明在逻辑上的致命弱点仍然逃不过休谟怀疑论的法眼。

二、最好世界理论——莱布尼茨的神义论

莱布尼茨在神学上的最重要的影响并不在于这种建立在充足理由原则之上的宇宙论证明,而是他关于“我们的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的思想。这一乐观主义思想是他的神义论的主旨,他试图用上帝的全智、全能和至善来说明,尽管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存在着一些罪恶,但是从真正理性的眼光来看,这些罪恶不仅没有使我们的世界黯然无光,反而使它更加和谐和美好。正如阴影的存在使图画更加美丽,不协和音的存在使音乐更加悦耳一样。另一方面,一个“最好世界”的存在恰恰也反过来证明了神的正义。

关于现实世界中的罪恶问题一直是令基督教神学极为尴尬的问题,莱布尼茨也将其当作一切哲学中的两大难题之一。早在基督教产生之前,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就根据现实中的罪恶事实,揭示了神的全能与全善之间的矛盾[]。基督教的“恩典博士”奥古斯丁一生为罪恶问题所困惑,他早年信奉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皈依基督教之后,奥古斯丁否定了恶与善一样具有本体性或实体性,认为恶只是“善的缺乏”或者“本体的缺乏”。上帝在创世时并没有创造罪恶,但是人(亚当)却滥用了上帝赋予的自由意志而导致了最初的恶(原罪),并且从此将恶作为一种先天的倾向烙在了他的子孙的本性之中。因此,罪恶的原因不在于上帝而在于人。我们姑且不追问这种决定论的罪恶观本身的合理性,即使接受奥古斯丁的说法,仍然无法使上帝完全逃脱其应负的责任。上帝固然不是罪恶的发动因,但是他作为全知、全善、全能的上帝,何以不能预见并且阻止人利用自由意志来犯罪?按照奥古斯丁的预定论思想,既然整个世界的剧情都是按照上帝事先写好的剧本来展开,那么,要么是上帝一时疏忽而在剧本中无意埋下了罪恶的伏笔,要么是上帝有意地将罪恶写入了剧本中,要么是在上帝的剧本中根本就没有罪恶,而演员们却自行其是地篡改了剧本。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上帝就不是全知的;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上帝就不是全善的;如果是第三种情况,上帝就不是全能的[]。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上帝都直接或间接地对世间的罪恶负有责任。

中世纪基督教的另一位伟大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也对罪恶问题做出了回答,他和奥古斯丁一样认为,从形而上学的意义来说,恶并不具有实体性,而只是善的缺乏。阿奎那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来解释恶的问题:恶没有质料因,因为恶没有实质,只能以一种缺乏的方式在善的实质中存在;恶没有形式因,因为恶恰恰是对形式——秩序、规则等——的破坏;恶没有目的因,因为恶就是要使善的目的不能达成;恶只具有间接的动力因(或形成因),因为恶是善之动因的“副产品”,上帝(至善)在行动时由于某种外在的原因而意外地造成了恶。阿奎那的这种说法——罪恶是上帝意外地或间接地引起的后果——仍然无法完全解除上帝对于罪恶应负的责任,因为这样一位由于意外情况而间接造成罪恶的上帝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位粗心大意和法力有限的上帝。这些弱点并不能成为上帝逃避责任的藉口,正如一个过失犯罪的人并不能因为没有主观故意而避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样。

虽然阿奎那与奥古斯丁一样,并没有令人信服地说明世间罪恶与全知全善全能的上帝之间的关系问题,但是他们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把恶说成是善的缺失的思想却对莱布尼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莱布尼茨正是从形而上学的恶出发,通过充足理由原则和普遍和谐思想来建构他的神义论的。

“神义”(Theodizee,法文Théodicée,英文Theodicy)一词源于希腊文的两个词θεόζtheos,神)和δίκη(dikē,正义),莱布尼茨第一次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哲学概念或神学概念来加以使用,1710年莱布尼茨以法文出版了《神义论》一书,该书的全名为:《关于上帝的慈善、人的自由与恶的来源》,简称《神义论》或《神正论》。这本书问世以后,神义论才正式成为基督教神学和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专门领域。神义论研究的对象是上帝的正义问题,即世间的罪恶与全知全善全能的上帝的关系问题。

在《神义论》中,莱布尼茨从奥古斯丁的“恶事是存在之缺失(privation l’être)”这一思想出发,首先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对恶进行了界定。他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作为上帝的创造物,在本质上具有有限性或不完美性;而这种有限性或不完美性作为(上帝所独具的)无限性和完美性的缺失,就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恶。世界作为上帝的创造物,不可能像上帝一样完美,否则世界就成为上帝了。这种不完美性使得世界在本质上包含着一种必然性的恶(即完美性的缺失),它早在亚当犯罪之前就已经存在于创造物中。这种形而上学的恶成为道德的恶和形体的恶的根源,尽管后两种恶只是可能的而非必然的。莱布尼茨解释道:

形而上学的恶事在于纯然的不完美性,形体的恶事在于痛苦,道德的恶事在于罪。虽然形体的恶事和道德的恶事并非必然,但它们藉助永恒真理却是可能发生的,这也就够了。由于这浩瀚的真理领域包含着一切可能性,所以,必然存在着无限数量的可能的世界,恶事必然会进入其中的一些世界,甚至其中最好的世界也必然包含着一些恶事。这便是上帝所规定的:容许恶事。[]

