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忘了与彭丽媛谈过什么,只记得最初印象 |
| 彭丽媛在歌唱艺术上有相当的造诣,具备唱出很大气、很感人的歌的潜质。可惜,后来没人给她写出让她能发挥独特个性、又能拨动听众心弦的好歌!我看过很多届春节晚会,给她安排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她的服饰一届比一届华丽,但没有一首歌能打动我。今后她攀登艺术高峰的梦,可能更只是梦了! 彭丽媛最近俨然成了中国和国际的重大话题,赞赏蜂起。难道中国最近没有什么可夸的了吗,抓住一位第一夫人出访的风度、发型、衣着等等花絮,大夸特夸,没完没了? 去年应一家媒体的要求,不得不硬着头皮搜索枯肠,讲了讲自己对彭丽媛的点滴印象——媒体当时大概也是急了眼了,眼看习近平要登基,上天入地搜求关于他的信息,竟然找到八杆子打不着的我这儿来了。 其实,明镜出版社2009年所出版的《官夫人》一书,用了专章介绍彭丽媛。我采访过该书两位作者之一程玉霞,写过一篇专访,题为“对话《官夫人》作者:丈夫治国,夫人治夫”。感到这本书所写的内容基本靠谱,其中关于彭丽媛的介绍,倒真值得中西方媒体参考。例如,关于彭丽媛的童年、少年,该书是这么介绍的: 彭丽媛出生时,正是中国大饥荒年代(她出生于1962年——老高按)。郓城一带是山东最穷的地方,饿殍遍地。她家经济上比别家的穷困程度稍好一点,政治上却地位更低:父母的娘家,过去是郓城附近的大地主,彭丽媛的母亲曾经是财主家的千金,她出嫁之后,彭丽媛的外婆因为在老家被当成“地主婆”,日子难熬,便随女儿到郓城来住。 彭丽媛出生在当地看来非常有文化的家庭:父亲是高中生、能创作,担任郓城县文化馆的馆长,母亲是县剧团的当家花旦。但因娘家是地主,他们自知成分不好,夹紧尾巴做人,踮起脚尖走路。母亲25岁时生下长女彭丽媛,但刚出月子,就去农村巡回演出。 童年的彭丽媛由外婆照管。外婆当时已年过六旬,动过两次大手术,身体十分虚弱,但是还得帮著照顾孩子。习近平刚刚进入政治局常委之后,《新快报》2007年12月20日刊载署名汤国基的一篇文章,介绍彭丽媛说:“那时的中国,家家都生活在贫困线上,离开了母亲怀抱的小丽媛,只能将玉米糊糊当奶喝,渴望奶水的小丽媛,每每一看到走过来的阿姨,就扒人家的胸要吃奶。看著小丽媛每天哭著要吃奶,万般无奈的姥姥只好解开衣襟,把干瘪的奶头塞进她的嘴里,天长日久,姥姥那干瘪的奶头硬是被小丽媛咂出了清水。” 本来就成分不好,到了“文革”更是雪上加霜,大难临头。外婆这个“地主婆”被贫下中农重新揪出来扫大街;父亲则被打成“反党分子”,开除党籍,沦为“黑五类”,关进“牛棚”,强迫劳动,天天打扫厕所。彭丽媛的母亲才29岁,也被赶下舞台。她过一段时间去探望丈夫,送几斤粮票、一两元钱、几件换洗衣服,只能隔著厕所的墙递过去。彭丽媛背著小妹妹在槐树下望风,有人来就发出信号。 1971年,彭丽媛九岁那年,全家被迫回到父亲的老家——郓城县张营乡后彭村。彭丽媛帮著照管弟弟妹妹,在泥土中打滚。 七十年代中期,彭家才算缓过一口气来:父亲被落实政策恢复工作,全家搬回县城。彭丽媛也小学毕业,进入郓城一中。但是家庭问题仍然是阴云罩顶,家中气氛十分压抑。郓城一中的老师回忆当年,都说彭丽媛在学校也沉默寡言,内向孤僻。 她的学习成绩也一塌糊涂,数理化等成绩都全班吊尾。唯一拔尖的就是音乐课。 彭丽媛从小就常跟著父母看文艺演出,童年的彭丽媛第一次见到照相机时,央求爸爸给自己拍一张,爸爸以“这是公家的”为由拒绝了女儿的要求。还是负责拍照的叔叔偷偷地给小丽媛拍摄了儿时唯一的照片。彭丽媛爱唱歌不爱做习题,数学老师气得总说:把你唱歌的劲头用在数学上该有多好!数学老师的遗憾却成了音乐老师永远的骄傲。据说,当年她的音乐老师名叫高承本,学生按谐音叫他“高成本”,他成分也不好,同声相应,慧眼识珠,对彭丽媛十分用心培养,可以算把她领到音乐圣殿门口的引路人。彭丽媛在公开场合没有提到他,但是据说每次回老家会去看望他。 由山东艺术学校(后来改为山东艺术学院中专部)1976年恢复招生,14岁的彭丽媛想报考这个两年制的中专,父母很支持她,但是不巧弟弟得了脑膜炎,父亲还在“群众监督”中,家里没有人能带彭丽媛去赶考。爸爸就给了一位拉煤的卡车司机两条烟,让他将小丽媛送到济宁。郓城到济宁直线距离才50多公里,但是当时路况、车况极差,她在敞篷车厢蜷缩了一夜才来到了济宁的艺术学校考点。 她后来回忆:“当时最满意的是住的地方能保证每天都有三壶开水喝,妈妈说只要能喝到开水就能唱出好听的歌”,考试的时候,出现在考官面前的是土里土气的黄毛丫头,没有人把她放在眼里,甚至被考官要求“等别人考完了再说”,一天的考试即将结束,有的老师已经收起桌上的茶杯、材料时,打算收场了。这个土里土气的姑娘,背对老师,面对墙壁放开了嗓门:“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早已疲惫的老师们一下惊呆了:“停,转过身来再唱。” 他们听了一曲,要她再唱一曲。