形而上学的恶是由创造物本身的有限性或不完美性所决定的,因此是必然性的恶。道德的恶(邪恶或罪)是由于人运用自由意志对善的背离,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但是上帝并没有预定人运用自由意志来犯罪的必然性,而只是预知到人运用自由意志来犯罪的可能性。“为了秩序和为了达到普遍的最好者,上帝须要让某些创造物有机会运用其自由,哪怕他预见到它们会为恶。”[]因此,人可能用自由意志来犯罪,也可能不用它来犯罪。至于形体的恶(痛苦、疾病、苦难、悖谬等),“上帝往往将它视为罪过应得的惩罚,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即为了防止更大的恶事或者为了达到更大的善行。”[]

因此,尽管世间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但是上帝却并非恶的创造者。创造物的一切善和美好品性都有来自上帝,但是创造物的善与上帝的善相比具有不完美性,这种不完美性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恶。对于道德的恶,上帝是根本反对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上帝赋予人以自由意志,即使上帝已经预见到人可能用自由意志去犯罪。这一点恰恰表明,上帝为了人的自由宁可容许罪恶,自由尽管可能导致罪恶,但是它仍然比一个纯洁无瑕的机械论世界更加具有价值。“莱布尼茨认为,如果神的权能压倒世上一切,就不啻宣告说神是永恒的专制暴君,与恶鬼便无法区分了。神的优越就在于造出一个在永恒背叛着的人。这是莱布尼茨思想所能达到的极限。他不可能接受世界是一部自动化机器的想法。”[]正因为自由意志可能导致道德的恶,所以才有了对罪恶的惩罚形式,即形体的恶——我们身体上的痛苦往往是破坏道德秩序和形体秩序的必然后果。由此可见,上帝既不创造恶,也不要求恶,但是却容许恶。

莱布尼茨认为,上帝把宇宙的秩序看得比道德上的善和形体上的幸福更为重要。人虽然是上帝的宠儿,但是上帝的一切活动并非仅仅为了人,他有着更高的目的,即普遍的和谐。在上帝眼里,一个人固然比一头狮子更加重要,但是上帝决不会为了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利益而牺牲整个狮子种群,“在上帝面前,没有任何实体是绝对受鄙视或者绝对被看重的”。上帝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个宇宙的秩序与和谐,而不是哪一种创造物——即使是与上帝最为相象的理性创造物——的道德和幸福: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上帝向有能力享受永福的创造物所表示的善行以他们的幸福为唯一目的,这一说法并不真实(虽然似乎是可信的)。在自然中,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一个有高超手艺的人、机械师、建筑师或者政治家经常将同一个东西用于多种目的,只要方便他便会以一举而两得,那么,人们可以说,其智慧与权力完美无缺的上帝总是这么做的。这就叫作节省时间、空间、场地和材料,可以说,这些东西便是他的开销。可见,上帝在制定他的计划时不止有一个目的。一切具有理性的创造物的幸福是他追求的目的之一;但这不是他的整个目的,更不是他的最终目的。因此,某些这类创造物的不幸可能是作为其他更大的善的伴生情况和后果出现的……[]

如果说人的自由意志是对世界上的罪恶的合理解释的话[],那么这种适用于多种目的的普遍和谐则成为上帝容许世界上存在着各种罪恶和不幸的充足理由。

在莱布尼茨看来,我们这个存在着罪恶和不幸的世界本身就是上帝运用完美无缺的智慧、慈善和权能进行全盘性的综合考虑的结果,因此我们的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在创世的过程中,上帝首先出于慈善而创造了一切可能的善者,然后运用他的智慧在一切可能的善中选择最善者,最后则以他的权力为手段来实施他的伟大计划。因此,作为上帝的慈善、智慧和权力的结果的现实世界就必定是一切可能世界中的最好世界,虽然它也存在着某些罪恶和不幸。否则的话,上帝就与他的全知、全善、全能相矛盾了。莱布尼茨关于最好世界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1、在上帝的理念中包含着无数多的可能世界,而其中只有一个世界能够成为现实的,因此,必然有一个使上帝选择此一而非彼一世界的充足理由。

2、这个理由只能存在于这些可能世界本身所具有的完美程度中,因为每一种可能的东西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完美程度而要求存在。

3、上帝的全知、全善、全能使他必定会在一切可能世界中选择最完美者成为现实,因此我们这个唯一现实存在的世界一定是一切可能世界中的最好世界。[21]

由于上帝理念中的无数多的可能世界作为上帝的创造物都必然地具有形而上学的恶,而有自由意志的可能世界肯定要比没有自由意志的可能世界更好(自由与决定论相比是一种更高的价值),虽然自由意志可能导致罪恶,因此在一切较好的可能世界里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恶和道德的恶(同时也就存在着形体的恶,因为形体的恶是对道德的恶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选择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恶的可能世界在理论上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任何可能世界作为上帝的创造物,本身都因其有限性或不完美性而具有形而上学的恶;其次,选择一个没有道德的恶和形体的恶的可能世界尽管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当上帝在进行选择时,其慈善的意志要服从于其智慧的法则,也就是说,上帝对于整个宇宙的普遍和谐的考虑要高于对于某一创造物的道德和幸福的考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有恶事存在的世界可能比一个没有恶事存在的世界更好”[22]。由于上帝并不是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暴君,而是一个遵守规则的创造主,他“只能在与对象相适应并与事物的本质相符合的情况下运作”,因此尽管他的先行性意志要求纯粹的善,但是他的后继性意志却只能根据事物的真实情况来做出选择,在有缺憾的众多可能世界中选择出最好的世界来[23]。“上帝的至高智慧使他的先行性意志要求善者,拒绝每一种恶,拒绝道德的恶更甚于其他任何一种恶;而他的后续性意志要求最善者。上帝为达到这最善者而不得不采取一切手段,其中包含容许恶甚至为此而容许道德的恶。”[24]

这就是莱布尼茨建立在充足理由原则和普遍和谐思想之上的《神义论》,它具有明显的媚俗特点,无疑带有取悦德国王公贵戚的嫌疑和无视德国大众苦难的贵族格调[25]。《神义论》问世以后很快就招致了经验论者、自然神论者和无神论者的激烈批判,尤其是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之后,悲惨的现实状况为伏尔泰、休谟等人反驳神义论的最好世界理论提供了“充足理由”[26]。黑格尔则从理性与信仰的关系角度深刻地揭露了神义论在理论根据上的弱点:

(在莱布尼茨看来,)思想前进到什么地步,宇宙就前进到什么地步;理解在什么地方停止了,宇宙就在那里停止了,神就在那里开始了……理解是从特定的东西出发的:这个和那个东西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并不理解这些环节的统一;于是这个统一就落到了神身上。因此神就仿佛是一条大阴沟,所有的矛盾都汇集于其中。这样一个通俗观点的总汇就是莱布尼茨的《神正论》。在这部书里总是可以搜索出形形色色逃避矛盾的遁词:当神的正直与善发生矛盾时,就设法把这两者调节一下;对于神的预知和人的自由如何相容这个问题,就想出形形色色的综合来,这些综合根本没有深入到根据,也没有指出这两者都是环节。[27]

然而,尽管人们可以从经验事实和理论根据等方面来对莱布尼茨的神义论展开批判,我们仍然不能不承认,莱布尼茨对于神义论问题——恶与全知全善全能的上帝的关系问题——的阐释,比起奥古斯丁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来,在逻辑上都要更加严密,在思想上都要更加深刻。尤其是莱布尼茨关于自由意志虽然可能导致罪恶,却不能被上帝所剥夺的思想,以及关于上帝也必须遵循理性法则,只能在实际情况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的思想,都表现出了一种高扬自由、推崇理性的精神本质。在这些方面,莱布尼茨的神义论不仅与英国自然神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他一直与牛顿格格不入),而且与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宗教哲学也有着密切的精神联系。

由于受德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限制,莱布尼茨虽然不像英国自然神论者那样公然用理性来反对启示,但是他始终都试图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妥协,他的《神义论》绪论的标题就是“论信仰与理性的一致”,而且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神义论》之始终。现任德国莱布尼茨研究会会长波赛尔(H.Poser)认为,莱布尼茨“以哲学的范畴深入信仰的空间,从而有可能使哲学与神学的关系颠倒过来。这样的哲学不再是神学的奴婢,而是以信仰进行审判的理性。”“他将宗教奇迹、基督徒的本性和基督教的拯救说全部都纳入理性的框架。”[28]就此而言,莱布尼茨不仅在颠倒哲学与神学的关系上成为康德的思想先驱,而且在把神秘主义信仰理性化方面也为黑格尔做出了表率。

综观莱布尼茨的整个理论体系,可以看出他对于对立面的同一抱有极大的兴趣,他试图用一种至高无上的普遍和谐思想来统摄一切矛盾的方面。因此他不仅要把理性与信仰统一起来,而且也想把诸如一般与特殊、可能与现实、先验的东西与经验的东西、数学的东西与物理学的东西、机械论与目的论、物质与精神、因果联系与自由、普遍联系与个体原则等等全部统一在一个形而上学的框架之中。这种坚持在一种思辨的理性中实现对立面的同一的思想,正是艾克哈特以来的整个德意志哲学的基本精神。莱布尼茨一生中虽然几乎都是用拉丁文和法文来写作的,但是他的哲学思想和神学思想仍然具有极其浓重的德意志神秘主义气息。在这一点上,莱布尼茨与黑格尔非常相象,他们都既是最严谨的理性主义者,也是最玄奥的神秘主义者。理性与神秘在他们那里以一种非常精致的形式融为一体,他们在实现知识与信仰、物质与精神、客体与主体、必然与自由等一系列对立面的同一过程中,一方面把神秘主义的信仰理性化了,另一方面则把理性本身神秘化了。这种理性与神秘相同一的至高境界,正是德国哲学的精义和奥秘所在!

On Leibniz’s Theological Thought

By Zhao-lin, professor, School of Philosophical Studies, Wuhan University, presently a visiting scholar to the Institute of Sino-Christian Studies Limited in Hong Ko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e-established harmony and the theory of the law of sufficient reason, Leibniz built his cosmological argument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and completed his theodicy accordingly. Leibniz’s theological thought enunc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lmighty God and vices of all kinds, reaching to the optimistic conclusion that ours is the best among all possible worlds. This thesis tries to probe into Leibniz’s theology and lays bare his effort to cover all contradictions under the universal harmony, which is a striking character of his theology.