“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 彭丽媛后来说:“我连什么调都不懂,就是唱出最本色的声音”。唱过了,老师又要她来一段舞蹈。考完了,山东艺术学校的马丽芬老师跑上来一下搂住她,好像发现了一块璞玉:最后一名,是第一名;最土一名,是素质最高的一名! 没想到,此后竟是漫漫六个月的等待。省艺术学校的通知没有寄来,希望和失望交织,妈妈都急疯了,爸爸则忐忑不安:是否自己的“政治问题”影响了女儿? 事实上,正是父亲的“政治问题”成了拦路虎。菏泽地区教育局因为彭丽媛的父亲是所谓“四类分子”,而拒绝给彭丽媛开介绍信。而那个年代,这一个公章,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幸亏山东艺术学校对人才非常认真负责,他们专门前来“政审”,尽管接待的官员都强调彭丽媛的父亲有“政治问题”,但招生的老师反覆掂量,觉得政治风险并不大,还是决定录取了。彭丽媛成了山东艺术学校的一名正式学生。 菏泽地区教育局拒开介绍信,又有许多人向学校反映她家有问题,这些信息后来都传到彭丽媛耳朵里,她为此恨透了菏泽,据说,她曾发誓再也不回菏泽。不过,最终她还是回来了,还向家乡捐钱捐物。1995年郓城一中45周年校庆,她到场祝贺,并捐了一架钢琴;后来又捐过十万元人民币;母校的一栋教学楼,命名为“丽媛艺术楼”,2000年竣工,她也赶回致贺。 在回答我的问题的最後,程玉霞说:撇开每位官夫人各自的职业、事业不论,只谈“官夫人”这个身份,也不妨分解成“人”,“夫人”,“官夫人”,不同的人,按照重要程度,会有不同的排列顺序: 1,夫人,2,官夫人;3,人; 1,官夫人;2,夫人;3,人; 1,人;2,夫人;3,官夫人…… 每位官夫人乃至“第一夫人”,心目中大概都有自己的排列顺序。能否当好官夫人,就看她是否猜准了正确的排列顺序,把真正重要的放在第一位! 与上面这样翔实的材料比起来,我下面写的就空泛多了!但还是在这里贴出我去年给某媒体的信吧,比起许多中西媒体对她不着调的吹捧,毕竟记录了我当年对她的一瞥的真实印象,供网友参考。 2012年10月回覆某媒体记者的信 ××,您好! 明镜新闻出版集团总编辑何频先生得知我二十多年前曾经与彭丽媛女士见过一两面,将您的要求转给我,要我回忆一下对她的印象并谈谈对她的看法。现就我能回忆起来的记叙如下,但实在没有太大价值,供参考。 二十多年前,1985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反映“中日青年友好之船”、搭载500名中国青年访问日本的记录片《深深的海洋——中国青年访问日本纪实》。那次活动,是对前一年胡耀邦总书记邀请日本三千青年访问中国的回访。 记录片的×导演决定片中要有一首主题歌,他选定请当时最当红的彭丽媛来演唱。我当时在团中央宣传部工作,1984年三千日本青年來访时,我在联欢活动总部的宣传处工作;后来1985年又乘坐那艘“友好之船”去了日本,也是500人访问团总团的工作人员,影片的提纲(也就是脚本),经该厂与团中央商定,决定交给我来撰稿。于是随着×导演,也与彭丽媛打过交道,见过两次,一次是在该导演家中,一次是在制片厂。 当时的彭丽媛,只有二十二三岁,尚未与习近平结婚,对我们一口一个“老师”。对导演所说的要求,都听得很认真,并自己揣摩如何体现在自己的歌喉和对歌曲的处理中。在台下看彭,长得不算光彩照人,见我们时她当然也没有化妆,在我看来穿着也不是很有时尚品味,在当时,她肯定不能算很在乎时髦的姑娘,但她给我的印象,相当朴实,相当热情,也相当真诚,也颇有点追求艺术的执着认真。不过,那段时节,我没有与她细谈过更多,聊了些她的老师和同学,现在完全没有记忆了。 影片拍好后,我随团中央有关领导看过样片(算是“审看”),但1986年发行时,我已经告别团中央了,没有看过,也不知道最终是否用了她唱的主题歌?——反正那不是她的代表作,歌写得平平,她也就难以发挥声乐水平,后来也并没有传开。 彭丽媛在歌唱艺术上有相当的造诣,我感到,她是具备唱出很大气、很感人的歌的潜质的。可惜,后来没有人给她写出让她能发挥独特个性、又能拨动听众心弦的好歌!后来我看过很多届春节晚会,给她安排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她的服饰一届比一届华丽,但没有一首歌能打动我,能给听众留下印象。 她即将成为中国的“第一夫人”,无疑会有更高的知名度,但是她攀登艺术高峰的梦,可能就只是梦了! 这张照片中的彭丽媛,比较接近当时我看到的她。 后来春晚上见到的彭丽媛,多是这种华而不实的形象! 这次随习近平出访,她的形象我觉得相当出色。 近期文章: 林彪与江青之间难道不是“权力之争”吗 大陆版《邓小平时代》哪些文字被删改了 “文革”宣传品:是垃圾还是文物? 历史学的关注重点在于把史实搞清楚 闲话中国对引进图书中文版的删改 坚持党领导,教育没希望 不遵循自由规律社会将走向悬崖和崩溃 |
|
|
|
|
|
|
|
|
|
|
|
|