Key words: Pre-established harmony, law of sufficient reason, theodicy

说明:该文已在《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香港)第24期发表,2006年春。


[] []莱布尼茨著,朱雁冰译:《神义论;附单子论》,香港道风书社2003年版,第479481页。

[] []莱布尼茨、[]克拉克著,陈修斋译:《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2页。

[] 在上帝一次性赋予世界以理性法则这一点上,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与自然神论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但是不同的是,莱布尼茨反对将整个世界的协调一致性归于物体之间的机械作用,而是坚持用前定和谐理论来说明它。

[] []莱布尼茨著,陈修斋译:《人类理智新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89页。

[] 笛卡尔和莱布尼茨在认识论上虽然都是唯理论者,但是他们的本体论却有着很大的差异。笛卡尔是从经验的起点(对于怀疑或思维活动的内在经验)出发的,通过上帝而走向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莱布尼茨则是一开始就建构起形而上学的体系,他的单子虽然具有个体性原则,但是单子绝非经验的产物,而是思辨的结果。如果说上帝对于笛卡尔来说只是桥梁,那么对于莱布尼茨来说则是根基。

[] 正是因为如此,康德才把本体论证明当作一切理性神学证明的共同基础。康德指出:“所以自然神学关于一个原始的或最高的存在者的存在的证明,是依据宇宙论的证明的,而宇宙论的证明又是依据本体论的证明的。”[]康德著,韦卓民译:《纯粹理性批判》,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51页。关于这个问题,我将另撰文论述。

[] 参见[]莱布尼茨著,朱雁冰译:《神义论;附单子论》,香港道风书社2003年版,第134页。

[] 同上书,第134页。该书译者将existence译为“此在”,为了论述的方便,我在引文中将其改为“存在”,下同。

[] 同上书,第486页。

[] 同上书,第107页。引文中所有的“存在”在原译文中均为“此在”。

[] []约翰·希克著,钱永祥译:《宗教哲学》,台湾三民书局1972年版,第36页。

[] 关于休谟对宇宙论证明的诘难,请参见[]休谟著,陈修斋、曹棉之译:《自然宗教对话录》,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九篇(第5761页)。

[] 伊壁鸠鲁关于恶之问题的这段经典论述记载在拉丁教父拉克唐修的《论上帝的愤怒》第13章第2021节,原文如下:“上帝或者希望消除所有恶事而不能,或者他能而不愿意;或者,他既不愿意又不能;或者,他既愿意也能。如果上帝愿意而不能的话,他是软弱——这与上帝的品格不符;如果上帝能而不愿意的话,他是恶毒——这同样与自己的品格相冲突;如果上帝既不愿意又不能的话,他就既恶毒也软弱,因此就不是上帝;如果上帝既愿意又能——这唯一符合上帝,那么,恶事到底从何而来?或者说,他为什么不拿开这些恶事?”

[] 奥古斯丁对于罪恶原因的解释显然属于第三种情况,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继续追问下去:上帝是否预先知道演员们要篡改剧本?奥古斯丁承认上帝对于人犯罪的预知(而非预定);于是下一个问题就是:上帝既然预知了人要利用自由意志去犯罪,为什么不加以阻止?况且人滥用自由意志的动机和能力如果不是来自于上帝,又是来自于哪里?奥古斯丁对此问题只能诉诸于“奥秘”。

[] []莱布尼茨著,朱雁冰译:《神义论;附单子论》,香港道风书社2003年版,第120页。

[] 同上书,第437页。

[] 同上书,第121页。

[] []弗里德里希·希尔著,赵复三译:《欧洲思想史》,香港中文大学2003年版,第538页。

[] []莱布尼茨著,朱雁冰译:《神义论;附单子论》,香港道风书社2003年版,第188189页。

[] 自由意志导致罪恶,这是自从奥古斯丁以来就一直被基督教神学所坚持的基本观点。但是这种观点的实质内容到了近代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自由意志确实导致了罪恶,然而比起一个没有罪恶同时也没有自由意志的世界来,我们宁愿要自由意志及其所导致的罪恶。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自由意志、自我意识、恶、人与上帝的分离等等,恰恰成为人之为人的根本或者人的本质,人因为自由意志而犯罪的故事恰恰就是人告别动物界而走向人自身的过程。这种对于自由意志、恶或原罪(道德的罪)的新解释,是以莱布尼茨作为开端的,最终在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中达到了顶点。

[21] 莱布尼茨在《单子论》表述了这个推理过程,请参见[]莱布尼茨著,朱雁冰译:《神义论;附单子论》,香港道风书社2003年版,第489页。

[22] 同上书,第437页。

[23] 先行性意志(volonté antécédente)和后续性意志(volonté conséquente)是莱布尼茨《神义论》中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一种动力性意志,具有抽象性;后者是一种完整的意志,一种现实而具体的意志能力。先行性意志要求善,拒绝一切形式的恶;后续性意志则根据事物的真实情况从众多的对象中选择最善者。

[24] []莱布尼茨著,朱雁冰译:《神义论;附单子论》,香港道风书社2003年版,译者前言,lxxxvi

[25] 《神义论》一书固然是为了驳斥培尔的怀疑主义论点,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莱布尼茨与他的挚友、汉诺威公主索菲—夏洛蒂(后来成为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的王后)长期交流信仰问题的结果。1705年夏洛蒂不幸去世,莱布尼茨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公主”,将他平时在交谈和通信中讨论神义问题的思想加以汇集修正,于1710年发表了这部巨著。

[26] 关于伏尔泰对神义论的批判,请参见[]伏尔泰著,傅雷译:《老实人》,载傅雷译:《伏尔泰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8—79页;以及伏尔泰所写的长诗:《里斯本地震》,载[]卡西尔著,刘东译:《卢梭·康德·歌德》,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43—44页。关于休谟对莱布尼茨神义论的反驳,请参见[]休谟著,陈修斋、曹棉之译:《自然宗教对话录》,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十、十一篇(第6283页)。

[27] []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84页。

[28] 参见[]莱布尼茨著,朱雁冰译:《神义论;附单子论》,香港道风书社2003年版,译者前言,lxvii

http://jpkt.whu.edu.cn/zxxy/xfzxs/kcwz/f/f08.htm

浏览(3121) (0) 评论(14)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4-10-12 22:57:41
[简而言之,我不能使这两个原理保持一致。也没有能力否认其中任何一个。这两个原理就是:其一,我们所有的个别知觉都是个别的存在;其二,心灵在个别的存在之间绝不能觉察到任何真实的联系。我们的知觉如果存在于某种简单的、个别的东西之中,或者心灵在它们之间觉察到某种真实的联系,那么这个问题就没有任何困难了。对我来说,我必须恳求一个怀疑论者的特权,并且承认,这个困难对我的知性来说是太难了。但无论如何我也不敢假装断言,它是完全无法克服的。在经过更成熟的反省之后,其他人或者我本人都可能会发现能使那些矛盾相一致的某种假说。]
- 第三章 论其他德行与恶行(8)《人性论》——休谟 著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4-10-03 18:16:07
为了不引起误解,有必要把“怀疑”的意思说出来:
“怀疑”=不肯定 和 不否定
如果有人还会认为休谟的怀疑有问题,那就是我的中文有问题了。OMG!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4-10-03 18:07:26
谢谢慕容的提醒。休谟的话我引用的不少了,留点空间给别人评论吧。
我的理解是,说不出道理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扣帽子,打棍子:-)
顺便回敬一个提醒,老子耶稣那个档次是没有情绪的,不要把俗人的情绪孤独,与圣人的智慧孤独混为一谈。以为自己读懂了原文不要紧,最要紧的是不要越读书越痛苦!!!!
有事外出,再谈。谢谢。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4-10-03 17:29:27
老几:

做人的基本道理是诚实。既然是传讲休谟的话,就不要把自己的话强加给休谟,而是要告诉读者休谟自己是怎么说的。读不懂原文不要紧,最要紧的是要诚实!!!!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4-10-03 17:24:00
很欣赏慕容坚持自己的信仰。但是孔子说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企图保证别人,特别是从迪卡尔以来的理性上帝,都是宗教里面的上帝,慕容就犯了越俎代庖的错误:-)错!错!错!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4-10-03 17:10:58
谢谢慕容提供的材料和意见。
首先再重复声明一点,我理解的休谟的因果律,否定的是“普遍”的因果关系的存在,这是有据可查的,不再重复。
第二,慕容读书的特点是死扣字面,这样的结果用这里这个辩论最容易说明了。你这里的逻辑是,只要一个人喊叫民主,那么他一定就会搞民主?如果是这样,天下就太容易治理了。可惜事实不是这样,打着红旗反红旗的事情多了去了。
同样道理,休谟的因果律客观上就是对以往的牛顿自然观的怀疑和否定,并因此才产生了康德的批判哲学,才促成了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哲学的产生。没有休谟对因果的质疑,后面这些哲学发展就无从谈起。
所以无论慕容再如何从字面上解释,都丝毫改变不了休谟怀疑论的事实:-)。谢谢。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4-10-03 16:58:12
补充说明:

前面我引的休谟的精彩段子都是来自他的传世名著《人性论》。这是每一个研究休谟的人都必读的基本教材。。。只是不知道过几百年里的专业哲学学界是怎么教的,居然会误导老几一再地在自己的博客或是引述或是自己声称下面这几条荒谬的结论:

1)休谟是怀疑论的领军人物;
2)休谟是无神论的领军人物;
3)休谟是否认有因果关系存在。

错!错!错!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4-10-03 16:54:08
(续前)


C)休谟关于因果关系的精彩段子:

如果在客观物之间有某种关系值得我们去完满地理解的话,那就是因果关系。它是我们关于事实或存在的一切理性思维的基础;单单这种关系就能使我们确信既不存在与眼下也不存在于记忆中的客观物。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4-10-03 16:38:50
(续前)

B)作为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的休谟论关于信仰的精彩段子:

所以我们的结论应该是基督教不仅首先需要神迹而且离开了神迹就无法被任何人通过理性来接受。单纯的理性是不足以让我们接受基督教的真理的;任何一个因为信仰而接受基督教的人都会在他个人的人生中意识到神迹的不断的存在,而这种意识超越了他的理性能够理解的一切原理并且使得他决心相信这与常识和经验最相悖的存在。

(待续)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4-10-03 16:26:41
且不谈莱布尼兹,先谈休谟,不仅是因为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休谟,更因为老几这里除了黑格尔之外谈得最多的就是休谟了。老几这里营造出来的休谟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怀疑论的领军人物;
2)无神论的领军人物;
3)否认有因果关系存在。

当然,这些也不完全是老几的发明,而是如这里的这篇文章一样有着专业哲评人员的文章作为老几的依据。

那么我们来看看人家休谟自己是怎么说的,而不要老是拿那些领着高薪占着社会资源的专业哲评人员是怎么说的:

A)休谟批判怀疑论的精彩段子:

怀疑论者对于人们对事实的理性认识的反对有两种形式:1)日常的非正式的反对,以及2)哲学理论上的反对。

1)非正式的反对是基于人类自然理解力的弱点而来的,理由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对于疾病与健康,年轻与年老,兴盛与苦难的看法常常是彼此矛盾的,这些个人之间的看法的永恒的分歧以及其它类似的问题,我们不必一一赘述。

这种反对其实是无力的。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的每一时刻我们都在进行理性的思考,如果不这样我们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上述这样的怀疑论者的反对根本就不足以来抵消这个基本的事实。怀疑论的原理或许能在哲学课堂里收到亲睐获得胜利,因为在那里如果不是根本不可能也会是很难来反驳他们。但是一旦他们从那个阴影中走出来面对我们所相信的和我们的情感所涉及的实际事物,因而与我们的自然界的更强有力的原理相遇时,怀疑论者的原理就会象烟雾一样消失掉而使得那些怀疑论者与其他的有限的生命有着同样的信条。

2)所以怀疑论者最好还是呆在他最擅长的领域来提出比前面的非正式的反对具有更深的根基的哲学理论上的反对。这些会给他们以很多表面上的胜利。他可以很正确地坚持说我们所有的关于存在于我们的感官与记忆力之外的事实的证据都都完全依赖于因果关系;而我们关于这种关系的概念都是对于彼此经常一起耦合发生的事件的认识而来的;我们并没有理由认为过去一起发生的事件在将来一定还会一起发生;所以我们的结论实际都是一些很难拒绝但是很可能是错的和具有欺骗性的本能的习惯成俗。

当怀疑论者提出这些论点的时候,他们是很有力的,而且看起来至少是暂时破坏了人们都理性的一切信心。这些使得我要提出对于怀疑论的一个主要的也是他们最无法回答的否定,这就是当怀疑论一直处于它的最强势亢奋的状态时,它根本无法给人们带来任何有价值的成果。我们只需要问一个怀疑论者:“你到底想要什么?你打算通过你的怀疑论来达到什么?”他就会立即被打败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待续)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4-10-03 16:17:50
俞先生,
我是拿扳手的出身,只用扳手造不了扳手。扳手新旧对我无所谓,有用没用能够知道。哲学只是业余爱好的一种扳手而已,
希望你多介绍你的理论观点,偏重哲学方面最好,这是这个时代缺少的。
回复 | 0
作者:俞先生 留言时间:2014-10-03 07:54:07
老几:

乔姆斯基的作品没有什么价值。本人的理论与他的说法没有任何关系。也完全不同。你不大了解本人的作品和观点。你拷贝的文章是他人的。那个作品只是介绍和评论前人的作品。这只是学习的作品。到自己创造理论和思想还差很远。你引用的那个文章只是前人话语的一部分。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4-10-03 04:00:01
谢谢俞先生的高论。
基本同意你前面的看法,信仰与理性很难保持一致,所以宗教哲学只能是马后炮,没有多少前瞻作用。不过宗教信仰对社会的进步和提升的意义不比世俗哲学的作用小,所以对宗教哲学的作用也不能够过于低估。
我觉得你和兔子一样,有过于看重语言的作用的倾向,是否是乔莫斯基的影响?我跟兔子争论过,兔子完败:-)
回复 | 0
作者:俞先生 留言时间:2014-10-02 19:03:15
信仰与理性有时不一致。理性需要验证,而信仰不需要。神义往往将人引向不可知的一面。宗教哲学无论如何只能是一种用静止的观念看世界的方法。社会的进步和提升只能依靠世俗哲学。宗教哲学试图垄断一种静止地看待世界的方法。

根据本人的看法,宗教背后有一个长距离语言通讯过程。由于距离很长,可达数千年,看问题的方法就是几乎静止不变。当人们信守一个几千年前的人类订立的教义的时候,他们其实试图按照很多年前的方法来处理他们目前与社会的关系。罗马教廷还在用古老的拉丁语。中国的道教教士还在穿明朝甚至更早时代的服装。保守有其价值,但是,也可能阻碍社会进步。
回复 | 0
我的名片
老几
注册日期: 2009-05-03
访问总量: 1,101,30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反对人身攻击
反对人身攻击
版权所有
最新发布
· 神奇的美国,神奇的中国
· 原始佛法的传承 上
· 习【杂阿含经】第1经 (第1卷)
· 耶稣与佛教
· 小议孔子与康德的道德哲学
· 兔子的范例简介
· 智能机杀人,谁该负责?
分类目录
【老几论科学】
· 谈谈引力波的测量
· 未来科学的突破点:经络学说
· 宣教士论中医
· 中国传统文化被科学点中死穴(4)
· 中国传统文化被科学点中死穴(3)
· 中国传统文化被科学点中死穴(2)
· 中国传统文化被科学点中死穴(1)
· 从盲人摸象看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 点穴功夫真实存在吗?
· 试论东西方文化在求知上的区别
【智慧道德解1】
·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 道虽小天下莫能臣
· 道,可道,非常道
·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再论“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不宜过度解读《道德经》
· 老子的道德观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
· 《道德经》“反者道之动”的启示
【智慧道德解2】
· 漫谈老子的道法自然
· 老子评定君主的标准(上)
·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 不尚贤,使民不争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 老子的知常曰明
·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 无身无患 - 老子的荣辱观
【谈谈方法】
· 数字谎言与因果倒置
·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
· 唯物论对笛卡尔上帝的反驳
· 一根筋与小国寡民
· 人类的“道德”不能至上
· “我思故我在”与“我在故我知”
· 用休谟定律判断ABC事件
· 谈谈方法,笛卡尔,王阳明,枪(4)
· 谈谈方法,笛卡尔,莫言,枪(3)
· 谈谈方法,笛卡尔,莫言,枪(2)
【自然逻辑】
· 从丛林规则看逻辑学的问题
· 黑格尔与老子的三
· 黑格尔与老子思想的异同1
· 斯宾诺莎对笛卡尔科学上帝的挑战
· 连接真假与美善的斯宾诺莎
· 从阿波罗事故分析看美国人的笨
· 关于双重标准的逻辑问题
· 自然逻辑漫谈
· 自然逻辑才是终极真理
【传统文化】
· 小议中西哲学(2)从毛泽东现象
· 小议中西文化的本源 (1)
· “道”为什么不能够说清楚?
· 谈谈孟子的“四端之心”
· 老子的道德与基督教义异同
· 价值困惑及其“反”动
· 追根溯源中国思想文化
· 庄子的天籁
· 孔子与老子之道的异同
· 围棋,易经,及自然道德
【儒家选读】
· 小议孔子与康德的道德哲学
· 临丧不哀,无以观之!
· 什么是文明?
· 与Huixiang论孔子
· 糊涂的「中庸」
· 年末谈谈中用之道
· 名不正则言不顺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 君君臣臣是为了统治阶级?
【戏说休谟】
· 西方文明的九阳神功-休谟因果律7
· 西方文明的九阳神功-休谟因果律6
· 西方文明的九阳神功-休谟因果律5
· 西方文明的九阳神功-休谟因果律4
· 西方文明的九阳神功-休谟因果律3
· 西方文明的九阳神功-休谟因果律2
· 西方文明的九阳神功-休谟因果律1
【戏说黑格尔】
· 对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的误解
· 例解辨证与诡辩
· 漫谈黑格尔的真理与真实
· 漫谈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 黑格尔的“存在”
· 黑格尔小三“存在”1
· 黑格尔的小三哲学
【胡思乱想】
· 孤胆英雄赵云和文鸯
· 道德是内裤?
· 小议政治正确
· 简评阿妞不牛和冯胜平的酱缸思维
· 这个老师思想有问题
· 浅议科学实证主义
· 老孔大旗迎风飘扬
· 凡所学,皆有梦乎?
· 为什么那么多人恨美国?(中英文
· 新西游招魂篇
【提倡批判性思维】
· 兔子的范例简介
· 中国有没有哲学?
· 小议科学真理爱国道德大棒子(上
· 从“以三流人物的识见揣摩一流人
· 对批判于丹者的批评
· 中国社会需要学会批评思维
· 从对莫言的攻击看当今华人思维逻
【随想】
· 神奇的美国,神奇的中国
· 阿妞牛不?真牛!
· 有恒产者有恒心
· 马克思的悖论
· 国庆随感:爱国
· 对中军哲学评述的感想
· 逻辑随笔(1)
· 从存在与时间说起
· 歧路亡羊的哲学
· 一种简易的意识训练方法
【康德哲学】
· 小议孔子与康德的道德哲学
· “我思故我在”的逻辑分析
· 人的认识是如何可能的(四)
· 人的认识是如何可能的(三)
· 人的认识是如何可能的(二)
· 人的认识是如何可能的(一)
【希腊古典哲学】
· 理性的放荡
· 古希腊哲学的万物之源
· 帕拉图的形式 (1)
· 魔戒,帕拉图,与实用
【易经道德经】
· 周易漫谈之二:卦象
· 周易漫谈之一:概论
· 筮与哲学-易理与像数之争(zt)
· 《周易經傳》的哲學知識學探究(z
· 新年伊始话太极
· 易经的形成和作用
· 关于“流产”问题答何网友
· 再论东西方的哲学存在
· 无极和太极的区别
· 东西方哲学概念上的惊人相似
【易经乱弹】
· 漫话混沌科学与算命仙(四)
· 漫话混沌科学与算命仙(三)
· 漫话混沌科学与算命仙(二)
· 漫话混沌科学与算命仙(一)
· 一个凳子“阴阳”所引发的血案
· 易经符号之“道”(2)
· 易经符号之“道”(1)
【职场杂记】
· 轻松一刻:三笑获奖
· 职场胡侃:业奴与清洁工
· 职场嗅事
【环境问题】
· “阴霾”到底是个啥?
· 应对环境变化中的碳排放
· 以忽悠加霸道为主的科学
【生活空间】
· 智能机杀人,谁该负责?
· 多患难,少浪漫
· 丙申年献辞
· 吃饭吧唧嘴关你嘛事
· 新时代英语写作(1)导言
· 《大卫的诗》送别亡友
· 难后的真话几则
· 铁屋为大风所破歌
· 送别寡言博
· 送给爱抬杠的网友
【素月诗抄】
· 【醉花间】思亲
· 七律·悼林昭
· 七律·游北戴河
【天南地北】
· 快讯:澳网半决赛李娜又赢了!
· 澳洲一面倒支持叶诗文
· 中华医学在澳洲被正式承认
【时事政治1】
· 洪洞县里无好人
· ZT:道法自然——老庄的治国理政思
· 真理是个“坏”东西!(微博)
· 西方民主完全不适合当代中国
· zt 毛泽东谈历史:如果再度请回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行政治制度(4)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行政治制度(3)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行政治制度(2)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行政治制度(1)
【时事政治2】
· 闯王不纳粮,床铺不纳税
· “思出位”之不列颠
· 鲁迅: 纪念刘和珍君
· 从“把在中国的每个人杀死”说起
· 再谈胡温(围脖)
· 评“胡温10年之害甚于文革”
· 美国是不是精英政治?
· 精英主义是新时代的愚民思想
· 试问今日中国谁主沉浮?兼回寡言
· 奇怪,为什么停止追究温家宝贪腐
【自言自语】
· 吐槽
· 知行合一与人格分裂
· 想要使坏不容易
· “倒送”撒切尔夫人
· 主席不如乡长
· 民主的要害在于“思在”
· 从狗改不了吃屎说起
· 外星人,咱能不能不吹牛?
· 人类不是橡皮泥
· 李娜赢球,我又被中国了!
【参考文章(转贴)】
· 论存在结构与语言结构
· 《公孙龙子》的逻辑正名思想
· 《公孙龙子》的逻辑正名思想
· 《梳理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
· 赵林:论莱布尼茨的神学思想
· 诗经时代的君子淑女zt
· zt康无为: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
【佛法 解脱道】
· 原始佛法的传承 上
【写作心得】
· 新时代英语写作(4)信息ABC之C
· 新时代英语写作(3)信息ABC之B
· 新时代英语写作(2)信息ABC之A
【时事政治3】
· 孔子版犯我中华虽远必诛
· 六四 -真正的暴动
· 时代对领导人的道德要求
· 澳洲大选,正在投票
· 旧文一篇祭奠毛泽东
· 老子61 - 论国际关系准则
【不了母子情】
· 老子的做人之道:自胜者强
· 思念
· 思亲-感蜉蝣之暮兄之生命何辜
· 【醉花间】思亲
· 不了母子情
【知识探索】
·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大思想家
· 从科学角度看道的确定性与非确定
· zt 宇宙文明时代人类的新哲学思
【宗教信仰】
· 习【杂阿含经】第1经 (第1卷)
· 耶稣与佛教
· 清明节与复活节的文化信仰
· 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牛人
· “不好拿儿女的饼给狗吃”
· 哲学家们的上帝 (3)
· 哲学家们的上帝(2)
· 哲学家们的上帝(1)
· 改转布袋和尚歌
· 《金刚经》里面的哲学
存档目录
2020-09-10 - 2020-09-10
2019-08-18 - 2019-08-18
2018-11-19 - 2018-11-19
2018-09-16 - 2018-09-16
2018-06-19 - 2018-06-24
2018-05-12 - 2018-05-18
2018-02-05 - 2018-02-22
2018-01-12 - 2018-01-25
2017-12-03 - 2017-12-17
2017-11-25 - 2017-11-25
2017-08-05 - 2017-08-26
2017-07-28 - 2017-07-28
2017-06-02 - 2017-06-02
2017-04-16 - 2017-04-16
2017-03-12 - 2017-03-12
2017-02-04 - 2017-02-18
2017-01-07 - 2017-01-29
2016-12-10 - 2016-12-31
2016-11-06 - 2016-11-13
2016-10-01 - 2016-10-29
2016-09-04 - 2016-09-11
2016-08-15 - 2016-08-15
2016-07-01 - 2016-07-01
2016-06-04 - 2016-06-29
2016-05-24 - 2016-05-24
2016-04-01 - 2016-04-04
2016-03-04 - 2016-03-20
2016-02-07 - 2016-02-28
2016-01-09 - 2016-01-30
2015-11-27 - 2015-11-28
2015-09-05 - 2015-09-25
2015-08-05 - 2015-08-11
2015-07-01 - 2015-07-29
2015-06-11 - 2015-06-30
2015-05-31 - 2015-05-31
2015-04-09 - 2015-04-16
2015-03-07 - 2015-03-15
2015-02-01 - 2015-02-22
2015-01-02 - 2015-01-26
2014-12-20 - 2014-12-31
2014-10-02 - 2014-10-15
2014-09-05 - 2014-09-21
2014-08-01 - 2014-08-31
2014-07-04 - 2014-07-27
2014-06-01 - 2014-06-29
2014-05-09 - 2014-05-31
2014-04-05 - 2014-04-26
2014-03-02 - 2014-03-30
2014-02-08 - 2014-02-28
2013-12-01 - 2013-12-18
2013-11-01 - 2013-11-29
2013-10-07 - 2013-10-29
2013-05-04 - 2013-05-14
2013-04-03 - 2013-04-30
2013-03-01 - 2013-03-31
2013-02-01 - 2013-02-28
2013-01-01 - 2013-01-29
2012-12-01 - 2012-12-31
2012-11-01 - 2012-11-28
2012-10-30 - 2012-10-31
2012-09-01 - 2012-09-15
2012-08-05 - 2012-08-30
2012-07-02 - 2012-07-31
2012-06-29 - 2012-06-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